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200-600拍微距怎麼樣?

無心插柳53


索尼FE 200-600mm遠攝鏡頭,用索尼的口號講即為“G 200-600 F5.6-6.3變焦視野探索世界”,在討論200-600mm鏡頭拍微頭時,先了解一下這支鏡頭的部分參數細節。

鏡頭功能

該鏡頭屬於首款E卡口600mm超遠攝變焦鏡頭,內置光學防抖功能,全範圍內的變焦,可實現出色的高分辨率和柔美的虛化效果。

索尼在該鏡頭功能介紹中,刻意了“11片葉片圓形光圈增強了鏡頭虛化的美感,以及濃烈的G鏡頭虛化效果”。

200-600mm鏡頭參數(部分 )

視角在35mm為12度30’~ 4度10’

在APS-C視角為8度-2度40’

最小焦距為2.4m/7.88 ft

最大放大倍數為0.2

濾鏡直徑mm95

變焦系統/手動

尺寸:111.5✘318mm (41/2✘12 5/8英寸)

重量2115g (74.7盎司)

從參數中得知,該長焦遠攝鏡頭對比微距鏡頭,二者之間並沒有直接關係。長焦鏡頭專注於遠攝對象,而微距鏡頭專注於近拍,長焦距鏡頭並不是以高倍率再現微距的拍攝。

雖然600mm可遠攝飛烏或運動題材,但拍攝足夠近的物體時,索尼200-600mm遠攝鏡頭,最小距離為2.4m~7.88 ft,用握拍的方法並手動對焦去實現拍出清晰的圖片,幾乎是不能把持平衡,除非你是健力臂。

即使使用三腳架助拍,約3.5m左右最小拍距 (MFD),其長焦鏡頭具有非常大的MFD,也是不能產生更好的圖質。

況且索尼200-600mm遠攝長焦距鏡頭,從資料顯中並未標註可實現“微距”拍攝功能。

市場上有部分商人標註聲稱,遠攝鏡頭具有拍“微距”功能,此話並沒錯講,這是利用1:1放大倍數去混淆某些長焦鏡頭1:3放大倍率。更何況長焦距鏡頭在生產製造中,其光圈f值偏小帶來通光量降低,即使加大ISO拍攝,其噪點的增大,帶來的圖質效果也不可與微距鏡頭拍攝媲美。

總結

鏡頭焦距與使用功能,是影像工程師們經過科學的論證和不斷的實踐,生產出適合不同拍距需要的光學產品,如果索尼200-600mm遠攝鏡頭,能實現微距鏡頭功能,必將該鏡頭在說明書中,標註“遠攝+微距”功能。

回到問題:“索尼200-600拍微距怎麼樣?”,給出的結論是不怎麼樣。

以上是本人的一點看法,供攝友參考。(注:文中資料來自索尼影像,圖片來自網絡微距拍攝 )


攝影微談


內變焦設計讓FE200-600鏡頭減少體積和重心移動問題,不過重量方面還是購買前慎重考慮,可能上手幾分鐘沒有問題,但實際拍攝你不可能拍幾張就拿下來,單手手持也好還是掛在脖子也好都是不小的考驗,雖然鏡頭鏡片組多,但是合焦速度不猶豫,現在的機身不是你按下快門合焦,而是對焦系統自己去找主體,而推動鏡片如此之快來自GM鏡頭的馬達技術,快而安靜,對於人像抓拍而言可以說是有利的一面,不過對於機身選擇,建議全幅三代機積極更好的四代機,畢竟新的對焦算法也提升了拍攝體驗,什麼叫一氣呵成,就在這裡。

細節表現優秀

200-600這個焦段虛化堪比更大光圈,但是全開光圈下細節表現還是跟GM鏡頭有差別,如果真的要死磕,可以看邊緣,不過對於人像特寫而言,天生的高放大倍率,讓它成了半個微距鏡頭,好像有點誇張,其實可以拍拍600mm的花朵就知道了。

顏色方面,我自己說不錯,但別人未必

單純使用STD創意風格,拍出的人像的顏色,有點潤,但不像雨後顏色,所以不要奢望它能夠像索蔡的顏色誘人,論通透感,個人覺得差點意思,當然當時拍攝空氣塵埃和光線質量也有一定的關係。

綜上,對於高性價的遠攝變焦鏡頭來說,FE200600不錯,對焦表現、機身體積可圈可點,成像方面,細節和虛化對於發燒友來說夠用,如果超出預期那是假話,畢竟一分錢一分貨的鐵律橫在那裡,只能我們自己在攝影技巧以及後期上下功夫


Time攝影


索尼大法一般都不差


蘭若凝霧


拍不了,不是微距鏡頭


陽陽媽在密山


用拍鳥的超長焦鏡頭拍微距?高射炮打蚊子了吧?


小城老茂


拍微距建議務必用專門的微距鏡頭。


nanoball


加個自動對焦的近攝接環就可以拍微距的。


微距攝影師金飛龍


拍不了微距,因為近到微距拍攝的物距已經失焦了,要用微距鏡頭來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