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城市》,看得見的驚喜

心靈和身體總有一個需要旅行,我今天要帶大家去的就是卡爾維諾筆下《看不見的城市》。

《看不見的城市》,看得見的驚喜

01

我們每個人都曾造訪過很多城市,居住的城市,旅遊的城市,學習的城市,工作的城市,戀愛的城市,分別的城市等等。但如果要向別人介紹它們,你會用怎樣的語言和文字呢?

每一個城市在我們到達之前都是一種想象,離開之後就剩下一段記憶,不管是想象中的城市,還是記憶中的城市,我們的印象一定是城市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我們談論一個城市,也許談論的只是一個符號,也許談論的只是一個名字,也許談論的只是一種感覺,一種印象。

我可以談論杭州,在這座城市裡我住了十幾年,但我不敢說我認識她的全貌。如果我告訴你,杭州是早上擁擠的車流,夜晚寫字樓不熄滅的窗口,是地鐵上疲憊的身影,或是中央商業區五光十色的暈眩,你可能會說這也可以是上海、深圳或者北京。但我也許會告訴你,杭州是一個陰雨連綿的江南,是一個被西湖分割的兩面,是錢塘江兩岸的燈火,是雷峰塔下的五味人間。

但如果要我談論一面之緣的烏鎮,或者一夜沉浸的陽朔,我就只能憑藉浮光掠影的感覺,從遙遠或者新近的聽聞,彼時或此刻的記憶中拼湊出一些真實或者虛幻的景象。

02

卡爾維諾是個腦洞巨大的天才,在這本《看不見的城市》裡,他把形形色色的各種城市的特徵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奇妙而準確,它們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每一個都有它獨特的象徵。這些城市並不孤立地散落在書中,而是被精巧地串在一起。卡爾維諾把這個艱鉅的任務交給了馬可·波羅和忽必烈。這個設計非常巧妙,馬可·波羅作為著名的旅行家,無疑是最適合描述這些城市的。而忽必烈作為征服了亞非歐廣袤土地的帝王,對於自己統治下的領土,難免會有一種異於常人的好奇心,是傾聽者的絕佳人選。

“只有馬可•波羅的報告能讓忽必烈汗穿越註定要坍塌的城牆和塔樓,依稀看到那倖免於白蟻蛀食的精雕細刻的窗格。”

世上的城市繁若星辰,五光十色,而卡爾維諾的城市更加絢爛而深刻,他用天才的文字,把城市最鮮明的形象提煉,並凝縮在馬可·波羅講述的五十五個城市之中。從目錄開始,我們就看著這些城市像是河流一樣湧來,像瀑布一樣傾瀉而下,動人心魄。

這些城市被分成十一類,我們跟隨卡爾維諾的思路一起探索城市與記憶、慾望以及符號的關係,尋找城市中的貿易、眼睛以及名字,挖掘城市所連通的死者與天空,感受那些輕盈的、連綿的、隱蔽的城市。這些城市,從形象和文字上縱橫交錯,從空間和時間上交織成一張網,網的中心是馬可·波羅的故鄉威尼斯。

“每到一個新城市,旅行者就會發現一段自己未曾經歷的過去”,我們在城市的形象中發現的,常常是自己潛意識裡的東西。之後,也許心裡的一道傷疤被撫平,一個久遠的遺憾得到釋然,也許一種深藏的感情被喚醒,也許,一段可能的關係被徹底放棄。

03

我們所面對的城市最初可能都是阿納斯塔西亞,她對於我們好像是全部,某天早晨醒來,我們所有的慾望都會一起萌發,把我們包圍起來。但最後我們往往失望地發現,我們以為自己在享受城市,其實我們只是城市的奴隸。

於是我們的城市變成了塔馬拉,我們開始不斷尋找城市的意義,她的古蹟,她的現狀,她高聳入雲的大廈,她金碧輝煌的奢華,她悠遠流長的文化,她蓬勃煥發的生機。但最後,我們同樣失望地發現,我們雖然以為自己在尋找城市的含義,卻不過是記錄下她為自己和她的各部分所定下的名稱。

於是我們又驚奇地發現我們的城市變成了吉爾瑪城,這座誇張的城市,不斷重複著一切,好讓人們記住自己。我們的記憶也在誇張,反覆重複著城市的符號,以確定城市確實存在。我們和朋友交換著各自城市的符號,卻發現我們的城市變成了歐菲米亞,在這個城市裡我們不斷交換著彼此的記憶。

在交換中我們漸漸發現,我們的城市變成了彼此的影子,朋友的城市和我們的城市重疊在了一起,她們的很多形象都是一樣,也許她們都叫埃烏特洛比亞,居民們演著同樣的場景,只是演員不同,居民們重複著同樣的臺詞,只是改變了不同的口音。於是我們心生恐懼,拼命尋找我們各自城市的不同,卻發現我們的城市又變成了斯麥拉爾迪那,最平常最寧靜的生活也不曾千篇一律。

於是我們發現了,城市每天都在更新自己,排除不斷出現的汙物,我們恍惚間不禁陷入沉思,這座城市是更熱衷於享受不同的新鮮事物,還是熱衷於拋棄過去?在思考的間隙,我們又發現了我們的城市變成了萊奧尼亞。她丟棄得越多,就積攢得越多。

我看著卡爾維諾的城市,看著我的城市不斷變換著形狀,明知看不見的城市並不存在,卻不得不感嘆她們是如此地真實。我似乎通過博爾赫斯筆下的“阿萊夫”,看到了我所到達過的城市的一千種別樣的面貌。

04

於是我又想到了杭州,如果你也在杭州居住過一段時間,你可能更願意我和你談起知味觀的小吃,老和山下圖書館前常年打車的老人,靈隱寺臘八粥的飄香,虎跑夢泉旁的大桶小瓶,梅家塢的竹徑通幽,九溪十八澗的楓葉秋色。但我想,我可能永遠無法給你講述一個真實而完整的杭州。這個城市就像一塊海綿,吸汲著不斷湧流的記憶的潮水,並且隨之膨脹著。我每次想到她的形狀,似乎都與之前的不同。

我們愛上一座城市,在其中流連忘返,甚至定居終老,但我們註定無法擁有她,即使是忽必烈也無法真正擁有他所征服的城市。但幸運地是我們並不需要去擁有,因為對於一座城市,“我們所喜歡的不在於七個或是七十個奇景,而在於她對我們提的問題所給予的答覆”,我們可以從她的身上找尋解除自己憂愁苦悶的答案,找尋自己人生的故事和命運的轉折。

這就是《看不見的城市》,一首由五十五座奇異城市組成的詩,一本由五十五個元素組成的答案,一個任由思想與心靈徜徉的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