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村莊》當生命的遠方消失,我沒有天堂,只有故土

我不管別的。我的心中只存放一個村莊,完完整整,那些牲畜、人、草木、陽光雨水和腳印,連夕陽下瀰漫的塵土都一粒不少。

有一類書,一看書名就能讓人產生閱讀慾望,而當我們進入往往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這樣的書,便是可以稱得上和我們有緣的、不可多得的好書。

《一個人的村莊》,當初我急切地買下,就是因為它的書名契合著我的喜好。而當我打開它,開始讀,竟又毫無防備地被作者劉亮程的文字瞬間吸引了。它超出我的預期。

這本書是劉亮程的村莊散文,它不同於我們平常意識中的鄉土文學,沒有文人氣的田園寧靜,有的是哲學式的遐想、思考。經常被慣性思維牽引的人讀這些文字很容易被點醒、被擊中,那種隨意性的深刻,很有力量。

《一個人的村莊》當生命的遠方消失,我沒有天堂,只有故土

讀書的過程,我知道劉亮程的村莊是黃沙梁,位於新疆沙灣縣。當我在文字中看到“新疆”,首先想到的是李娟,那是因為在我對新疆有限的認知裡,大多源於李娟。新疆,古老的西域之境,通過李娟的文字,那種天地的遼遠與空曠、人類的渺小與寂寞深植我心。而眼下,劉亮程讓我更近一步接近了新疆。

每個在農村長大的人,他的心中都有一處柔軟靜謐的所在,那便是他永遠的村莊。儘管有無數人為著這樣那樣的原因離開了,但無論走到哪,故鄉永遠是心中的家,而濃濃的鄉土情千轉百回自會縈繞於夢中。

人畜共居的村莊

對於黃沙梁,其實你不比一隻盤旋其上的鷹看得全面,也不會比一匹老馬更熟悉它的路。人和牲畜相處幾千年,竟沒有找到一種共同語言,有期一日坐下來好好談談。

人畜共居,任何一個村莊都是如此。這種自然的生存景象再正常不過,沒有人覺得什麼,也沒有人多加思考。而劉亮程卻想了太多。

我們習慣地認為,動物低於我們一等,不會講話不能思考,所以任由我們奴役、驅使。養狗,是為了看家護院;養雞,為了吃肉吃蛋;養牛,為了耕地、挪運東西;等等。但這些卻是我們自認為的如此。

《一個人的村莊》當生命的遠方消失,我沒有天堂,只有故土

動物有它們的語言,也有思維。只是我們無從明瞭,所以權當不存在。

我們忽略掉一條狗來到世間除了看家護院或許還有別的使命,而一匹馬之所以“逃跑”是因為它肯定有自己的事情,那頭在一個又一個冷寂的長夜中靜默的驢,可能一直思索著被人類忽略掉的問題,而拉車的牛根本就不用一根鞭子來驅打著去走較好的路面……

我們認定這些家畜的存在理所應然為人類奔命,卻從不願意謙卑一些,把世界與萬物共享、把村莊當做人畜共同的家園。

《一個人的村莊》當生命的遠方消失,我沒有天堂,只有故土

劉亮程認為,在黃沙梁做一頭驢,拉拉車,吃吃草,每天想想眼前嘴前的事,也挺不錯;或者做一個小蟲子,在春花秋草間,把自己短暫快樂的一生蹦躂完,卻也無憾;或者做一棵樹,一年一年落葉歸根,最後埋在自己一生的落葉裡,生死都是一番境界。而唯有在黃沙梁做一個人,是件極普通平凡的事。大不必因為你是人而趾高氣揚,是狗就垂頭喪氣。

在人畜共居的村莊裡,人的房屋和牲口棚都是土房,牆挨著牆,窗對著窗。看上去似親戚、如鄰居;人和馬付出同樣沉重的勞動,人使喚馬拉車、趕路,馬使喚人給自己飲水喂草、清理馬糞;而在人們收穫的季節,老鼠忙著擴大洞穴,螞蟻集體出動忙前忙後,人稍一愣神就分不明白誰才是真正的收穫者。

《一個人的村莊》當生命的遠方消失,我沒有天堂,只有故土

是的,世間萬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與使命。而當人類將一些生靈強行拿來為己所用,世界的規則也就發生了變化。什麼時候,我們把周邊的諸多風物當成生命生活中平等的一部分,在謙卑和敬畏中與它們合作、共處,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像一隻小小的蟲子那樣生活簡單到只剩下快樂,也許,到那時,我們方才領悟到智慧的真諦。

炊煙是村莊的根,村莊是人的根

生存在大地深處的人們,就是靠扎向天空的縷縷炊煙與高遠陌生的外界保持著某種神秘的聯繫。

黃沙梁,是新疆沙灣縣靠近沙漠的一個小村莊,位於大地的深處。那裡生存環境艱苦,周遭天地闊大荒蕪,卻是劉亮程感知世界、了悟生活的豐富源泉。

小小的黃沙梁像一部大書,教會劉亮程跟自然萬物交流的方法,讓他領悟萬物平等、眾生同榮的樸素倫理。在劉亮程的心裡,黃沙梁的陽光和風,和樹,和路,和房屋,和炊煙無不生動、深刻。對於他來說,它們都有著自己的生命。

《一個人的村莊》當生命的遠方消失,我沒有天堂,只有故土

  • 黃沙梁的風,刮起來漫天漫地,所以村莊留了一條大路讓風通過。村莊的主路是風的路。人們長大、長老,然後死去,刮過村莊的一場風卻還沒有停。風能改變所有人的一生,我們丟掉後找不見的東西,大都叫風挪了位置。
  • 房前屋後的樹,能記住許多事情。如果我們忘記了在一個地方生活了多少年,只要鋸開一棵樹,數數上面的圈就大致清楚了。其他東西也記事,但不可靠。
  • 一條路,因為用的時間長了,它會沉下去半米,是人把路壓下去了,是人帶走了路上的塵埃和土塊,讓它變得越來越深。
  • 一個房屋和土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變矮,壓實大地、扎進大地,像是生了根……
《一個人的村莊》當生命的遠方消失,我沒有天堂,只有故土

劉亮程說,小的時候認為炊煙是村莊的頭髮,大了才知道,炊煙是村莊的根。

因為他看見有一種東西被它吸納回來,絲絲縷縷進入每戶人家——從煙囪進入每一口鍋底、鍋裡的飯、碗、每一張嘴。

其實,炊煙還是一個村莊指向天空的手,是一個村莊的脈動和呼吸。在作者的眼裡樹有根,牆有根,房子有根,就連村莊都有根,人自然也有根。雖然他從未在文字中提及,但心領神會的我們也已知曉,村莊是人的根

《一個人的村莊》當生命的遠方消失,我沒有天堂,只有故土

劉亮程在黃沙梁的日子裡,他是一個農民,一個思維活躍、行為古怪的農民,他扛著鍁在村莊裡、在大路上走動,沒什麼要緊事似的平平這裡、整整那裡,研究眼下的野兔、螞蟻、東河灣的大榆樹,表面上他在走路、在勞動、在閒逛,腦子裡卻滿是奇怪的念頭、成熟的思考。他的思想和心智都是源於這個叫做黃沙梁的小又空曠的地方。

黃沙梁哺育劉亮程成為一個成熟的大地思考者,無論走到哪裡,他都以融入大地的形式關注生命狀態和遠景。黃沙梁是他的精神居所,是他的根。

家園荒蕪:我沒有天堂,只有故土

當家園廢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腳步都已踏踏實實地邁上了虛無之途。

如果說在前面的兩部分中,我們跟著作者領悟到太多生活的哲學、勞動的哲學,那在這裡,我們則深刻地感受到因家園喪失,作者心中深深的傷感。

曾經懷著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和憧憬離家,歷經歲月滄桑,再回頭,發現家園荒蕪,那種失落和虛無,讓讀者感到心的哀痛。

《一個人的村莊》當生命的遠方消失,我沒有天堂,只有故土

在這裡,我們看到扔掉的路。那是一條被走壞的路,深到人們看不到路上的行人,人們便開闢新路;看到劉亮程家敗落下去的房子、破敗的院子、殘斷牆垣,它們都是經世多年,自然和時間的結果。就連從東邊平射過來的陽光,常年累月都能把東牆推倒;看到死掉了的黃沙梁的坑窪地,曾經草木、蘆葦、灰蒿、鈴鐺刺、紅柳……密密麻麻糾纏在一起的黃沙梁最茂密的地方,如今變成光禿禿的一片,只剩下風。

很多人都不情願長久守候這片空曠與寂寥,一有機會就走出去,走的時候還抽走了他們曾給予它的一部分。這一切的代價,便是家園的荒蕪。

《一個人的村莊》當生命的遠方消失,我沒有天堂,只有故土

但是,落葉總得歸根。就像劉亮程所說,他在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走動、居住和生活,但它們卻不是他的,他不會留下腳印。當他在對許許多多的人生目標感到無望和淡漠時,他發現自己正一步步走近這個叫做黃沙梁的村子。

那條家裡的路,從屋門出來走向院子,到院門,兩道門之間的那段距離,不同於走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在作者的夢裡,永遠都捨不得將它走完,如今,它卻消失了。

作者覺得是他造成了家園的荒蕪,因為是他把全家從偏遠貧窮的黃沙梁村搬到離縣城較近的元興宮村,又進一步搬進縣城。然後,他們一家人成為沒有城市戶口的城裡人,沒有地和家園的農民。他追求並實現家的興旺和繁榮,荒涼卻步步逼近。

但無論如何,劉亮程說,他的心中只存放一個村莊。

《一個人的村莊》當生命的遠方消失,我沒有天堂,只有故土

這是怎樣的一種傷感!我們懷抱夢想,追逐未來,卻在實現心願的同時不得不捨棄最初的擁有。儘管它看起來曾是那樣的單薄、微不足道,卻是我們生命中最寶貴、最難捨、失去後便永難追回的美好。

對於作者而言,歸家是在生命最後的時光。當生命的遠方消失,沒有別的去處,只有回到這裡——黃沙梁。他沒有天堂,只有故土。

結語

劉亮程在《一個人的村莊》裡,呈現給我們太多的東西。牛、羊、雞、狗;樹、牆、房子、路;鳥、兔子、老鼠、螞蟻;木頭、柴火、頂門的木棍;腳印……一個人在一個村莊的全部。

然而,最關鍵的不是這些,而是通過他的村莊,我們看到自己的村莊;是通過他哲理性的語言、智慧的思考、對待平淡無奇生活的隨性和閒散、對逝去的美好的追憶以及自我的反省和救贖,等等,

通過所有的這一切使我們反觀自我,開始思索當下的人生。

我想,這是一部作品可以稱為好作品的主要標準。感謝劉亮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