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酒大師”劉友金:匠心善工釀五糧

​​“西南半壁宜賓市,冠名酒都喻其義。雜糧佳釀名欠雅,惠泉妙稱五糧液。代代傳承工藝準,雙輪發酵巧勾兌。百年金牌俱往矣,盼她流芳傳萬世。”


這是五糧液釀酒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劉友金寫的一首抒懷詩,飽含對五糧液的真摯感情。劉友金,這位中國釀酒大師,中國白酒界傳奇人物,其人生經歷也頗具傳奇色彩。


28歲進五糧液當釀酒工


28歲以前,劉友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農忙時種田,農閒時打工。

他家住在五糧液廠區附近,除了幹農活,還當過搬運工、學過獸醫、搞過建築施工,主持修建五糧液廠區一、二號公路……苦活累活都幹過。

命運的轉折發生在1981年。這一年,因為徵地安置,28歲的劉友金進入五糧液酒廠,成為一名下苦力的釀酒工。


“有兒不進武槽房,熬更守夜命不長。有女不嫁烤酒匠,半夜三更守空房。”這是解放前流傳的民謠,道盡了釀酒工的辛苦。釀酒都是深夜勞作,但劉友金不怕吃苦。


“釀酒大師”劉友金:匠心善工釀五糧

進五糧液之前,劉友金從未接觸過釀酒。成為釀酒工之後,他從零開始學習,雖然年歲不小,但肯學肯鑽研。


劉友金記得自己在學烤酒的時候,有一天下中班回到家已午夜12點過。當時他遇到一個技術難題左思右想不得其法,就打算看會兒專業書再睡。沒想到這一看書就沉迷其中忘記了時間,直到家人起床的動靜打斷他的思路,才發覺天都亮了。


在學習的過程中,劉友金覺得自己文化水平不夠,他自修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爾後又參加了經濟管理和管理學研究生課程班(兩年制)的培訓學習。後來,他能寫論文能寫詩,還編著出書。


憑著不怕苦肯鑽研的韌勁,劉友金從一線釀酒工人做起,慢慢成為副組長、組長、工段長、車間主任、生產部部長……最後成為了五糧液高管,也成為了中國首屆釀酒大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五糧液釀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從釀酒工到釀酒大師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做好了,就是行家;重複的事情認真做,做好了,就是專家。”這是劉友金總結的一句話。

中國首屆釀酒大師中共評出了18位,劉友金是其中之一。劉友金能成為中國首屆釀酒大師,是因為他在濃香白酒生產技術上的獨特貢獻,甚至有人稱他為中國濃香白酒第一人。

“聞一聞酒糟,就知道有沒有問題,是哪裡出了問題”,劉友金的釀酒技藝出神入化。1988年,他參與起草了五糧液的釀酒生產工藝,其中釀酒、陳釀兩方面內容都是他起草的。

“釀酒大師”劉友金:匠心善工釀五糧

2014年,劉友金到了退休年齡。本來單位不想讓他退休,但他覺得自己勞碌半生,想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陪伴家人,教導兒孫。退休後,有不少酒企要高薪請他,他都沒有答應。2016年,劉友金又被五糧液返聘,繼續把一生的釀酒經驗,再次奉獻給公司。

現在,劉友金依然專注於釀酒領域。他組建了宜賓多糧濃香白酒研究院,成員有七八位,有白酒專家、微生物專家、檢測專家等,都是和釀酒生產方面有關的專家,專門為白酒企業服務。劉友金還經常到全國各地去講課,他是“培訓濃香工藝老師的老師”。他的學生既有行業內生產技術骨幹,也有白酒專業人員,更有大學教授。


傳承釀酒技藝孜孜不倦


劉友金在五糧液工作數十年,從事釀酒生產技術的研究和工藝管理,他不斷創新,敢於實踐,對濃香型大麴酒生產工藝的共性以及五糧液傳統生產工藝的個性有著深入的瞭解和研究,為推動濃香型大麴酒生產技藝發展和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他對“糧、糠、水、曲、溫、酸、糟、窖、摘、並”十大關係的精闢論述,不僅是全國首次提出的,而且現已成為全國多糧白酒生產的範本。

為了讓傳統釀酒技藝能夠得到傳承,劉友金把自己在釀酒上的研究和心得用文字記錄下來,分享給更多的釀酒人,使得中國釀酒技藝不斷傳承和創新,使得中國酒文化得以發揚。他出版了多部關於白酒釀造的書籍,包括《釀酒工藝》《中國酒趣》《形成五糧液的獨特自然條件和特殊工藝》及多篇技術論文等。其中,《形成五糧液的獨特自然條件和特殊工藝》深得著名白酒專家、四川大學胡永松教授讚賞,欣然為該書作序,並評價為可推薦為全國白酒生產教材。

在劉友金編撰出版的《中國酒趣》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酒不但是一種特殊的飲品,更是一種文化;文化可以消滅一切,而什麼東西都消滅不了文化。”這本書多次再版,成為暢銷書,現已被臺灣一出版社買斷海外版權。

除此之外,劉友金還在《四川釀酒》雜誌、國際白酒論壇、中華世紀論壇發表《釀酒生產如何渡夏》、《白酒企業如何做大做強》、《無害化效益化處理丟棄酒糟的論述》等多篇技術論文,在行業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總結出十六字釀酒心得


近40年的釀酒經驗,劉友金總結出十六字釀酒心得:道法自然、古今恆通、傳承發展、匠心善工。

所謂“道法自然”,是說在釀酒中要遵循自然規律,為釀酒微生物提供適宜的環境。事實上,任何人都製造不出白酒,釀酒過程的主角是微生物。烤酒過程中,烤酒工所做的工作就是給微生物提供釀酒合適的條件。

“古今恆通、傳承發展”,是說釀酒不僅要在工藝和配方上不斷傳承和發展古法古方,更要在品質和口味上傳承經典味道。

“匠心善工”,是說釀酒要“料必優、時必適、工必到、法必精”。釀酒工匠不僅要嚴守標準,還要技藝純熟。比如聞一聞窖房內的香氣,抓一把糟醅嚐嚐,就能知道產的酒好不好。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攤涼糟醅,只要看糟醅的色澤及霧氣,就知道溫度多少,何時拌曲。這就是“匠心善工”的具體表現。

劉友金說:“老老實實、一絲不苟、吃苦耐勞、艱苦奮鬥、堅韌不拔、持之以恆”,一代代五糧液人秉持這樣的“匠心”之道,冒著嚴寒酷暑,在溼熱的環境下,用心感受,揮灑汗水,恪盡職守,兢兢業業,讓田間一粒粒好糧變成餐桌上一杯杯美酒,成就了今天香飄四海、風味獨特的五糧瓊漿。

五糧液成就了劉友金,而劉友金更把自己的大半生奉獻給了五糧液。這種質樸的工匠精神,不憚於寂寞,不畏於辛勞,不滯於物,不殆於心,讓技藝超凡脫俗,令手中精品迭出,成就更多傳世經典,並讓這種技藝與精神代代傳承不息。


作者單位:新三江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