新版微信——黑暗下透露出清晰的未來!

今天微信發佈了史上最黑版本。ios的用戶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體驗:更新版本(保證更新到了7.0.12)=> 設置 => 顯示與亮度=> 選擇“深色”模式。

新版微信——黑暗下透露出清晰的未來!

雖說這個改進被蘋果官方帶了節奏,但我個人還是蠻喜歡這種暗黑風。一方面與自己技術控的一面有關,另外自己的潛意識裡會將微信當成一種私密的個人領地,這種感覺與我一直在用的Telegram(加密聊天軟件)非常類似。我想這次應該會吸引不少向我這樣的具有“暗黑心理”的人。

如果你認為這次改版只是一個視覺體驗上的改進,那你就錯了。微信作為這麼一個影響上億人生活,前不久還被評為“近一百年最偉大的設計”的產品,絕不會偷懶去做些樣子工作。把玩了一個上午後,我發現這個版本還真不簡單,甚至可以說又是一個生態級別的優化

新版微信——黑暗下透露出清晰的未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先看下這個版本中另外三個重要改進:

  1. 支持語音發送前轉成文字;
  2. 朋友圈增加“跳到還沒看的位置”。
  3. 新增“群工具”&“群待辦”;

支持語音發送前轉文字

在這個版本中,我們可以在語音發出去之前就將其轉化成文字。

新版微信——黑暗下透露出清晰的未來!

目前的這個操作還是很流暢的,發完語音後手指不用離開屏幕,直接向右上方滑動就可以轉成文字。如果沒什麼問題,點擊發送就行。同時也可以選擇取消或者發送原語音。

體驗了一下,稍有延時,但感覺比“轉文字”要快。除人名與特殊名字之外,其它內容的準確率還可以。在一些不方便打字與非正式溝通的情況下,還是很方便的。

想想挺有意思,當初張小龍因為看到kik的語音意識到未來世界的模樣,受到啟發創建了微信,而現在則要進一步弱化語音,將其融入到文字交流的場景中。一個產品產生的理由絕不會一直成為它能夠持續成長下去的理由。這一點非常值得做互聯業務的朋友去思考與借鑑。

朋友圈增加“跳到還沒看的位置”

刷朋友圈時經常由於各種原因被臨時打斷,再回去的時候還得再找之前的位置。微信在新版本中提供了“跳到還沒看的位置”,來幫助大家快速將之前的體驗連接起來。

新版微信——黑暗下透露出清晰的未來!

新增“群工具”&“群待辦”

我之前和很多朋友說過,小程序真正的使用場景在微信群,微信肯定會不斷深挖這裡的場景。這次改版直接把“群小程序”變成“群工具”提前到了前面,成為輸入框的一個重要插件。

新版微信——黑暗下透露出清晰的未來!

除了展示群裡出現過的小程序之外,群主還可以對特定的小程序進行置頂,目前最多設置8個。下面這個截圖來自我的家人群。我特意置頂了較真平臺。

新版微信——黑暗下透露出清晰的未來!

也許你會問,將這些與自己關係不大的小程序展示出來有什麼用呢?而且需要用小程序的話直接搜就行,肯定不會到群裡去翻找......

原因很簡單,這個群工具是給群主做的。要想弄清它的好處,還得來了解一下另外一個

專門為群主提供的新功能——“群待辦”

新版微信——黑暗下透露出清晰的未來!

簡單說,就是一個非常簡化版的任務打卡,具有這麼三個特點:

  1. 目前僅支持兩種任務:小程序與群公告。
  2. 僅有群主可以佈置任務。
  3. 本質上還是提醒,不具備強制性。

具體是這樣的:如果你是群主,你會發現只要是發現在群裡每一個小程序的下面都會出現“設為群待辦”幾個小字。點擊後,每個群成員的輸入框上面就會出現一個對應的小提示。只要點開對應內容,自己的提示狀態就會變成“完成”。

新版微信——黑暗下透露出清晰的未來!

以前總怕家人看不到被闢謠的信息,這次我就給每個人加了一個“強提醒”。

群公告的操作也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可以同時安排多個小程序為“群待辦”(橫向滑動查看),但群公告只能安排一個。

新版微信——黑暗下透露出清晰的未來!

我發現這個“群待辦”並不像釘釘那樣把回執做得很強,目前作為提醒的意義更大。不僅群主可以主動“撤回”,成員還可以對此進行“刪除”(這兩項操作可通過長按來激活)。所以各位群主在用的時候一定要量力而行,避免成為騷擾。

今天我體驗了好幾個群,看得出群主都很喜歡它。另外,成員在點擊“完成”後會發一個可以點擊的狀態出來,進一步減少錯過信息的概率。

新版微信——黑暗下透露出清晰的未來!

新版本表明了什麼?

其實這個版本還有很多其它的優化,比如表情包、小程序重新加載。但我認為上面這三個改進其實已經表達出微信在下一個階段的發展方向。

比如“語音壓力”很早就被很多人詬病,甚至很多人撰寫“微信禮節”來勸導大家少用語音多打字。那為什麼微信現在才對這一個盡人皆知的問題進行優化呢?

比如“朋友圈”逐漸變得冰冷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為什麼之前友圈質量高的時候不維護而現在才來改動呢?

再比如,一直以來微信都將“流動性”最為微信群最大特點來維護,因此總是努力避免內容過分的格式化,同時避免賦予群主過多的內容管理特權,以致於造成大家所長期詬病的,無法在群中有效獲得內容的問題。為什麼現在開始改了呢?

溝通、朋友圈、微信群,按理來說上面這些既核心又普遍的問題,不是應該儘早改掉麼?如果你是微信的產品經理,會不會在很早的時候就會迫不及待地推動改進呢?顯然Allen帶領下的團隊並沒有急於修改,而是忙於其它他認為更為重要的事情。

這個節奏感是與微信的成長階段與未來空間有關的。而且在眼下這個窗口期,更能夠反映出微信對於自身優先級判斷的一些底層標準以及未來非常重要的一個發展趨勢。

作為典型的互聯產品,微信的生命週期是扇貝型的,這一點與傳統產品的生命週期曲線是截然不同。對於傳統產品來說,重要的是延後衰退期的到來。而對於互聯產品來說,則要不斷髮現新的增長點,讓產品自身不斷完成蛻變。

新版微信——黑暗下透露出清晰的未來!

而所有新的增長都來自於新的“共建者”的引入。

如果縱觀微信整個發展,會發現微信這個生態是伴隨著三類“共建者”一起成長的。第一類是早期最基本的“體驗共建者”,其中喜歡嚐鮮又注重效率的語音發送者帶著他們的“聽眾”賦予了微信出世的理由;第二類是獨特的微信群帶來的“關係共建者”,成功構建了微信以熟人為核心的泛關係網絡基礎;第三類是藉助公眾號蓬勃發展的“內容共建者”,幫助微信進入商業生態的階段;第四類則是小程序帶來的“多元服務共建者”,他們不斷深挖“微信時間”的價值,幫助微信即完成了最後一公里的護城河,也完成了整個生態的商業閉環。

眼下這四類“共建者”以及基礎規則都已齊備,微信要做的,就是鞏固這四類共建者留存,堵住產品上的主要“漏點”,然後集中力量提升第四類“多元服務共建者”的商業化體驗,形成新的整體發展動力。

新版微信——黑暗下透露出清晰的未來!

今年微信對外的喊出的目標是把小程序商業化搞上去,但背後是一連串的綜合策略。在我看來主要有兩個層面的機會。

一個是從上面四類共建者關係看,“群小程序”是最能發揮這四種角色優勢的地方。而在這裡面,群主又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過去的種種也證明了這個路徑的有效性,比如付費社群、社交電商。甚至可以這麼講,做把生意做好就不可能不用微信,想用好微信就不可能缺少微信群。這裡的“好”指的是如何讓運營成本變得更低。

而小程序會直接賦能到微信群,一方面讓群主擁有高效傳遞信息的方式,另一方面還能充當“內容共建者”與群主的中介,發揮內容在關係中的粘合作用,同時促進內容自身的商業變現效率。

所以內容建設也會是微信今年以及未來非常重要的一個努力方向。只有吸引更多的“內容共建者”才能源源不斷滋補這個大生態。這也意味著微信要嘗試將以往以“關係共建者”為主的策略更多的轉向以“內容共建者”這塊來。

坦率說,我覺得這部分工作是微信雖有挑戰中最難的,因為要倒逼微信在去中心化的內核上尋找中心化的落地場景。內容的價值一定是通過中心化的場景來體現出來的,這個繞不過。這麼看,正在嘗試的視頻號大概率是一箇中心化的嘗試。所以視頻號背後的紅利是巨大的,至少會比以往任何一個項目都會受到更大的來自微信的流量支持

另一個層面就是企業微信,它與微信的關係就像一張牌的正反面。在企業微信的這一面上,上面所有的共建者關係帶來的機會依然存在,同時又具有它獨特的一面。

比如同樣是“群小程序”,在企業微信裡就分為內部群與外部群(包含客戶)。因為在企業微信的這個場景下大家功利性的目標更加明確,相互的邊界感也強,所以微信勢必會持續嘗試開放更多原本不會在微信裡開放的接口與數據,比如最重要的關係鏈,微信機器人以及更多的操作權限。

2020年,做小程序沒問題,但注意不要做給所有人,而是為更多的“關係共建者”服務;微信群會變成商業落地的必備工具,但你得學會藉助更多的小程序來為自己賦能;內容創業依然不要忽視微信,也許這裡不會馬上讓你一夜暴富,但它卻更有可能成為你收入中最穩定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