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扇, 美人並遮面”,為何古代女子會與團扇結下不解之緣?


“團扇, 美人並遮面”,為何古代女子會與團扇結下不解之緣?

扇子雖小,它的圈粉可不少,在古時候,無論你是何種身份,都會有一把小扇子隨身攜帶。就像現在的我們,人人手中都有一部手機一樣,人和扇也是一樣的不離不棄。不同的人拿起扇子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既高貴冷豔又接地氣。比如“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宮中怨女手中的小扇子那就是玩物,而諸葛亮拿著的鵝毛大扇則是妙計橫生的象徵。鐵扇公主的芭蕉扇則是神力無邊的寶貝,扇下會讓你無影無蹤。這就是小小的扇子,具有著無窮的智慧。

穿越時空之門,跨過千年的門檻,幾乎每把扇子背後都有張半遮半掩的美麗容顏,似乎扇子成了美女的代言。而如花似玉的女子,如果手中持把鵝毛扇子,卻是顯得那麼的不倫不類不協調。所以團扇,成了女子不失態的道具。這小小的團扇有著怎樣的發展歷史?又為何會與古代的女子結下不解之緣呢?

“團扇, 美人並遮面”,為何古代女子會與團扇結下不解之緣?

一、掌中之寶——團扇的發展歷程

01. 何為團扇?

“裁為合歡扇, 團圓似明月。”團扇,從字面意思看,扇子形狀是圓形的,其實,中國的團扇是圓形和方形等多樣化的,由於圓形的受眾人群比較多,所以,被稱為團扇。

團扇拿著舒服,看著喜慶,所以寓意也是很美好的,象徵了團圓美滿之意。一個扇面由框、柄、託一整合組裝。小小的團扇油然而生。扇子雖然不起眼,但是它存在的價值不可小覷,它是日常生活中的扇風工具,演戲的道具,藝術品等到處都有它的身影。

02.團扇的形成時期:秦漢活躍於魏晉

扇子的起源歷史悠久,而團扇的出現也是比較早的,

東漢時,大都改羽扇為絲、絹、綾羅之類織品,以便點綴繡畫。一輪明月形的扇子稱之為“紈扇”或“團扇”,也叫“合歡扇”。

團扇的形狀在當時有長圓、葵花、圓形等多種。團扇的邊角和扇柄等處會佩上飾物。王昌齡曾寫道“奉帚平明秋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可見,團扇在秦漢時期開始形成。

團扇在秦漢時期也就是處於冒泡階段,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則是比較活躍時期,無論是壁畫還是彩繪,處處都有團扇的圖片。而魏晉還是以編織“麈尾扇”為主,此時並沒有太多的花樣。

“團扇, 美人並遮面”,為何古代女子會與團扇結下不解之緣?

03.團扇的壯大與流行時期:唐宋

唐朝的繪畫可以說已經達到藝術的頂點。藝術大師也是層出不窮,如張萱和周昉以畫侍女圖為主,他們的著名作品有“搗練圖”和“簪花仕女圖”等。而唐代的多數繪畫作品中都大量出現了手持團扇的仕女。團扇的藝術之處在於,手柄的長短不一,造型有圓有方。唐朝的壁畫事業特別發達,墓室壁畫尤為曠世奇葩,雕刻藝術更是與眾不同。在壁畫中湧現了許多團扇的蹤影。

團扇真正流行開來和發展壯大主要是在唐宋時代。這時期但凡有點身份的女子都會有把團扇。所以對團扇的需求量是在不斷的增長,因此,團扇也被稱為宮扇。

使用扇子就像在使用手機流量一樣廣泛的時期是宋代,團扇,它之所以會被寵愛,是因為它不僅夏天可以為你驅走炎熱,扇來涼風。而且還是讓你一展才華的載體。興致盎然時,妙筆生花,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就出現各種團扇的模樣,可見,這一時期團扇書畫的創作為頂峰。

“團扇, 美人並遮面”,為何古代女子會與團扇結下不解之緣?

04.團扇的復興:清代

團扇自打來到世上,就沒有想過隱居的日子,也不想沒事就潛水,而是趁著年輕,必須過風風光光的日子,於是到了清代,團扇站在了最高峰清代時期滿族的女人

,雖沒有華麗的包裝,沒有濃妝淡抹的化妝品,可是旗袍在身,瞬間變成了素顏女神。

穿上一襲復古的旗袍,能讓人變得精神飽滿優雅自如,舉止文雅間搖曳出風情萬種,輕易便能打動人心。都說穿旗袍的女人是男子致命的毒藥,的確如此。如果再配以精巧雅緻的團扇,則會倍增妖媚。女人愛團扇,在清代文學名著中也曾多次記載。如雍正的《美人圖》中所畫雍正嬪妃持團扇一把,或遮面或扇風納涼。可見得清代人對團扇的情有獨鍾。

“團扇, 美人並遮面”,為何古代女子會與團扇結下不解之緣?

從以上我們可以得知,在古代,不管是文學作品也好,還是繪畫作品也罷,手持團扇的大多是女流之輩,那麼,為何女子就與團扇結下了不解之緣呢?

二、團扇深受女性追捧的原因

01.表情達意的媒介

“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可以說戒指是定情的最好信物,而其他寄託相思與情感的東西也有很多,像折柳希望把你留住,紅豆系相思,而扇子也是常被女子作為寄託相思和愛戀的信物。如孔尚任的《桃花扇》裡,就是以定情信物桃花扇為主線,演繹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性德的這首詞,就是對班婕妤的寫照,班婕妤由於趙飛燕姐妹誣陷迫害,被冷落後宮,於是,她作了首《團扇歌》,從此,團扇就帶有了紅顏薄命、宮女失寵的寓意。被冷落時好比是秋天的扇子,需要時愛不釋手,不用時丟在一旁。才女不想做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女子,可是終究擺脫不了小人的嫉妒。成了秋天的扇子。

所以扇子也帶有了中國古代女子遭遇不幸時的悲傷情愫

02.女性風情的載體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古時候,大家閨秀大門不出。女子是不可毫無遮攔,走出家門的團扇卻派上了用處。走到哪裡也不怕被人看見了,因為有扇子為她們掩護。女子生來就長了副害羞的臉龐,尤其是古代,封建禮教的束縛,女子不可拋頭露面,笑不得露齒。於是,美女身旁多了一個守護神,那就是扇子,甘願為她而遮遮掩掩。而當時的心織筆耕的詩人們,描繪出的女子形象,手中捧的不是鮮花而是扇子,她們含羞低頭, 團扇遮面,顯得是如此的嬌美溫柔。“秋風入庭樹, 從此不相見。”從詩詞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一把扇子,已經不是單純的納涼工具,而是一種禮儀的象徵。

03.優秀女紅的傳承

什麼是女紅,在古時候是指女子所做的針線、紡織、刺繡、縫紉等工作和這些工作的成品。

在男耕女織的日子裡,女子都練就了一手好絕活,繡花鞋,做衣服,樣樣都精通。所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一針一線都是功夫。在秦漢時期,我國的刺繡工藝非常精緻,到了唐宋時期的刺繡工藝更加精湛。宋代又發明了平針繡法,於是出現了手絹、扇子繡品。由於執扇難以保存,流傳下來的又極少,傳世卷軸畫上執扇的圖案又模糊不清,所以執扇具體什麼時候出現的很難考證。

在扇面上,有點的圖案是畫上的,有的是繡上的,還有是貼上的。可見,團扇藝術達到造詣很深的地步。團扇,這一獨具魅力的工藝品,卻成了女紅展現實力的載體,同時,也表現了古代女子的勤勞賢惠。

在唐墓中出土了木柄團扇,人們發現絹底上,帶著花鳥的圖案,可是,由於,年頭久遠,圖案已經很暗淡,這上面的花鳥是人們畫的還是繡的,真的難以辨認。但是不管如何,都體現了人們對美的追求。

“團扇, 美人並遮面”,為何古代女子會與團扇結下不解之緣?

04.團扇本身的價值與功用

現代的女子,都很自信,出門毫不掩飾,因為有胭脂為她提高了顏值。拿著手機主播也是自信滿滿,因為有美顏為她遮醜。在那個落後的古時,什麼也沒有,可是她們有把扇子,為她遮掩,於是,扇子成了古代女子的最愛,而

扇子也是功能多多的,跳舞時的道具扇風打蚊蟲。於是,時時都會有千姿百態的女子與扇子的優美畫面。

古時候,女子出嫁,除了有戴紅蓋頭之禮儀外,還有扇子遮容貌的一說,中國歷史上有新娘用扇蒙面的記載,在婚禮上才能移扇露容, 稱為卻扇。這種習俗在南北朝時已經形成。所以, “卻扇”有可能是紅蓋頭的前輩。可見卻扇之風俗還是當時婚禮中必須走的過程。

“團扇, 美人並遮面”,為何古代女子會與團扇結下不解之緣?

三、結語

未見其人,先見其扇,古時候的扇子,成了女子的貼身小女傭。熱了,拿來扇扇風,閒了,拿著擺弄擺弄,出門辦點事,遮遮掩掩,絕不會失態。扇子,你遮住了女子的含羞之面容,也給詩人帶去了無限的靈感之風。

無論是大筆一揮的畫家 還是筆耕不輟的文人,都對手拿扇子絕代美女情有獨鍾,在他們的眼中,朦朦朧朧才是最美,半遮半掩才是藝術。而徹徹底底全部抖摟出來的事物,卻失去了美的遐想。不識廬山真面目,默默的揣測才顯得藝術境界的高貴。

用扇子遮住了面容的女子,千姿百態,是溫文爾雅還是嬌嬌滴滴,都好似夢裡講述著一段難以言喻的情結, 而這個情結則是男子對女子別樣的審美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