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評:用“三力”之筆繪就“科技春耕圖”

在春耕生產關鍵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在嚴格落實分區分級差異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確保不誤農時,保障夏糧豐收。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智慧生產成潮流。從中原糧倉到東北黑土地,再到江南魚米之鄉,“三力”執筆讓“智慧種地”熱起來,助力農業產業升級,在廣袤田野繪製“科技春耕圖”。

政策執筆為“科技春耕”護航。各地各部門為保障春耕生產,全力推進農機化生產。據農業部調查數據全國各地投入春季農業生產的農機具總量預計超過2000萬臺套,大大提高了種地效率。為進一步推進“科技春耕”,仍然需要政策護航。要加大示範推廣,增強農民對植保無人機、北斗導航儀、激光平地儀等科技農具的認識與認同;要制定補貼細則,提高補貼效率,減輕農民壓力,激發新農具使用積極性;要開發智能申報系統,方便群眾在線訂購科技農具;要將科技農具轉運納入應急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範圍,不停車、不檢查、不收費,在復工復產中高效運轉。切實用政策護航滋養科技農具廣泛應用的土壤。

農民執筆為“科技春耕”注力。從“指尖種地”到“科學種田”說到底還是需要農民和農業合作社在農業生產上精耕細作,因此必須加快培養高素質農民。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大農機手培訓力度,提高農機手人數和操作技能;要加強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便於農民熟練運用“雲春耕”;要建設網上培訓平臺,方便農機手在線學習、在線求助、在線解決疑難問題;要鼓勵農民成立農業合作社,創新“田保姆”等農機服務,推廣農機應用,實現農業生產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切實激活“科技春耕”的內生動力。

互聯網執筆為“科技春耕”提效。給農技裝“大腦”實現“互聯網+農業”的深度融合,為“科技春耕”提效。農業農村部要建立完善“農機直通車”等全國農機化信息服務平臺,在線對接需求,有序引導農機作業服務,為“雲春耕”夯實基礎設施;要對關鍵設備和技術提檔升級,推動農業生產邁向智能化、集約化、現代化,讓“雲春耕”不斷成熟壯大;要利用互聯網積極發展託管式、網約式及“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推動“雲春耕”服務於整地、購種、播種等全過程,讓種地如網約車一樣方便,切實為“智慧種地”提質增效。

政策的護航、農民的耕作、互聯網的助力,讓一套套科技農機奔跑田間,整地鬆土、施肥噴藥,不誤農時、搶回農時,為夏糧豐收提供有力科技支撐。(金羊網文/鍾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