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向大師學作文:葉聖陶如何寫“植物朋友”?寫得很有靈氣


讓孩子向大師學作文:葉聖陶如何寫“植物朋友”?寫得很有靈氣


01 寫出變化

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裡。一陣微風吹過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了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過了好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作者寫到:風過了。

是不是一種變化呢?

剛才是微風習習。微風習習的時候,我和荷花一起舞蹈。那麼,微風過了,風停了會怎麼樣呢?停止了舞蹈。停止了舞蹈,就不美了嗎?

不是的,我靜靜地站在那兒,站在那兒她又在體會什麼呢?又在發揮想象。想象什麼?

想象“蜻蜓飛過來,魚游過來。”

蜻蜓好像把快樂告訴我。這個說明什麼呢?

說明:一方面,作者把蜻蜓當作朋友來看待了。另一方面,更巧的是,蜻蜓主動把我當朋友了。

我們可以舉一反三。當我們寫這個盆景植物,小區裡面的植物,植物園裡面看到的植物,甚至是你野外看到的植物,你都可以怎麼樣當朋友。

那當朋友就要幹什麼呢?就要分享快樂呀。

葉聖陶先生寫到這裡有沒有完?沒完,還不夠。他又來補了一句,他又把小魚兒游過來的時候,那種互相之間的這種朋友的感覺寫出來了。

小魚兒在我腳下,告訴我昨晚做了一個好夢。

所以,葉聖陶始終把荷花荷葉放在變化的過程中,展現它的美,展現它的姿態,展現它的生命力。


讓孩子向大師學作文:葉聖陶如何寫“植物朋友”?寫得很有靈氣


怎樣把植物當朋友,這篇課文給了我們很多啟發。

02 運用想象

把自己想象成荷花,可以在一起舞蹈。

當葉聖陶先生與荷花成為朋友,他們有共同的行為。

舉一反三。

當我們也在想象中與喇叭花之類的成為朋友,是不是可以一起唱歌?共同行為,是朋友之間很自然的事。彼此互相欣賞,對不對?

是不是可以一起欣賞風景?可以。我在作文課舉的那個例子,好像是虎尾蘭。小作者可以跟他一起欣賞風景。

你看這方法就很簡單的吧?

在想象中,就把植物變成自己的朋友。

因為是朋友關係,在這篇文章裡面我們可以看到,葉聖陶先生可以和植物、小動物展開比較私密的話題,比如夢境。

我們舉一反三,可以向植物訴說一些私人的話,包括夢境、委屈;當然也可以分享快樂。

如此,我們寫出來的植物動物,就彷彿與人一樣,有靈性。


讓孩子向大師學作文:葉聖陶如何寫“植物朋友”?寫得很有靈氣


03 角色反轉

風過了,我停止了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在想象當中,植物可以把我當朋友。

那植物動物把我當朋友的時候,它可以反過來跟我訴說一些心裡話。可以聊一些相對來講比較私人的話題,什麼夢境啊,委屈啊,快樂都可以。

在反過來訴說的時候,植物和動物,向我們訴說它的喜怒哀樂、內心感受,其實也是體現非常好的朋友之情。

04 寫出陶醉

好像跟我們在在這個聊天一樣,葉聖陶說,“過了好一會兒”,為什麼說要過了好一會兒呢?

這說明葉聖陶先生已經把沉浸在其中,陶醉在其中。“我才記起不是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的。”

“好一會兒”,說明不是一會的功夫,是好久。

什麼樣的情況才會好久呢?那當然是陶醉在其中,沉浸在裡面。這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忘了自己的存在,那同學們。

我們舉一反三想一想,我們在什麼情況下會忘了自己?

當然是陶醉的時候,比如我們在看一部電影,這部電影非常吸引你,尤其是低年級的小朋友看這個動畫片。

哇,看得已經完全痴迷了。你喊“小明該訂正作業了”,“小明該吃中飯了”,他就聽不到。是不是這個時候就是一種痴迷的狀態?

你別《荷花》結尾這句話很平常。但實際上別有用心啊,他告訴我們葉聖陶先生已經忘了自己。

反過來說明什麼,說明他所欣賞的荷花、個荷葉的美景怎麼樣?真的是太美了!

你看,作者沒有一句話說“美”,但在這個結尾的地方,卻用看似平淡的一句話,讓所有人不得不佩服荷花荷葉的美。


讓孩子向大師學作文:葉聖陶如何寫“植物朋友”?寫得很有靈氣


我們已經咀嚼一下這個“才”字和前半句話“好一會兒”的“好”,你會發現是一種呼應的關係。

因為好一會兒我才記起,如果不是好一會的話,就根本不用說我才記起嘛,對不對?

所以這兩個字是是有呼應的,那麼同學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要注意就是前半句話後半句話,或者句子與句子之間要用詞語來進行呼應,使文章語意連貫,結構緊湊。


往期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