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故事:“棺材溝”改“向陽溝”

一、“棺材溝”由來

永寧監城西墩臺山下有個叫榆樹房的村莊,因為清朝末年霍亂流行,一夜間鄉民死去很多,家家戶戶幾乎都有棺材抬出去,一傳十十傳百,逐漸被稱為“棺材溝”,老百姓很氣惱,但是也沒有能力把村名改回去。那時候是舊中國,民不聊生,誰還在意老百姓的想法,所以地名就沿置到新中國。

1967年“文革”期間,“棺材溝”小隊隊長的職務,由一位叫孫國強的年輕人接任。“棺材溝”小隊是個窮地方,剛當上小隊長的孫國強,覺得肩上的擔子很重,當務之急是讓老百姓吃飽飯有點錢花。於是第二年春播開始,孫國強一方面帶領隊里社員建豬圈,養豬積肥,糞肥可以下地,賣豬可以賺錢;另一方面派出一部分社員外出到營口搞副業,大車拉腳賺錢。

地名故事:“棺材溝”改“向陽溝”


結果當年就見到成效,上千車的綠肥下地,莊稼長勢比往年都好,搞副業的人也有收益,受到當時永寧公社黨委書記的肯定和表揚,並決定秋天在“棺材溝”村,開現場會,推廣“棺材溝”小隊養豬積肥,增加糧食生產的經驗。同時梁書記把小隊長孫國強叫到永寧公社,商議改名字的問題。梁書記說:“棺材溝”這個名字太難聽了,這麼好的經驗得推廣出去。 於是和孫國強一起想了幾個名字,分別是“紅旗溝”“向陽溝”等。後來幾經商議,確定“棺材溝”小隊改名“向陽溝”小隊,寓意是讓子孫後代都向陽吧。

地名故事:“棺材溝”改“向陽溝”


地名故事:“棺材溝”改“向陽溝”


二、改名“向陽溝”

1969年8月8日,永寧公社大、小隊以上的幹部都到“棺材溝”小隊開現場會,地址設在“棺材溝”小隊老塋盤大樹下。公社用大幅紅紙寫的橫額“向陽溝小隊廣積肥多打糧現場會”,從1969年8月8日起,“棺材溝”小隊正式改名“向陽溝”小隊。


地名故事:“棺材溝”改“向陽溝”


當時的永寧公社書記講話時特意強調了會議的第二個內容,他說:從今天起,“棺材溝”小隊改名為“向陽溝”小隊,以後“棺材溝”的名字再也不能叫了,這也是破四舊問題,大家一定要執行。

以後“向陽溝”小隊不僅是公社的典型,還是縣裡的典型,而且上升到是學習“大寨”精神的結果。1969年至1970年,先後有一萬多人到“向陽溝”小隊來參觀學習,全縣掀起了遠學“大寨”近學“向陽溝”的高潮。當時大連市委書記兼革委會主任衛戍區司令員聽說了“向陽溝”的事蹟後,也來到“向陽溝”參觀檢查,最後認定深坑大圈、養豬積肥,“向陽溝小隊”農作物長勢喜人,事蹟與材料相符。經驗材料向全大連市推廣,當年的大連日報、大連市廣播電臺都報道和廣播了“向陽溝”小隊的經驗。從此大連地區再也沒有“棺材溝”這個名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