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禽戲——學習力,你所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疫情下,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轟轟烈烈的網課開展得如火如荼。

兒子所在的班級,體育老師要求每天打卡。剛開始,我看大家的情緒很高,一星期過去了,第二週只有聊聊幾人在打卡,第三週幾乎無人打卡了。他的表姐,體育課乾脆當做休息課,站起來溜達溜達,去找點吃的,喝點水等…

看著上其他課時,大家端坐電腦旁認真聽,再看體育課上…我在想,是學生不夠重視,還是老師不夠重視,疑或是老師給孩子感覺讓他們不重視。體育課要不要重視呢?

從五禽戲——學習力,你所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體育鍛煉對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它是祛病強身的良藥,三國時的名醫華佗為了提倡體育鍛煉來祛病健身,創編了著名的“五禽戲”。“五禽戲”是一套很特別的健身操,很有特色,它模仿了虎、鹿、猿、熊、鶴,5種動物的自然動作,由於古代把鳥和獸都稱為“禽”,所以華佗就給這套操取名叫做“五禽戲”。

華佗因為常年行醫在外,經常去荒山野嶺採藥,自然會遇到很多的飛禽走獸。當她步行於山林水澗之中時,有時候看到樣子笨拙,但是行動靈活的大黑熊搖晃嬉戲,有時看到猿猴在樹上跳躍穿梭,有時看到矯健的野鹿翩翩起舞。華佗就會把這一切反覆地觀察,仔細地推敲,逐漸想到了一套健美的運動形象,他根據人體的生理特點和動物們的動作特點,就創建了這一套完整的“五禽戲”體操。

從五禽戲——學習力,你所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我前段時間就帶領孩子在家裡做這套體操,這套體操大部分是俯臥地上進行的,連續性很強,運動量很大,有時做一節操就會出很多的汗。

由於這套操是根據動物的形象和動作創造出來的,有些動作,像老虎在撲食,有些像野鹿在奔馳,有些像猴子在樹上跳躍,非常的形象,所以孩子還是很喜歡的。

我帶領孩子做操,主要因為他專注力不是很集中。上網課中,時不時想動動腿,或者聳聳肩之類的,這樣他就不怎麼能把老師教的知識記住。

現在的孩子活動空間,活動量比過去都減少了很多。很多的孩子,動作協調性都不足,有些孩子動作就會特別慢,寫作業會拖拖拉拉、邊寫邊玩,自覺性、自制力都會特別差,這些問題大多和孩子的本體感發展障礙有關係。

比如有些孩子的大腦對手指肌肉控制的不好,小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就會很慢,寫字也寫不好,容易出格。

手眼不協調的孩子,他在看到的和寫出來的就會不同,常常會出現抄錯數、抄錯詞等問題 。

手和耳朵不協調的,聽到的和手寫出來的就不一樣,他們很容易出現聽寫問題。

再有一種就是,身體和大腦不協調,也就是說上課的時候,要不換換腿,要不轉來轉去,小動作很多。

從五禽戲——學習力,你所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當然本體感是可以通過後天訓練來改善的。比如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打球、跳繩、踢毽子等,而這些都屬於體育活動。

現在很多的家庭都是怕孩子摔著,不讓孩子到處爬呀,有些家長為了自己省心,可以丟一部手機或者iPad給孩子,也有些家長覺得只有看書才是學習,於是給孩子看一堆一堆的書。

從五禽戲——學習力,你所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女孩子的家長更容易讓孩子們去學琴,學畫畫,而這些都是運動非常少的活動,會嚴重的阻礙孩子本地感的發展,影響後天的學習能力。

一定要讓孩子進行體育鍛煉,不光是為了強壯體格,更是為了增強學習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