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17年了,你們還在等我嗎!”

20年的開頭我們並不如意,如同03年一般,壞事接踵而來,非典和新冠如出一轍,除此之外,前不久NBA退役巨星科比的過世也值得我們深思。

17年過去了,為什麼我們還在紀念哥哥呢?

哥哥:“17年了,你們還在等我嗎!”


哥哥:“17年了,你們還在等我嗎!”


追溯-回憶

2002年12月-非典


非典殘酷嗎?可我們心中的火一刻也沒停止過燃燒。我們心裡都還有些許希望。希望。。。

2003年4月哥哥

眼看著一切都在準備好起來時,有一個男人,身著一襲白色西裝縱身躍下香港某樓頂。當時的他就像一隻白鷗,可是。他一直下墜,永不起來。


四月中旬,水深火熱的香港此刻再次陷入悲哀之中。還不方便外出的香港,在哥哥最後一次站過得地方全國各地手捧百花的來見哥哥“最後一面”。街道上到處擺滿百花到處是為張國榮痛苦的人。

電視頻道採訪以為女子時她說:“那一刻我彷彿失去了信仰。”


是啊,心裡空了。

哥哥:“17年了,你們還在等我嗎!”


這段時間在家裡總是會不自覺翻看他的電影,說實話,曾經並沒有仔細看過,總是想著不必太著急,

一直認為可以有心情的時候再慢慢看,一直認為經典這個人會隨著我們一起走下去,可沒,猝不及防的,他甩下了所有人,一個人走去了,這時我才真正發現,可能我們這一代人對他的感受和影響不是很深,我們這代人對他的瞭解太少,我們愛他,還遠遠不夠。

哥哥:“17年了,你們還在等我嗎!”


他的發展不僅僅侷限於國內,當然也不侷限於香港。


1987年,張國榮發行的專輯《愛慕》在韓國的銷量超過20萬張,成為首位打入韓國音樂市場的粵語歌手。1989年他發行的粵語專輯《The Greatest Hits of Leslie Cheung》在韓國銷量達到30萬張,創造了華語唱片在韓國的銷量紀錄;

哥哥:“17年了,你們還在等我嗎!”


張國榮是第一位享譽韓國海外樂壇的華人歌手,80年代他的唱片在韓國熱賣引起了韓國唱片商的關注,於是逐漸留意中國音樂。這就如同我國傑出海歸物理學家錢學森一般

哥哥:“17年了,你們還在等我嗎!”


在國外都闖出了不錯的天地,最終卻還是希望將自己的力量貢獻給祖國,貢獻給華語樂壇,由此可見他的偉大之處。

瞭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其中一個稱號-哥哥。哥哥(GorGor)在粵語裡,包含著一種很寵愛的語氣。這個稱號憂桑廣為流傳的說法:一個是說當張國榮和林青霞合作拍戲的時候,劇組上上下下都叫林青霞姐姐、叫張國榮哥哥,後來“哥哥”這個稱呼就永遠地跟隨著張國榮了;

哥哥:“17年了,你們還在等我嗎!”


哥哥:“17年了,你們還在等我嗎!”


另一個是說張國榮和王祖賢合作拍戲的時候,王祖賢一直稱呼張國榮為“哥哥”,後來大家就都管張國榮叫“哥哥”了。第三個版本:嘉玲聽到有人叫gorgor以為是叫張國榮,以訛傳訛就叫開了。(哥哥話:我不喜歡別人叫我Leslie或張國榮,我喜歡大家叫我哥哥,因為很有親人的感覺。 )其實,港陸的語言文化,是有很大差異的。

哥哥:“17年了,你們還在等我嗎!”


但是不論怎麼樣,哥哥(GorGor)在粵語裡,包含著一種很寵愛的語氣。【哥哥仔】更是對年輕小夥子的一種常見稱呼。他給我們的感覺是溫暖的。這種【溫暖】,早已經讓【哥哥】這個詞,擺脫了血緣的束縛,超越了年齡的差距,我喜歡稱他哥哥。

17年了,當我們回眸歷史,發現他的確還活在活在我們心中,對於他的私生活我們無需多問,更多的應該是尊重,他真的很棒,還是那個不需要粉墨登場就能站在我們面前的“哥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