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可馨現象告訴我們:滿外語的“狗嘴”,吐不出“可馨”的象牙

公費出國留學生許可馨最近引起公憤,網友一致討伐,聲勢浩大。

可“許可馨現象”卻引起了小編的另一種思考,是關於母語教學與外語學習的問題。


許可馨現象告訴我們:滿外語的“狗嘴”,吐不出“可馨”的象牙


可以肯定的是,能出國的,外語絕對很好,而且可能從小就在所謂的“國際班”進行全英的學習,長年受到英語文化的的所謂自由個性的文化影響,才會口不擇言,引火燒身。

小編也曾經在某實驗中學教過國際班的國學課,除上英語課的比重加大之外,上體育、物理、數學等其它課程教師也使用英語授課。主要是為了給學生創造英語學習的氛圍,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初一看,不禁要為它大聲叫好,因為我們的學生終於可以“全天候”學習英語,舉頭望英語,低頭思英語,令我們這些母語為漢語的莘莘學子全身每一個細胞都浸泡在英語的海洋中,想不學好英語都難!

可往深層次一想,我又一禁生出一絲懷疑,懷疑之後,又有些憂慮。


許可馨現象告訴我們:滿外語的“狗嘴”,吐不出“可馨”的象牙


由於筆者孤陋寡聞,學識淺薄,總是想象不出初中用英語上數學、物理、美術等課程是一副怎樣的情形。就拿教材來說吧,除英語外其它的全是用漢語編寫的,國內並沒有全英語的物理、數學等教材,教材怎麼辦?莫不是那間示範性學校組織了精兵強將把學生的教材都翻譯成英語了,若真是這樣做,那可是一個驚天動地的“工程”了。

就算教材解決了,那教師呢?莫不全是重金禮聘大西洋彼岸的“洋教頭”,可外教的身價個個不菲,這樣做,豈不是要動用大量的外匯儲備?我看也不太現實。由報道得知,教師還是原來的教師,由此我就更加懷疑了,據我的想象力推測,能用英語全程講授深奧的物理數學的教師,全國恐怕也是鳳毛麟角,不是院士也得是個某外語大學的教授級人物,他們能屈就某中學嗎?噢,他們可以就地培訓,努力提高現役教師的英語水平,使他們在短時間內掌握用英語授課的技巧。

可我還是懷疑,我們的學生聽漢語講課,尚且有許多知識聽不明白,若聽教師的夾生英語授課,不知學生們是否會雲裡霧裡,不知所措。若真是這樣,那可是得不償失,學好了英語,卻以犧牲其它學科為代價。


許可馨現象告訴我們:滿外語的“狗嘴”,吐不出“可馨”的象牙


這是不是有點像一個胸部不怎麼好看的女子,想盡辦法要美容,實在沒有其它辦法,只好忍痛從腿部抽大量的脂肪強行注入胸部,胸部固然因鼓起而好看,但只剩下細如麻桿的小腿,走起路來整個人失去強有力的支撐,顯得根基不穩,很容易被風吹倒。

所以,我很是懷疑某校的這種做法,一是懷疑它的可行性,二是懷疑它的實效性。

懷疑之外,我還有一層更深的擔憂。如果全程用英語授課,那作為我們母語的漢語教學該怎麼辦?

我不否認,學好英語的重要性,如今的社會生活我們離不開英語,考研要英語,求職要會ABC,出國要“託福”,甚至做保姆也要來幾句“how are you”。作為語文教師,我也不是厚此薄彼,心裡酸溜溜的,擔心英語會搶走我們的飯碗。

但我真的想問一句,我們為誰培養人才?

我們培養的人才是不是隻會English就行了?


許可馨現象告訴我們:滿外語的“狗嘴”,吐不出“可馨”的象牙


還有,我真的想冒昧地問一句,在翻譯工具如此發達的今天,若我們不懂說英語,真的就會一無所成嗎?真的有像某些人說得那樣嚴重,不會說英語就是21世紀的文盲。而且學好英語真的要採用如此“殘酷的手法”,非得全部課程都用英語來講授嗎?

“逆向英語學習法的創新者鍾道隆教授原來對英語一竅不通,45歲開始學英語,通過自己的努力,只花了兩年時間就能說一口流利的外國話。我國的原駐美大使李肇星,也沒聽說他在中學時是用聽“英語的物理課”,他也能用流利的英語作演講。可見,英語學得好壞,與是否採用“英語的體育課”或“英語的歷史課”是無關的。

其實我擔心不是英語大量地佔用其它科的時間,我擔心的是用英語如何能說清楚我國幾千年深厚的歷史文化,又是如何說得清“秦時明月漢時關”的意境,如何解釋得清楚莊子、老子等的思想。我不是保守派,非得說那些人是崇洋媚外的,也不是要給他們扣上推行殖民文化這一類的帽子,但他們的做法確實有些走極端。

要知道,我們的中學生大都是英語聽說都還未過關的,怎樣能跨越式地用英語講其它課程,是不是有撥苗助長之嫌。這根本不符合學習規律,退一萬步來說,就是某校的中學生全部達到了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的水平,那有必要用英語上其它的課嗎?


許可馨現象告訴我們:滿外語的“狗嘴”,吐不出“可馨”的象牙


大家都知道,語言是要以深厚的文化作基石的,若為英語而英語,那樣的英語是蒼白的,是空中樓閣。我也看過中央電視臺的希望英語雜誌節目,很佩服那些中學生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可在許多競賽環節中,一旦碰到一些很淺的歷史地理文化常識,我們的流利選手卻常常“啞口無言”。這時的我,也只好啞然失笑。

另外,在教學中,我也發現,一些英語相對較好的學生,語文卻不怎麼樣,甚至還很糟糕,寫一篇像樣的作文都寫不出來,就算勉強寫出來,漢字也變形成了“蝌蚪”,也見不到一個成語,一句有文采的話。可以這樣說,我們很多學生連母語都沒學好。在廣東地區,連推廣普通話的任務都還沒有完成,卻要拋棄漢語,“瘋狂”學外語。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異形或者說扭曲。

在“全民外語運動”的大形勢下,作為語言教學工作者,我覺得應保持一份異常的清醒與冷靜,切不可一哄而上,搞大躍進,非要超英趕美不可。 我認為,英語與漢語兩者皆不可偏廢,更不能以犧牲母語為代價來學英語,不然,我們在思維與文化方面都會受制於人。


許可馨現象告訴我們:滿外語的“狗嘴”,吐不出“可馨”的象牙


在大家都在喊英語從娃娃抓起的今天,我也要大聲疾呼:“漢語也要從娃娃抓起。”

愛上母語,學好美麗的漢語,從小接受母語文化的薰陶,讓許可馨們真正“馨香”起來,由內而外,散發出留學生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