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拯救不了國家,弱小唯有漂泊,記寄住於美國的“錫金王國”!

飛眼視角,不同的視角不同的觀點,歡迎大家關注、評論、轉發!

1982年1月,飽受癌症折磨的錫金末代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Dpal ldan Don grub Rnam rgyal,藏名巴登頓珠南傑),在美國紐約的寓所內逝世。然而錫金王國並未因巴登頓珠南傑的死而終結,王儲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宣佈即位,成為第13代的錫金國王。然而這位新國王的權力僅僅限於他繼承自其父親的公寓之內,因為他真正的祖國早已成為了印度的一部分。他那遙遠的故鄉就是錫金邦,曾今的錫金王國!

信仰拯救不了國家,弱小唯有漂泊,記寄住於美國的“錫金王國”!

錫印邊界

  • 康巴藏人征服下誕生的王國

公元1642年,康巴藏人(西方稱菩提亞人)貴族蓬楚格·納穆加爾率領族人翻越白雪皚皚的喜馬拉雅山脈來到了錫金地區。他在藏傳佛教寧瑪派紅教喇嘛蓮華士的支持下征服了自公元9世紀即移居此地的雷布查人,由此建立了錫金地區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納穆加爾王朝。王朝的建立者亦是第一代君主蓬楚格·納穆加爾為了便於統治,自稱法王,錫金成為世襲宗教君主國。

蓬楚格·納穆加爾率領族人千里迢迢自康巴藏區遷移至此的確是一個明智之舉。錫金古名為哲孟雄。早期吐蕃人移民稱此地為登疆。登疆為藏語,意思是稻米之谷,顯然此地氣候適宜物產豐富。19世紀起,尼泊爾人開始湧入此地,而新到的尼泊爾人則將錫金稱之為“新地方”,相較於其原本居住的加德滿都山谷,此地氣候類似,適宜尼泊爾人生息。由此可見,雖然錫金地區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境內海拔差距較大,但較於環境更為惡劣的青藏高原,此地無疑是“魚米之鄉”!因而康巴來客菩提亞人很快就在此定居繁衍起來!

信仰拯救不了國家,弱小唯有漂泊,記寄住於美國的“錫金王國”!

錫金喇嘛寺

  • 英國人的到來打破了錫金的寧靜

其實早在英國人染指錫金王國之前,錫金就與鄰國尼泊爾爆發過戰爭。1788年,尼泊爾入侵錫金王國,攻佔錫金首都拉達孜,錫金國王越境逃亡至西藏,在熱日宗的春丕谷避難。獲得巨大勝利的尼泊爾得寸進尺,竟然發兵攻擊西藏,劫掠藏傳佛教格魯派宗教領袖班禪喇嘛駐地扎什倫布寺。尼泊爾的非法入侵引起了清帝國乾隆皇帝的憤怒,於是先後兩次派兵攻打尼泊爾,並最終將其降服(清軍實際戰果並不大,反倒自身傷亡慘重)。而待清軍擊潰尼泊爾軍之後,錫金王國返回蒂斯達河谷地(錫金全境為蒂斯達河流域),企圖藉助另一個鄰國不丹的幫助收復被尼泊爾侵佔的土地。但卻未曾料到不丹軍是假意援助,反而攻擊錫金軍,侵佔錫金東部土地。於是腹背受敵的錫金王國最終失蒂斯達河谷西部領土於尼泊爾王國,失蒂斯達河谷東部領土於不丹王國,本國僅剩下蒂斯達河谷地區領土,與現代的錫金領土差異不大!

信仰拯救不了國家,弱小唯有漂泊,記寄住於美國的“錫金王國”!

地圖上的錫金

然而錫金王國雖然遭受尼泊爾王國和不丹王國的侵略瓜分,但至少其依然保持了其獨立地位。而英國人的到來卻大不相同,他們不僅索要土地,還要將整個錫金置於英國人的殖民統治之下!

英國對錫金的入侵最早開始於1814年,得到英國政府授權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第一次入侵錫金。1835年,英國人變本加厲迫使錫金王國割讓大吉嶺和蘭吉德河以南的地區。而到了1861年,錫金徹底“淪陷”,英國人迫使錫金國王簽訂不平等條約,由此將錫金置於英國的控制之下。1887年,英國佔領錫金全境並派駐專員管理,錫金完全喪失獨立淪為了英國殖民地。淪陷後的錫金王國在1889-1908年間英屬印度政府委派的駐錫金政務官約翰·克勞德·懷特的管理下引進大量尼泊爾農民開墾。錫金的民族結構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信仰拯救不了國家,弱小唯有漂泊,記寄住於美國的“錫金王國”!

尼泊爾移民

然而錫金地區依然受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影響,錫金王室和普通民眾視駐拉薩布達拉宮的達賴喇嘛為精神領袖。而西藏方面依然會派喇嘛前往錫金宣教,因此錫金的歸屬還需要清政府確認,於是在1890年3月17日,英國駐印度總督蘭斯頓與清政府駐藏大臣升泰在加爾各答簽訂《中英藏印條約》,其中有一條內容就是:清政府承認錫金歸英國保護。由此英國成為錫金的保護國,錫金王國在法理上亦徹底淪為英國殖民地。

1918年,英國殖民者象徵性地把政權交還給塔希·納姆伽爾國王(但英屬印度駐錫金政務官依然掌握最高權力),塔希國王實行符合現代社會制度的經濟和社會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錫金依然無法擺脫為英國控制的命運!

信仰拯救不了國家,弱小唯有漂泊,記寄住於美國的“錫金王國”!

錫金國王

  • 印度的接力,錫金王國煙消雲散

1947年,根據《蒙巴頓方案》印度正式獨立。印度的獨立意味著英國退出了南亞次大陸,理論上其在錫金的勢力和影響力完全清零。顯然英國人的離開是錫金王國走向獨立的良機,然而印度人卻沒有給錫金王室這個機會!

獨立當年,印度即宣佈繼承英國在錫金的地位。印度政府迫使錫金王室簽訂《維持現狀協定》,由印度政府繼續向錫金派駐政務專員掌控錫金局勢。這只是印度的第一步棋。而後,印度扶持錫金國內的國民大會黨發起不合作運動,要求錫金國王進行改革)實質是要求錫金王室交出權力)。隨著錫金王室與錫金國大黨的矛盾激化。在1949年6月,印度假借調停名義,以“防止動亂和流血”為藉口,派軍隊入侵錫金,強行控制錫金政府。1950年12月5日,印度進一步強迫錫金簽訂所謂《印度錫金和平條約》,規定錫金為印度的“保護國”,條約規定錫金在內政方面享有自治權,但印度控制錫金的國防、外交、經濟、郵政、銀行、紅十字會、國際援助等權利。

面對印度方面的咄咄逼人,錫金王室聯合雷布查人與尼泊爾移民於1968年8月在首都甘托克發起反印遊行示威活動,要求廢除《印度錫金和平條約》,意圖讓錫金重獲獨立地位!然而他們的示威活動直接遭到了印度方面的無情鎮壓。1973年4月,為應對錫金方面越來越高漲的獨立情緒,印度政府強行對錫金全國實行軍事管制。1974年6月20日,傀儡的錫金議會通過了由印度方面擬定的新錫金憲法。新錫金憲法規定印度政府派駐的首席執行官為政府首腦和議會議長,印度完全掌控錫金王國大權。1975年,印度更進一步,直接發動宮廷政變,解散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軟禁錫金國王;同年,在印度政府主導之下,錫金王國舉行全民公投並以壓倒性的選票通過了與印度合併的議案;隨後印度國會通過表決,正式接納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見證了喜馬拉雅山下三百多個春秋的錫金王國終於壽終正寢!面對亡國的事實,錫金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只能無奈登上飛往美國紐約的航班,正式開啟了他作為一名流亡君主的寄居生活!

信仰拯救不了國家,弱小唯有漂泊,記寄住於美國的“錫金王國”!

甘孜克街景

  • 後記

2003年,最後一個不承認印度吞併錫金王國的國家—中國承認了印度對錫金地區的主權。這個消息無疑是對寄居於美國紐約的第十三代錫金國王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一個巨大的打擊。然而即便如此他依然對外宣稱:印度是非法佔領了他的祖國—錫金;他是錫金的國王!作為納姆加爾家族的一員,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的“錫金王國”依然會不屈的存在,直至這個家族絕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