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柱磨成針,不過是花絲匠人的入行基礎

鐵柱磨成針,不過是花絲匠人的入行基礎

CHINESE HANDICRAFT.

傳承文化引領生活

Filaments Mosaic

金火相融花絲燦

中華手工◎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花絲鑲嵌是中國傳統手工技藝,它是“花絲”和“鑲嵌”兩種工藝的結合,又被稱為細金工藝。“花絲”是指將金、銀等金屬抽成細絲,用編織、堆壘等技法將其編結出首飾、器物等形態,“鑲嵌”則是指將珍珠、寶石等鑲在金屬片做成的託或凹槽中。

花絲為骨,鑲嵌做飾

圖:阮傳菊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為下一代人“保管”技藝

“採金為絲,妙手編結,嵌玉綴翠,是為一絕。”這是對中國古代傳統手工藝——花絲鑲嵌的高度讚美。劉超是如今為數不多的花絲鑲嵌技術傳承人之一。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他的這門手藝,是祖上三輩流傳下來的。五十六年前,劉超的外公李玉成跟著從宮廷流落到民間的老手藝人學習“花絲鑲嵌”手藝。而後,家裡依靠這門手藝,置辦了這個小院。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到劉超這一代時,大量從北京擠出的年輕人,到香河置辦房產。劉超家所在的村莊,絕大部分地方都被拆遷,年輕一代都變成了拆二代。劉超一家人不想搬是因為捨不得家有小院的生活,更是因為如果變成拆二代後,花絲鑲嵌這門傳承了三代人的手藝就沒辦法再繼續了——花絲鑲嵌是門金與火的藝術,高樓房裡不許用火,那麼這門手藝就會失傳。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李玉成家裡有個櫥窗,收藏著自己從藝50多年來每個時期的作品。李玉成指著櫥窗裡最醒目的花絲擺件說:“你看,這就是咱們出口創匯時期做的產品!”李玉成對這些作品很不屑。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原來,這個時期正是改革開放初期,外面的世界對中國充滿好奇。花絲鑲嵌這門志為中國皇家服務的手藝,很快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最開始,不管我們生產多少,生產成什麼樣,老外都高價搶,既然不管做成什麼樣都會被搶空,那我們還做精做細幹什麼呢?結果幾年後,口碑就沒了,老外也不要了,於是我們整個行業幾乎崩潰。但我家手藝沒斷,是因為那時出土了大量花絲鑲嵌文物,需要有手藝好的師傅做一模一樣的仿製品!”李玉成回憶說。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50多年過去了,宮廷手藝成為了國家級非遺項目。在劉超家,這門手藝也從外公、母親一直傳到了他的手上。1990年出生的他是看著家人做花絲鑲嵌長大的,也見證了這門手藝從風光到漸漸沒落。“在我外公和媽媽那輩,花絲鑲嵌大概興盛了10年,那時候我外公還管著500人的車間。”回憶起當年外公的風光,劉超很是自豪。可是到後來,花絲鑲嵌工藝品就沒那麼好賣了。

花絲鑲嵌的工藝極依賴手工技巧和經驗,培養一名師傅的時間短則三五年長則數10年。很多人幾十年的心血研習尚不能完全掌握其精妙所在,許多年輕學徒望而卻步,花絲鑲嵌也逐漸陷入失傳的境地。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如今,能夠完整掌握花絲鑲嵌整套技藝者,全國不足10人。有一定水平的花絲鑲嵌工藝從業者,全國不超過50人。手藝的消亡並非僅僅失去一樣東西,而是工具、匠藝、心法等整個系統都消亡殆盡。即便如此,在我們身邊,仍有像劉超家族裡的這些人,為一門手藝時刻努力著。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傾注匠心,失手則重來

花絲鑲嵌的技藝高超、用料珍奇、工藝繁雜,使其在許多收藏家的心裡,珍貴性絲毫不亞於唐畫與宋瓷。一件花絲鑲嵌的工藝品,想要完美成型,要經過“掐、填、攢、堆、壘、焊、織、編”8大工藝。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這8種工藝細分起來每個都是千變萬化,在實際操作中也可進行不同次序上的搭配。工匠們要趁熱打金,把手指粗的金銀杵捶打成粗線。然後把這些粗的金銀線穿過孔徑不一的拉絲板,用力拉伸,藉助金屬的延展性,最終把金銀杵拉成比頭髮線還細的金銀線。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劉超說:“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在其他人眼裡,是一個教育孩子做事要有恆心的典故,但在花絲匠人這個行當,卻是入行的基礎。”比如一段20公分長的銀線,最終拉成製作花絲鑲嵌的銀線,要被拉長至200米。拉伸幅度整整是原來的1000倍。人們常說百鍊成鋼,但對於花絲來說,千拉方可成器。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劉超十分樂意為每一個對花絲鑲嵌這門技藝感興趣的人,講解這8種工藝的精妙之處。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掐”,就是用鑷子或鉗子將花絲掐成各種紋樣的工藝,粘焊在器物上。因為花絲極細,非常容易斷,所以掐絲既是基本功也是最難掌握的技術。這也是花絲鑲嵌中最“修身養性”的一環。“填”這種比芝麻粒還小的蔓兒,對技師的眼力和手力要求都極高。一根圖案大概需要填上百個蔓兒,哪怕是經驗非常豐富的技師,做一個簡單的圖案也得花個兩三天。“攢”,是將珠寶粗坯的細部用工具敲打為更完美的形狀,並用金屬刀具在金銀片上一點點雕刻成所需的圖案。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堆”和“壘”是用堆炭灰的方法將碼絲在炭灰上繞勻,壘出各種形狀。“焊”則是將製成的紋樣拼在一起,通過焊接組成完整首飾,形成天衣無縫的奇效。焊接需要工匠具備足夠的經驗,灑金焊藥,灑少了焊不上,灑多了影響花絲效果。“編”和“織”是將細絲編織成不同紋樣和不同形體的底紋,在底紋上再用各種工藝方法制成不同花型的紋樣。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如果說花絲鑲嵌的精髓在花絲,那麼後期的鑲嵌則可以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用挫、鎪、捶、悶、打、崩、擠 、鑲等技法,將金、銀薄片做成精緻的託槽或爪子形臥槽,以珠寶翠鑽、精石美玉等點綴。一定要“鑲好、鑲平、鑲俏”,才算得上一件完美的花絲鑲嵌工藝品。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花絲鑲嵌本來就是金與火交織的藝術,為了將8種工藝熟練於心,劉超每天至少練習10個小時。冬天水涼,免不了動手;點火加工時,又燙得不行,他的手上新增了不少被火星燙傷的疤。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雖然也曾有過猶豫和退縮,但劉超說:“真做了花絲鑲嵌後,我也就不想做別的了。我不想讓這門手藝在我這一代失傳。我想讓它更好地傳承下去,讓它在咱們家、在中國、在世界上,在哪一個地方都要發光。”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當那些偉大的工匠們漸漸老去,曾經凝聚中華民族世代工藝傳人智慧的花絲鑲嵌,只能在博物館裡孤獨地回映著盛世的餘暉。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幸好,在我們身邊,仍有一些人為這樣一門手藝時刻努力著。他們精雕細琢,讓這門手藝承載的工匠精神,在千百年的沉澱中持續流光溢彩。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The beauty of crafts

|

Filaments Mosaic

(¥:128-5999)

在現代的花絲鑲嵌設計裡,銀鍍金的花絲鑲嵌飾品捕獲了無數愛美人士的芳心。以故宮館藏文物為原型,在其基礎上進行創新復刻的花絲鑲嵌飾品,捕獲著愛美人士的芳心。每一款,都盡顯古今相融的手藝之美。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花絲古錢紋手鐲】

古錢紋是故宮的清宮后妃們最愛的首飾花紋之一,每一個小卷的彎曲弧度、大小等都要通過設計師精心地設計與創作,想要達到通透立體的效果,非常不易。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花絲雙龍戲珠手鐲】

雙龍戲珠手鐲復刻故宮館藏金質四龍戲珠鐲,龍首處鑲嵌一顆大珍珠,龍的雙眼用小珍珠鑲嵌。這款手鐲的構思非常巧妙,但也是這些首飾中製作工藝最繁複的一個。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葫蘆琺琅胸針】

葫蘆琺琅胸針復刻臺北故宮館藏的金累絲葫蘆簪,將點翠改為燒藍。可做胸針也可做吊墜,色彩相對濃豔。儘量搭配設計簡約、配色單純的服裝款式,如淺色毛衣等。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花絲琺琅牡丹耳釘】

“燕京八絕”之一的景泰藍又叫琺琅彩,琺琅牡丹耳釘的製作靈感源於故宮館藏掐絲琺琅葫蘆式執壺局。整體為輕中式風格,靈動精緻,戴上後,除優雅外還帶著一絲俏皮。

更多作品賞析

MORE+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铁柱磨成针,不过是花丝匠人的入行基础

……

- END -

┍ 中華手工 ┑

傳承文化 引領生活

*未經許可不可盜用文中素材信息,歡迎轉發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華手工,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