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開2000家店,左手實業右手金融,背後是一場可怕的貓鼠遊戲?

名創優品有點像“零售業的樂視”。它的貨物雖然大多數來自廣州,但就像一個義烏小超市,打著“日本”的旗子,利用了國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再巧妙的利用互聯網金融加槓桿來攻城略地。這些的確讓人難以看懂。

3年開2000家店,左手實業右手金融,背後是一場可怕的貓鼠遊戲?



一家打著日系名頭的“10元店”,在傳統零售業凋敝的大環境下,3年時間在全球瘋狂開了2000多家店,員工將近2萬人,被無印良品、優衣庫和屈臣氏列為“全球最可怕的競爭對手”,上演實體店的逆勢神話。


他的創始人是商界奇才,以線下實體店代言人自居,常在公共場合炮轟互聯網大佬。他既被稱為“實業教父”,又被稱為“金融教父”,用企業作為融資平臺,被人質疑為“貓鼠遊戲”。


名創優品的真相到底是什麼,一切只是美好的包裝,還是難以置信的奇蹟?


逆襲的“10元店”


任何一個第一次逛過名創優品的人,都會驚訝於這家“奇葩”的店鋪:裝潢精緻,價格低廉,眼花繚亂的日系小商品,店內熙熙攘攘,看上去生意“特別特別好”。不禁心生疑問,這到底是傢什麼店?


2013年初,一個偶然的機會,葉國富結識了日本青年設計師三宅順也。葉是哎呀呀的創始人,擁有豐富的供應鏈資源與成熟管理能力,三宅順也則具備過人的設計才華,兩人一拍即合,決定聯合創辦品牌。


經過包裝,名創優品被打造成一個專賣各式小商品,來自日本飛“10元店”形象。2014年,名創優品在全國一線城市開了373家店,比優衣庫和無印良品新開店加起來還多。


創始人之一的葉國富,來自湖北十堰,雖然只有初中學歷,但是很懂營銷。曾是中國最早的一批南下廣東務工者,白手起家創辦“哎呀呀”,從一個夫妻店發展成知名飾品企業。


3年開2000家店,左手實業右手金融,背後是一場可怕的貓鼠遊戲?


葉國富也是個高調的人,他常常以線下實體店的代言人自居,口無遮攔,懟人無數,在很多公共場合數落過互聯網大佬,人稱“葉大炮”。


2012年CCTV年度經濟人物頒獎盛典上,馬雲和王健林打賭:如果到2022年,全國網上零售總額不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一半,馬雲輸給王健林一個億,否則王健林拿一個億給馬雲。這個賭約被認為是線上零售和傳統零售的一次掰手腕兒。


葉國富當然是站在王健林這邊,他常說,“名創優品是全球零售業的最後一塊蛋糕。”2016年11月,葉國富買下《21世紀經濟報道》頭版整版,把這個已經過去4年的賭約又炒了一次——向“杭州老馬”叫板,你要敢認輸,一個億賭債我替你出。


不但如此,“廣州阿富”以這方式度多次“刷”頭條。2016年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期間,葉國富又包下《羊城晚報》頭版正版,高調求賢董明珠。靠這種花哨的營銷手法,刷遍朋友圈。


葉國富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利用人們對於房地產和電商的痛恨,對於實體店和製造業的憐惜,為名創優品的身份做最好的公關。


這段時間,恰恰是名創優品增長得最快的時候。過去短短三年時間裡,“10元店”名創優品在全球範開了近2000家,營業額超過100億元。


當傳統線下零售業雪崩式敗退時,3年開2000家門店似乎是一個奇蹟。要知道優衣庫進入中國15年,開店數量才剛剛達到500家;在華苦心經營27年的麥當勞,在華門店也只有2200多家。


2016年底一場以“探討商業趨勢”為主題的論壇,臺下座無虛席。作為重要嘉賓,葉國富發表了萬字演講。沒有人嘲笑他自負的斷言,他們高舉手機,認真地拍下葉國富展示的每一張PPT。

風險都在加盟商那裡


“你有200萬嗎?”“有”,“好,先排隊”。


從2014年開始,名創優品的開店風潮席捲而來,加盟商特別瘋狂,只要打聽到好的商圈和地段,不問租金,直接籤合同。“他們甚至連銀行的門面都去打聽。”


開設名創優品店鋪,有兩種合作形式。一個是與名創優品總部1:1投資,共擔風險,共享利潤;另一個就是“投資型加盟”,名創優品的加盟政策是“品牌使用費+貨品保證金制度+次日分賬”。


店鋪的營收分配政策為:每天總營收中的62%歸名創優品所有,剩餘38%(食品為33%)才是加盟商的收入,在第二天由名創優品轉入加盟商賬戶。


這種“聯營”的模式,被葉國富稱為的“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夥人)。在完成選址之後,加盟商無需承擔任何運營的事情:統一裝修、統一供貨、店員由名創優品統一培訓,甚至店員工資、社保都由名創代發、代繳。


由此也可以看出,名創優品以輕資產的模式運作,將設計、研發和供應鏈掌握在手中,而將門店租金、裝修等“重”投入交給加盟商,從而減輕總部負擔。


名創優品總部收益來自兩塊:一個是品牌使用費(以三年期限,每家店15萬元);另外一個就是在商品價值鏈上的八個點的利潤。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名創優品本質上是一家B2B企業,門店數越多,銷售額越大,總部也越賺錢。


給加盟商算一筆賬,除了免費的貨品,貨品物流費用、店鋪租金、人工、電費、工商和稅收等雜費每月接近10萬元。假如一個店每月流水是30萬元,按照加盟商38%比例到手不到12萬元,扣除10萬元的成本,每個月淨利潤只有2萬元。前期投入200萬元的話,需要8年才能回本。


而通常說的“連鎖加盟”就是商業特許經營,需要在商業特許經營備案系統進行備案。有些特許經營商很聰明,比如把加盟費叫做商標管理費,很難界定是不是特許經營。


名創優品不但把經營壓力巧妙轉移給加盟商,還向投資者收取品牌使用費,這一模式也被外界質疑打“自融”擦邊球、且進行違規自擔保。


名創優品還有一些規則非常不合理,但是就像“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沒有誰逼著你加盟,你自己想做,就必須承擔這些風險。”


名創優品說到底還是一個資本玩家的遊戲,自2017年以來,很多城市裡的老店“70%都倒閉了”,都淹沒在新店開張的喜悅聲中。


左手實業,右手金融


在名創優品的野蠻生長之時,葉國富也在鋪就自己的金融版圖。在一份企業對外稿件中,葉國富被描述為“互聯網金融教父”。


葉國富聲稱,自己創建了30多個互金平臺,總投資超過50億美元。包括P2P網貸平臺“分利寶”、互聯網催收平臺“人人收”和現金貸平臺“缺錢麼”等。


其中,分利寶是與名創優品關係最為密切的一個平臺。


3年開2000家店,左手實業右手金融,背後是一場可怕的貓鼠遊戲?

製圖來自騰訊財經


分利寶由在2014年6月創建,於2015年9月上線。公開資料顯示,分利寶由廣東光大分利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目前法定代表人為莫勁雲,而葉國富最早是這家公司的法人及執行董事。


不過,分利寶和名創優品的密切關係仍然有跡可循。兩家公司的地址一致,均為廣州市荔灣區康王中路486號。


2015年12月,葉國富以分利寶董事長身份出席一場公開論壇。他提到,未來還要在全球開6000家名創優品店,而如果一家加盟店有200萬元的融資需求,10000家店就是200億元。


左手實業,右手金融,這符合多數成功企業的架構設計。葉國富的算盤是,以名創優品作為擔保主體,加盟商作為貸款主體,在分利寶平臺融資開店,而貸款資金多以保證金、加盟費等形式流回名創優品。


自己開籌資平臺支持自家企業並不鮮見,但分利寶和名創優品模式,以合作商為籌資主體,不僅讓分利寶賺到手續費,還推動了名創優品的野蠻擴張。

實際上,當10元店在快速狂奔之時,我們看到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名創優品,已開始展露加盟成本越來越高、加盟商不斷虧本倒閉和國內擴張速度驟減的經營風險。


一旦門店若盈利難以為繼,加盟商不可避免地出現違約,陷分利寶投資人於風險。同時,由於集中開店數量龐大,若加盟商集中提取保證金,對於名創優品而言亦存在擠兌風險。


這是一個企業發展史漸漸被融資史覆蓋的年代。自詡為“實體店代表”的名創優品和葉國富,到底是借合作商之手自融,還是所謂的產業鏈金融創新,是在剝削實體經濟,還是在上演黑馬逆襲的傳奇。答案只有葉國富清楚。


寫在最後


葉國富說,“今天中國有99%的人還看不懂名創模式。”


的確,名創優品有點像“零售業的樂視”。它的貨物雖然大多數來自廣州,但就像一個義烏小超市,打著“日本”的旗子,利用了國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再巧妙的利用互聯網金融加槓桿來攻城略地。這些的確讓人難以看懂。


不過在這場貌似死循環的貓鼠大戰中,如果自身沒有產品研發能力,僅僅依靠商業模式與熱鬧的炒作,這個品牌是不會有未來的。

企業家們好,我司聯合國內上百家天使和風投機構尋找項目股權投融資合作。

1:農業(種植、養殖、養老)重點關注。 2: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

3:連鎖餐飲、商貿、化妝品業。 4:互聯網、物聯網、APP行業。

5:醫療設備、生物醫藥、健康行業。 6:文化、教育產業。

7:商業、旅遊、礦產、地產 8:創新型傳統行業。

9:汽車產業鏈。 10:高利潤、高成長性及國家支持等


3年開2000家店,左手實業右手金融,背後是一場可怕的貓鼠遊戲?

  • 2019年營業額500萬以上!
  • 合作對象是企業最大股東,非決策人勿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