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80歲老人被騙13萬的背後,是“救救老人”的呼喊

一個接近80歲的老人,獨居、悲觀、清高、封閉,她只想安靜度過晚年。一個普通的早晨,她接到了來自公安局的特殊電話。

24小時之後,她從體面的退休教師,變成了讓人同情失望的“愚蠢”被騙者。面對無法辯駁的屈辱,她一逃再逃,一退再退。

可最終,她還是沒能承受住現實對她的致命一擊。電信詐騙不只毀掉了她的生活,還毀掉了她的顏面和心智。

這是湖南作家薛憶溈的小說——《空巢》中的故事。看似荒唐的情節和人物設定,其實都有據可尋。小說裡的“我”,是母親那一代人的化身。

《空巢》:80歲老人被騙13萬的背後,是“救救老人”的呼喊

作家薛憶溈

《空巢》的靈感來自薛憶溈母親的親身經歷。那天他的母親一改往常,對他十分戒備。薛憶溈事後才知道,當時的母親正趕著給詐騙分子匯錢。

對方輕而易舉地突破了老人的防線,又輕而易舉地騙走了她的積蓄。薛憶溈忍不住責備母親,卻突然發現母親才是整件事情最大的受害者,她已經瀕臨崩潰的邊緣。

這件事啟發了薛憶溈,他下決定搞清楚母親被騙的前因後果。三年以後,他用64天完成了這本以空巢老人為主角的小說。

不過,小說裡的老人雖與母親的詐騙經歷相似,但並不是母親。她是一個更具時代特色的虛擬人物,她比母親在現實中的結局更加悽慘。

而“理解老人,救救老人”,是薛憶溈藉此發出的呼喊。

《空巢》:80歲老人被騙13萬的背後,是“救救老人”的呼喊

小說《空巢》的封面


1. 為什麼明明是知識傳播者,卻在遭遇漏洞百出的詐騙時只會感到恐慌?

在我們的傳統印象裡,教書人是理智而充滿智慧的。可當了四十年老師的老師,卻對電話中聲稱自己是刑偵大隊的人深信不疑。

當警察懷疑老人和犯罪活動有關時,她的第一反應是如何證明自己的清白。她相信他,僅僅因為他說他是警察。

老人的舉動看起來十分荒唐,讓人忍不住想問“為什麼”。其實,從老人的過往和現狀,就能發現端倪。

《空巢》:80歲老人被騙13萬的背後,是“救救老人”的呼喊

老人80歲,推算大概是1940年左右出生,當時的中國還在動盪時期。前有抗日戰爭,後有文化大革命,那時年輕人的青春主題是“解放”

她在各種各樣的政治運動中迎接來了新生活,深受其影響。正因如此,國家在她的心中,擁有著任何人任何事都無法比擬的分量。

所以,當得知自己扯進犯罪事件中時,她既怕影響國家對她的看法,又怕自己給國家添亂。這種情緒出自本能,她不自覺地感到恐慌。

《空巢》:80歲老人被騙13萬的背後,是“救救老人”的呼喊

只是在如今的浮躁社會中,老人不知道警察——國家公務人員竟然有人敢扮演。她的認知和當下的社會現實格格不入,這才是老人受騙的根本原因。

退休後的老人被病痛和孤獨折磨,除了關心自己的日常,完全失去了主動和外界溝通接觸的能力。她的人生經歷,已經無法應對出現在新時代的種種問題。再加上兒女離家,沒有人可以幫“我”彌補不足。心懷不軌的人因此有了可乘之機。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老人的生活狀態。長期以來,老人一直過著岌岌可危的老年生活。沉重、悲觀、陰暗、壓抑,是她生活的常態。

她對自己已經嚴重失去了信心

,她甚至不敢預期自己還可以活多久。這時候,陷入犯罪事件就像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她徹底慌了手腳。

《空巢》:80歲老人被騙13萬的背後,是“救救老人”的呼喊

她和所有老年人一樣,無法擺脫過往經歷所帶來的陰影。被騙,似乎不是她一時的疏忽,而是時代命運下的必然結果。

2. 為什麼明明老人在懷疑自己被騙後接近崩潰,卻還是不願意尋求幫助?

老人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是因為女兒的一個夢,夢裡老人被穿著警服的劫匪搶劫。即使如此,面對女兒電話中的“哪裡是絕密的地方”,她很慌張卻還是用生氣掩蓋了過去。

她沒有打算告知女兒真相,直到兒子三番四次地追問,她才終於說出了實情。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她依然堅決地要求兒子不能告訴其他的任何人

為什麼她會這麼做呢?

《空巢》:80歲老人被騙13萬的背後,是“救救老人”的呼喊

首先要從她的家庭和由此帶來的性格說起。不論是年輕時的婚姻,還是老了以後的獨居,老人都在過著一種無人敞開心交流的“空巢生活”。

丈夫出軌、離家、去世,兒女又遠居國外,這使老人性情淡漠,不喜歡也不擅長和人溝通。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她總是保持著一個不遠不近的距離。

在懷疑自己遭到詐騙之後,她急切需要的是安慰和鼓勵。可女兒從小和她不和,兒子結婚以後不再以她為重,再加上倆人都在國外,根本無法給予她最緊切的關懷。

她也同樣排除了每週至少聯繫三次的妹妹,她覺得妹妹只會關注所發生的的事,而不會關心她的情況。

一件突發的緊急事件,並無法改變老人和他們的相處狀態,所以她不想開口。

《空巢》:80歲老人被騙13萬的背後,是“救救老人”的呼喊

其次,她清高而又在意在他人心中的形象。這不只僅僅是因為她當了一輩子的老師,還與她步入老年後的心態有關。

渴望與時俱進,渴望受到他人的讚賞和表揚,渴望自己還對社會有所幫助。但被騙一事,無疑會破壞她努力塑造的形象。

比起被騙十幾萬帶來的崩潰,她更在意別人可能會對她實施的嘲笑和厭惡。她想要被人尊重,受人喜愛,她不想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笑料和談資。

她本想為兒女做點事情,卻不想弄巧成拙,讓自己顯得更加愚笨和多此一舉。於此,她開不了口。

《空巢》:80歲老人被騙13萬的背後,是“救救老人”的呼喊

這又何嘗不是其他老人的狀態呢?衰老毀掉了人的身體和價值感,讓人對想做的事無能為力。它讓人變得脆弱和敏感,又讓人變得悲觀和自卑。

人還是從前的人,心態卻已經完全不同了。

3. 是什麼毀掉了這個身陷囫圇的空巢老人?

小說的結局與我預期的完全不同,在我以為老人將要接受汙點釋懷一切的時候,她被擊垮了。

我很震驚,然後問自己,她按照青年人覺得正確的方案行動了,可是結果呢?為什麼她直面了困難,反而更加迅速地崩潰了呢?

到底是什麼促使了她信念的崩塌?

《空巢》:80歲老人被騙13萬的背後,是“救救老人”的呼喊

先來聊聊在事情暴露後主導行動的兒子。為了讓老人報警,他利用心理戰術和經濟制裁給老人施壓,這似乎是為了督促老人而不得不用的方法。

可是,這樣做和詐騙分子的手段有什麼區別?兩個人都是為了讓老人完成自己的目標。兒子看似設身處地地為老人解決問題,實際上卻一次也沒有嘗試著理解她。

不想聽老人如何受騙只是追問被騙了多少,不能理解老人的退縮反而不耐煩地逼她報警,明知老人心力交瘁還是催她立刻直面困難。

老人用誇大的情緒講述經過,希望他能感同身受,可他始終站在自己的立場不為所動。他從來沒有重視過顏面盡失對老人的破壞力,把老人想留在家中療傷的想法抨擊地一無是處。

可是,這除了擊垮老人還有什麼用呢?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啊。

《空巢》:80歲老人被騙13萬的背後,是“救救老人”的呼喊

再來說說現實。老人的遭遇是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空巢加幾乎無孔不入的利用。

當子女在外奔波為自己的未來打拼時,獨留在家中的老人成了不法分子的目標。

利用老人不懂理財知識哄誘他們購買高風險的產品,利用老人不懂先進技術慫恿他們花錢購買根本用不到的設備,利用老人空虛的心理和對身體的擔憂主導他們購買虛假的保健品,利用老人過時的認知騙取他們儘可能多的存款。

老年人本就在社會的邊緣無聲無息地生存,可現實還是逼迫他們增加負面的存在感。他們本就因被時代淘汰而感到無奈,可如今這份無奈還要加上被騙的恐懼

擊垮老人的從來不是面子、尊嚴、孤獨、疾病,而是未來可能一切都會被毀的恐懼。

在公眾場合大小便失禁以後,老人並未感到難堪,反而覺得輕鬆。可她還是在擺脫對汙點的排斥後,喪失了活下去的希望。因為,她不再相信自己還有寧靜的未來

《空巢》:80歲老人被騙13萬的背後,是“救救老人”的呼喊

結尾

小說中有個片段,老人在精神崩潰之前看到各種熟人們都舉起了“救救老人”的牌子,可他們卻都對她視而不見。這是一個很隱喻的表達,也是小說最想呈現的主題。

“救救老人”,不僅是單純地說兒女應對老人多些關心,更多的是我們每個人要如何重視身邊的老人。

大眾能不能更多地瞭解老年群體,站在他們的角度為他們解決問題。

人們能不能試著改變對他們的看法,嘗試著去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

大家能不能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身邊的老人身上,替他們做實事行真善,讓他們可以安度晚年。

這是一個很艱鉅的任務,也是一個非常必要的任務。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有變老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