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一個藝術家的夢想之路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月亮與六便士》:一個藝術家的夢想之路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作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出版於1919年。這位偉大的作家八歲喪母,十歲喪父,由叔父撫養長大成人。《月亮與六便士》是他在遊歷塔希提島後,以法國後印象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創作的一部膾炙人口的作品。

01


《月亮與六便士》:一個藝術家的夢想之路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作品中毛姆通過第一人稱視角刻畫了斯特里克蘭這個天才畫家追求夢想的一生。斯特里克蘭先生原本是一家倫敦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收入豐厚,擁有優雅美麗且善於交際的妻子和一雙聰明可愛的兒女。有一天突然為藝術著魔,毅然決然放棄所擁有的一切,隻身遠赴巴黎從頭開始學習繪畫。在異國,他租住在破舊不堪的小屋裡,生活窮困潦倒。離家出走五年後,他在巴黎貧病交加,躺在小閣樓裡奄奄一息,差點一命嗚呼;繼而又流落到馬賽成了碼頭工人;最後自我流放到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島,就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島上,他終於找到了內心的寧靜和家園的歸屬感,並創作出藝術史上的不朽畫作。


在這過程中我們明顯地看到斯特里克蘭的人生主要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倫敦,第二階段是巴黎,第三階段是塔西提島。由倫敦到巴黎,由巴黎到塔希提島,時光在流逝,住所在變換,不變的是斯特里克蘭對理想的堅定和對藝術的執著。

02

《月亮與六便士》:一個藝術家的夢想之路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第一站倫敦——平凡的生活中隱藏著對藝術的狂熱嚮往

在倫敦,人到中年的斯特里克蘭供職於一家證卷交易所,收入豐厚。妻子是個賢妻良母,喜歡結交社會名流,有一雙兒女,健康可愛。在旁觀敘事者“我”的眼裡,這是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妻子舉辦聚會時,做為丈夫的斯特里克蘭舉止得體。雖然沒有社交天賦,但也沒有什麼奇行怪癖,他看起來就是一個善良、乏味、誠實、普通的男人。

按理說,他應該滿足於這種平凡的幸福家庭生活才對。但是讓人難於意料的是,就在他們結婚後的第17個年頭,他突然留下一張字條離家去了巴黎。

斯特里克蘭之所以放棄家庭隻身前往巴黎,在一定程度上歸功於妻子艾美對他的不關心不理解。在妻子艾美眼裡,斯特里克蘭是一個平庸的證券經紀人,一個十足的小市民。艾美熱衷於結交文人墨士,對文藝青年有著濃厚興趣,但對於丈夫,她卻沒能瞭解到其身體裡蘊含著的藝術激情和精神世界裡壓制著的繪畫夢想。在這一點上,從斯特里克蘭太太跟敘事者“我”的聊天中體現出來:


“你知道,他一點文學細胞都沒有,”她說,“他完全是個俗人。”

她這麼說沒有貶損的意思,反而是充滿愛意,好像擔承她丈夫的缺點,就可以保護他不受朋友的嘲弄似的。

“他在證券交易所上班,是個地地道道的證券經紀人,我想他會讓你悶得要死的。”


年輕時,斯特里克蘭和妻子艾美因愛而結合。在這十七年的婚姻生活中,他們的婚姻生活表面上是幸福美滿的,而事實上卻是,妻子愛慕虛榮、附庸風雅,經常不厭其煩地舉辦各種聚會。身為丈夫的斯特里克蘭為迎合妻子的喜好,經常配合妻子操辦這類乏味冗長的聚會。

在家裡,斯特里克蘭先生找不到自己的個人空間。為彌補小時候父親不支持他成為畫家的遺憾,斯特里克蘭在婚後的第十六年開始堅持去夜校學習畫畫。由於婚前他畫畫時經常被妻子打趣說他的畫很難看,沒有繪畫的天賦。所以,每當他出去學畫畫時,都會隱瞞著妻子說他要去俱樂部玩橋牌。

直到斯特里克蘭離家出走,妻子艾美仍然執迷不悟。當她從別人嘴裡知道丈夫從來就沒有去過俱樂部打橋牌時,她又理所當然地認為丈夫是為了別的女人而不是因為繪畫夢想。

妻子的不理解與世俗生活的捆綁嚴重束縛了斯特里克蘭對夢想的追求,為釋放自己隱藏在心底多年的繪畫激情,他決定逃離世俗的枷鎖遠赴巴黎追尋心中的藝術夢想。

02


《月亮與六便士》:一個藝術家的夢想之路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第二站巴黎——困苦的生活是通往藝術夢想的階梯

斯特里克蘭來到巴黎,獨自租住在一間破舊的小旅館裡,身上僅有100磅。他除了畫畫,對其他的事情都不感興趣。當他花光了身上僅有的積蓄後,為果腹和買到顏料畫布的錢,他被迫出去打零工。期間當過導遊、做過藥品廣告的翻譯,也做過房屋粉刷匠。只要能掙到買顏料和畫布的錢,多苦多累的活他都願意做。與此同時,他也在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繪畫技巧。即使在繪畫方面遇到很大的困難,他也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幫助,以至於他把大量的時間都浪費在了自己摸索如何解決技巧上的難題上。

“我瞭解到,大約有半年的時間,他靠每天一塊麵包、一瓶奶活著。他本來是一個沉湎於聲色犬馬的人,但面對各種誘惑力又可以絲毫不動心。他不把生活的困頓看成是艱苦。他在生活態度上有種令人難忘的東西,他過的全然是一種精神上的生活。”

從“我”的敘述中,可以看到斯特里克蘭在巴黎學繪畫的這五年時間裡,他生活得很拮据。他生活在熱鬧非凡的巴黎都市,卻比生活在底比斯沙漠中的隱士還要孤獨。他一心都撲在他的繪畫目標上,為了追求這個目標,他犧牲的不僅僅是他自己,而且還有別人。

1.

斯特里克蘭初到巴黎時,當“我”帶著斯特里克蘭太太的使命,試圖把斯特里克蘭勸回倫敦的家時,他絲毫不為所動。斯特里克蘭態度堅決反覆地告訴“我”:

“我想畫畫。”

“我必須要畫畫。”

“我必須要畫畫。”

“我告訴你我必須要畫畫,我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一個人落到水裡,他如何游泳,姿勢好看難看根本沒有關係,他必須掙扎出水,否則就會被淹死。”

“我”本想充當一個道德衛士勸說一位誤入歧途的丈夫回到妻子身邊,當聽到這些發自靈魂鄭地有聲的話語時,“我”已明白斯特里克蘭完全被繪畫夢想迷住了心竅,世俗的一切對他來講已失去了意義。


《月亮與六便士》:一個藝術家的夢想之路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2.

雖然眼光獨到的畫家斯特羅伊夫認為斯特里克蘭是個偉大的天才藝術家,但斯特里克蘭在巴黎畫畫期間,他從不在乎別人對他的評價,也不屑於去向別人展示自己的畫作,更不會兜售自己的畫作來維持生計。

因為他繪畫不是為了金錢,也不是為了出名,更不會是為了得到世俗的肯定。他繪畫完全是追尋自己的內心。他享受的是整個創作的過程——竭盡全力將自己精神世界中最真實的畫面完美地表達出來。

有一次他貧病交加,奄奄一息,差點病死在租住的旅館裡。是善良熱心的畫家斯特羅伊夫不顧妻子的苦苦勸阻救助了他,把他拉到家裡來細心照料。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妻子布蘭奇會在照顧生病的斯特里克蘭時產生情愫。她寧願放棄在丈夫的庇護下溫暖安全的家,也要與斯特里克蘭一起去過苦難冒險的生活。

可是斯特里克蘭好不容易才下定決定拋妻棄子從倫敦遠到巴黎來,他心中的目標只有畫畫,世俗的婚姻愛情對他而言只是一種束縛。布蘭奇在他眼裡充其量也只是一個繪畫的模特、一個繪畫的工具而已!斯特里克蘭不會讓任何外在的枷鎖阻礙自己繪畫的腳步,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

布蘭奇飛娥撲火般的愛情,在斯特里克蘭給她畫完一張裸體畫後,灰飛煙盡。布蘭奇最終寧願喝下一瓶草酸了結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也不願意回到依然深愛著她並一直在等候著她迴歸的丈夫斯特羅伊夫身邊。


《月亮與六便士》:一個藝術家的夢想之路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3.

寫到這裡,如果我們僅從道德層面上去評判斯特里克蘭的好與壞。做為俗人,他離經叛道、拋妻棄子,沒有一點家庭責任感。他冷酷、粗暴、自私、無情,對於朋友的救命之恩,他不僅不懂得湧泉相報,還上演農夫與蛇的故事,害得朋友家破妻亡。他性格中的所有這些缺點都令人難於接受。但是,從一個偉大藝術家的角度來看,他執迷於追求夢想的精神是偉大的。

“有時我想過一座迷失在無邊無際大海的荒島,在島上我可以住在隱秘的山谷、奇異的參天大樹,周圍的一切都寂靜無聲。在那裡,我認為可以發現我想要的東西。”

就在斯特里克蘭跟敘事者“我”說這句話過後的兩年裡,他在巴黎經歷了種種磨難和境遇後,他深深厭倦了城市文明帶給他的種種束縛,所以他又開始了逃離之旅,最終美夢成真流浪到一個偏僻的原始海島,找到了他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月亮與六便士》:一個藝術家的夢想之路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03

第三站塔希提島——生命的最後時光,他完成了自己對月亮的追逐

離開巴黎後,斯特里克蘭流浪過很多地方,最後遠遁到塔西提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島上。塔西提是一座美麗的島嶼,島上樹木鬱鬱蔥蔥,一條條寂靜的峽谷流淌著冰冷的潺潺溪水。

這樣的原始熱帶風光能給他創作帶來靈感,他終於在這裡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理想之所,也找到了自己的靈魂歸屬。

這個島的美麗之處在於海洋和天空,還有環礁湖水不同的顏色,以及椰子樹林的優雅;但是斯特里克蘭住的地方有種伊甸園的美,啊,我真希望你能看到那個地方攝人心魂的美。一處遠離塵囂的幽靜之所,頭頂藍天,四周是種類繁多、鬱鬱蔥蔥的大樹。那裡是色彩的盛宴,香味瀰漫,涼風習習,任何詞語都無法描繪出這個人間仙境。他坐在這裡,忘卻了這個世界,也被這個世界所忘記卻。

不久之後,在好心房東的介紹下他和一個叫愛塔的土著女孩結婚,隨後和愛塔一起遠離人群來到人跡罕至的山叢中居住。愛塔在婚前買的這處房子,遠離喧囂,處在幽靜的塔拉瓦奧河畔。這裡的環境有種攝人心魄的美,簡直是人間仙境。在這裡他終於可以不再受外界干擾,安心繪畫。正是在這個最適合他創作的人間仙境裡,他畫了很多畫,這些畫作牢固地奠定了他後來的聲譽。而這一切要歸功於愛塔,是她用愛和包容為他搭建起了一個衣食無憂、精神愉悅的大後方。

接下來的三年,可以說是斯特里克蘭生命中最幸福的時光,卻也是他人生中最後的一個站點。因為在和愛塔結婚後的第二年,斯特里克蘭不幸患上麻風病。斯特里克蘭在他感染麻風病直至雙目失明後的最後一年時間裡,仍然不肯接受醫生的救治。他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裡,忍受的病痛的折磨,傾盡畢生之力完成了自己的曠世傑作。

在小說的結尾,即將離世的斯特里克蘭臨別前囑咐愛塔燒掉他畫在房屋牆壁上的鉅作。那是他在得知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之後,傾盡畢生之力的絕筆之作。他對塵世的理解,對精神世界的不懈探索,全部都濃縮在這幅畫作裡。

通讀全書,我們看到斯特里克蘭在短短的十五年內,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踏上了一條通往偉大藝術的不歸路,押上了常人眼中一輩子的幸福與運氣,到頭來只為追尋那如月亮一樣遙不可及的夢想。

《月亮與六便士》:一個藝術家的夢想之路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04

書中的月亮指的是遠在天邊的理想,六便士則指的是近在眼前的現實。滿地都是六便地,而他只看見了月亮。

1.對斯特里克蘭三段人生經歷的總結:

從斯特里克蘭這三段人生經歷來看: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層枷鎖,在成長的過程中身份不斷增加,從而自我綁架失去自由。為了追逐自己純粹的繪畫夢想,斯特里克蘭狠下心來甩掉一個又一個的身份枷鎖,拋棄中產階級家庭、越過城市文明束縛,直至返璞歸真到僅剩下一個畫者的身份。

從滿足夢想這個角度來說,斯特里克蘭成功了,他傾盡自己畢生精力創作出一副偉大的畫作。

可是,為實現自己人生中的這個偉大藝術夢想,他犧牲人不僅僅是他自己,還有他身邊的很多人。特別是他人生三個階段裡出現的三個女人。

首先,他拋棄倫敦的家庭,表面是上妻子艾美的不理解,實則是他自私自利、內向性格催生的悲劇。把一個深愛著他的妻子和一雙可愛的兒女逼上人生絕境,好在他的妻子艾美最終靠著自立謀生和姐姐一家的資助才邁出了人生困境。

其次,斯特里克蘭來到巴黎後,因為專注於學習繪畫,他的生活繼而陷入困頓、精神上也給他帶來很大的折磨,使他人性中這種性格缺陷愈加突兀。為了創作一幅人體畫,把一個深愛著她的女人布蘭奇逼上人生絕路,最終命喪黃泉。

最後,他在塔西提島,他人生最後一站出現的女人愛塔。表面上他同意和愛塔結婚,實則是他認為這樣的穩定生活可以為他追求繪畫創作帶來便利。因為愛塔一心一意愛著他,也有房有地有足夠的收入去支持他一心追求自己的藝術創作,他可以不用再為一日三餐和買顏料畫布的錢疲於奔波。愛塔無私地愛著他,不顧被他傳染上麻瘋病的危險,不離不棄的照顧他到最後。然而他在離世前,竟囑咐愛塔把他最偉大的畫作連同愛塔的房子一起燒燬,連一根本頭也沒有給愛塔留下。

在追求藝術夢想的這條道路上,他這種顛覆人性的做法,做為凡人,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敢苟同。也許這也是文學創作和現實生活的差別。

作品中斯特里克蘭這個人物,是作家毛姆以畫家高更為原型塑造的。斯特里克蘭離家出走追求夢想,最終走上了一條藝術不歸路。但原型人物高更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去追求夢想只為能實現夢想後迴歸家庭與妻兒團圓。

也許這就是毛姆創作這部作品的高超之處。因為他創作的這部作品在問世101年後的今天,依然在世界各地倍受人們的追捧。

2. 寫在最後,斯特里克蘭的夢想之路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在生活中,我想我們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在現實的模子裡低頭做事,不願逃脫,也懶得抱怨,內心懷揣的夢想夭折在哪一天恐怕早已淡忘。因為我們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有身不由己的責任和擔當。我們也沒有捨棄一切的勇氣和決心。


斯特里克蘭四十歲才開啟的繪畫夢想之路,讓我想到76歲才開始作畫、80歲成功舉辦個人畫展的摩西奶奶;還有92才開始提筆寫詩,98歲出版第一部詩集《人生彆氣餒》的柴田豐奶奶。他們追求理想的這種人生態度,才是我們借鑑的榜樣。

願我們每個人在前行的道路上,在承擔責任,關愛家人的同時,只要心中存有夢想,都要敢於去追求。因為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作者小語,一個喜歡宅在家裡做夢的全職二寶媽。願我的文字你能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