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比《寄生蟲》和《飢餓站臺》這兩部電影?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先說一下《寄生蟲》影片中一再出現蟑螂的形象,草蛇灰線,一個事物出現的多了自然人們就會有所聯想。主角一家四口蝸居在大城市昏暗混亂的半地下室角落裡,主角有錢的大學朋友把自己的家教工作讓給了主角。請家教的是韓國頂層社會中的佼佼者,一家四口和一個女管家生活在一棟庭院面積大過建築本身的豪華別墅裡。 主角順利接手家教工作,並且和自己一家四個人用盡手段騙到僱主家四個工作機會。在這一過程中,主角一家發現女管家竟然也同處底層,並在僱主家陰暗的地下室中和女管家因利益爭搶導致多個角色死傷,最終波及僱主丈夫。

其實看完故事梗概想必大多數人已經通透了,加上百度百科的權威引用,沒什麼可說的,明顯底層一家就是寄生蟲,上流富豪是被寄宿者,就和大多數評論留言的人一樣,沒毛病。

我就是在這裡被卡住了,怎麼想都不明白。因為確實感覺是一部不錯的電影,為什麼視角和立場會這麼奇怪呢?是我沒看明白嗎,可是電影名字確實叫“寄生蟲”,而且這麼多人都認為主角一家就是片名所說的“寄生蟲”,雖然大家也看到了僱主一家代表的上流社會存在的問題,但是影片中描述的無數灰暗混亂鏡頭無不指向主角一家,這似乎已經非常明顯了。

我再來說說《飢餓站臺》。整體而言,我非常喜歡《飢餓站臺》整部電影的概念,故事格局雖然不大,但片中呈現的卻是人性與這個世界的真實寫照,從裡頭有限的食物資源對應到現今因為武漢肺炎搞得人心惶惶而供不應求的口罩,到頭來《飢餓站臺》的事件都不斷髮生在社會上的各個角落,也給予我們更多反思的機會與空間。 也不枉費我日日熬夜的看劇

在《飢餓站臺》電影后段,用盡一切辦法還是失敗的葛蘭,跟他結識的夥伴乘著平臺從生活優渥的上層往下分配食物,試圖以個人力量來對抗整個社會體制,並在沿路上看盡了人性的百態。我想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現實,當我們認為自己已經過得極為悲慘時,永遠還有人身在你無法想象的困境之中,而這種恐怖、絕望、人性最黑暗的一面,都在《飢餓站臺》限制級的分級之下,毫不掩飾地透過畫面與心理層面的壓迫呈現出來。


晨曦影視剪輯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飢餓站臺》的設定無疑是最大的噱頭: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一直在好奇房子一共有多少層。最底層的生存者有多悽慘。然而到最後房子的層數依然多到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不過後來恍然了。其實下層有多少層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男主抗爭到最後,也沒有傳達出正確的信息給最上層。看著管家拿著蛋糕上的頭髮對手下大發雷霆的時候。我已經意識到。他離下層的距離太遠了。永遠想象不到下層人的生活有多殘酷與悲哀。這才是本片給我感觸最深的地方。因為在管家的思維裡。那些關在房子裡的人,總會留下些殘羹剩飯給更下一層的人吃。如果連最底層的人都不碰那個意大利蛋糕。就是對權威最大的嘲諷。管家的斥責只能讓手下分配資源的人小心翼翼。改變不了高層的浪費,也改變不了下層因為沒有資源而選擇人吃人的殘酷。可嘆的是這與善惡無關,想生存下去,就得面臨上層的揮霍與浪費。還要拼命的佔有資源以確保自己的利益。這其中為了活著而活著的人還好一點那些有責任心,想要改變的人才更痛苦,比如男主,比如女瘋子,還有得了癌症才鼓起勇氣選擇改變的,最後在失望中選擇自殺的帶狗女人。

而電影《寄生蟲》這部影片大致講述的是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出租房裡的一家四口,原本全都是無業遊民。在長子基宇隱瞞真實學歷,去一戶住著豪宅的富有家庭擔任家教後哥哥順著這條富豪的關係線,把妹妹也拉入局,讓她來做一名留洋回來的藝術心理學專家。接著妹妹再利用自己的小聰明,剷除掉了富豪家的司機,讓爸爸成功走馬上任。最後,他們把最難搞的女管家也用集體的計謀給擠出了富豪家庭,讓媽媽坐上了富豪家女管家的位置,於是,一家人成功寄生到富豪家裡,而“頭腦簡單”的富豪家庭卻全然不知看完這部電影中間有很多細節讓我感到動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