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重讀《大蕭條的孩子們》

近期,受到疫情爆發的影響,美國市場上的恐慌情緒大幅上漲,上週美國股市跌幅甚至創下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周跌幅。雖然上週五尾盤美國三大股指之一的納指終於收漲,但是市場情緒卻似乎還未好轉。華爾街經濟學家近期警告稱,美國經濟可能會陷入"病毒式衰退",而據知名投行高盛的預測,美國可能又將連續採取行動轉移危機了。而這讓人們不禁聯想到了1920年的大蕭條。

“大蕭條”是20世紀上半段出生的美國人最難以忘記的痛苦回憶,也影響了許多人的一生。

稍稍翻看股神巴菲特、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甚至是今天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回憶錄,無不對當年大蕭條之後艱辛的生活印象深刻。苦難的日子對他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巴菲特勤儉和沃爾頓的節約不用多說,即便是崇尚奢華生活的土豪特朗普骨子裡也是一個精打細算的人。在他的自傳裡,特朗普屢屢提到自己受到父親的影響,深刻認同“不必要的浪費是可恥行為”的理念,這也是他能夠成為一個非常精明商人的關鍵因素之一。

疫情之下,重讀《大蕭條的孩子們》


這些都是艱辛生活帶來的正面案例,那麼在大蕭條中成長起來的一代是不是要感謝貧窮呢?

耶魯大學莉薩·卡恩(Lisa Kahn)的研究證明,經濟蕭條時期進入就業市場的大學畢業生與在好年頭參加工作的大學生相比,前者工資收入至少在十年內都要比後者少得多。

卡恩的另外一個研究是針對近4萬對父子的一項長達20多年的研究,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是:如果父親失去了工作,那麼來自這些家庭的孩子們每年的收入要比那些父親有工作的孩子們低9%。

卡恩的研究結果,與另外一個非常著名的社會研究結果遙相呼應。

1932年,當時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兒童福利研究所所長和行政所長的哈羅德·瓊斯和赫伯特·斯托爾茲,以奧克蘭市東南部地區11歲的孩子為樣本,啟動和領導了追蹤大蕭條中的兒童成長和發展的縱向研究項目。之後埃爾德接手了這個項目,經過長達十多年的繼續調研,最終完成了下面這本書《大蕭條的孩子們》(Children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埃爾德將收入損失比達到35%以及以上的家庭劃定為經濟受損家庭,通過對經濟受損家庭和未受損家庭進行研究,他發現大蕭條不僅影響到研究對象幼年時的生活環境,而且對其成年後的工作生活、成人經歷、職業生涯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這種影響力甚至波及研究對象的後代,並在某種程度上構築了戰後美國人民的國民特徵。

疫情之下,重讀《大蕭條的孩子們》


下面是這本書裡的一些結論:

第一,大蕭條對家庭關係的影響首先體現在婚姻權力結構的變化上。比如家中的頂樑柱父親因為經濟衰退收入減少或者失業,母親就要挺身而出承擔起更多的養家責任。因為家庭權力結構變化和經濟大環境的壓力,導致了冷漠、沮喪、自憐自艾和各種形式的社會逃避和退縮,比如酗酒等,就會嚴重破壞家庭關係,引發了更多的家庭衝突。

第二,經濟受損對孩子的感情成長有很大的影響。經濟上的困頓改變了父親和母親在家庭中的處境,尤其是父親失業的情況下,對孩子看待同齡人和家庭以外的成年人、感覺到的父母的魅力、以及對父母作何評價都有直接的影響。

第三,經濟短缺可能帶來的一個好處是,它能讓人們學會彼此負責,特別在中產階級中,經濟受損改變了孩子對父母單方面依賴的格局。但這也可能導致男孩子們對於金錢的支配慾望過於強烈,導致女孩更傾向於通過婚姻換取經濟保障。

第四,從家庭內部的觀察來看,經濟受損家庭的孩子會過於敏感和害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