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如何看待唐僧形象?

用戶7114321635168


很多讀者都不喜歡《西遊記》中的唐僧,特別是看到唐僧不分青紅皂白,多次把一路斬妖除魔立下汗馬功勞的孫悟空趕走後,那更是覺得唐僧有眼無珠,昏聵無能了。那到底唐僧是個什麼形象呢?

一、對取經事業有著執著的信念,那是他的精神支柱。


在西天取經路上,無論是遇到多麼厲害的妖怪,還是女色的引誘,他都無動於衷,取經的信念從來就沒有動搖過。在女兒國,面對國王以國王之位相贈,並以身相許,他也沒有停止去西天的腳步。我們試想,這需要多大的決心和毅力,所以,要完成西天取經任務,沒有堅定的信仰是做不到的。

二、他很有慈悲心,但有時慈悲用錯了地方。


唐僧在很多地方都表現出了慈悲,這不叫假慈悲,而是實實在在的發自內心的慈悲,不過他把慈悲濫用了。他不懂佛門裡有句話:“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唐僧是得道高僧,但他沒有懂得這句話。

三、他就是個凡人,凡人會犯的錯,他也會犯。

不管他是金蟬子轉世,還是銀龜子投胎,他總歸與凡人沒什麼區別,聽說妖怪要吃他的肉,他也表現得害怕,大喊,“悟空,救我!”;肚皮餓了一樣要叫徒弟去化緣。既然是凡不是仙,當妖怪變化之後,他也一定不認識,因為凡人是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嘛。


現在知道了為什麼很多人不喜歡唐僧,甚至討厭唐僧,是因為大家把唐僧看得太高了,要求太高,一旦達不到,難免就覺得這個人太無能了。


六妙長春


唐僧是一個心慈面善吃齋唸佛的僧人。雖然他並沒有本領,但是極力想吃唐僧肉的妖魔鬼怪最終卻自食其果,落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因此,與其說唐僧是個師傅,倒不如說他是個地道的領導者。

他胸懷天下,惠及黎民百姓,為了求取真經而不惜遠行,並在所到之處宣揚佛法和親民敬君的思想。至於唐僧雖然經歷諸多磨難但總能化險為夷的原因,一則唐僧是金禪子轉世,有佛祖如來和觀世音菩薩的庇佑;二則唐僧能夠領導好他的三個高徒,能讓他們臣服於自己,告狀搬來觀世音菩薩或是念那緊箍咒,讓徒弟們望而生畏。只要有人膽敢為非作歹或作奸犯科,必然要受嚴懲。

唐僧斬斷情絲,斬釘截鐵說去取經。其實這都是電視劇演繹的,原著裡並非如此,唐僧就是個感情騙子。女兒國國王不讓唐僧走,若想要通關文牒就必須留下。唐僧和孫悟空商量,自己留下來成親,他們三人去取經,可是唐僧去送孫悟空三人取經的時候,上馬撒腿就跑了。小編要說道唐僧兩句了,這事辦的太不地道了,整的女兒國國王多鬧心呢,一天日子沒過,最後要是結婚還是二婚。唐僧雖說出家人不打誑語,可是這麼忽悠了女兒國國王,又忽悠孫悟空帶上緊箍咒,所以他說不撒謊那是假的

在書中唐僧是一個凡人的形象,有懦弱的一面,也有怕死的一面,肉眼凡胎所以看到孫悟空大開殺戒的時候會嚴厲呵斥。他是一個內心信仰堅定、心懷善良的人。






等等蝦影視製作


小時候看西遊記,最討厭的是唐僧。迂腐、懦弱、手無縛雞之力,除了能欺負個猴子,什麼事都幹不了。

年紀越長,越覺得唐僧的不容易。

舉個例子吧。現在,派一隊滿身黑科技的特種部隊,護送你去敘利亞戰區,在一群想要打死你的武裝分子面前兜一圈,你去不去?雖然特種部隊夠厲害,但畢竟有被打黑槍的可能,再說萬一武裝分子運氣好,一炮中了呢?

然後,讓你去兜十四年的圈子,你去不去?

現在換算過來,讓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普通人類,去走一條十四年那麼長的路,路上遇到獅子老虎狼算你運氣好,大部分時候碰到的都是能騰雲駕霧吃人還吐骨頭的高智商妖怪,它們還把長生不老的唯一希望寄託在你身上。然後,給你一隻被壓了五百年的猴子,一個能吃多過能打的豬,一個龍套,你去不去?

雖然徒弟當年都是齊天大聖天蓬元帥捲簾大將,連馬都是龍變的,但安全係數還是低,這一路上唐僧被抓了多少次,哪次不是等著上鍋?我們這些讀者自然知道唐僧要是熟了這書就完本了,可唐僧自己不知道啊。要不是機緣巧合,唐僧早就變成一盤肉了——這是實打實的,一次次經歷生死之間的大恐怖,還不是好死,是被吃掉。

但就算這樣,唐僧也沒有退縮。

小時候,我們默認了“唐僧就是要去西天取經”這個事實,所以總覺得他還不夠給力。可是,沒有任何人規定唐僧是“必須去”的——說白了,他去西天本來是應皇帝的要求,可皇帝再大也大不過生死;找個人來取經雖然也是佛祖和菩薩的願望,但他們也沒有逼迫唐僧或者給他洗腦,讓他變成沒有自主意識的取經傀儡。

唐僧是可以放棄的。眼前是生死的大恐怖,他真的放棄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他最終沒放棄。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不是一個滿懷雞血的愣頭青。十四年,什麼事情他沒想過?

在取經的路上,他有過迷茫,覺得這路再也走不到頭,自己卻老了。

他也有過眷戀。至少,女兒國的國王他真的是很喜歡的。

他有的最多的是害怕。任何一個普通人,看到妖怪都會害怕的。

但他一次都沒有放棄過。心之所在,是能夠比猴子的腦袋還堅硬的。

正是因為他沒有任何法力,他的這次遠征才有意義。猴子的筋斗雲,是帶不回經書的。

所以,在絕大部分時間裡,猴子雖然也膩味這個懦弱的師父,但他在心裡是尊重唐僧的。他跪過唐僧,在以為唐僧已死的時候哭得昏天黑地。

因為他知道,這個人是很強大的。

換個位置思考,如果孫悟空突然失去了法力,變成了一隻普通的會說話的猴子,他是不是能和唐僧一樣,坦然面對這個帶著巨大惡意的世界?

突然想起《一拳超人》裡的無證騎士。也是個完完全全的普通人(最多就是自行車騎得比較好),也是個煩人的弱逼,但他還是會在有怪人來襲的時候,騎著車趕到現場,哪怕被打飛。

因為他知道,無論如何,總有自己可以保護的東西。

這種人,再弱也是英雄。



無聊的鹹魚姑娘


圓滑。


濰水仙兒


在《西遊記》原著中,唐僧的形象的我想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虔誠的佛教徒

書中提到,唐僧得知在西天大雷音寺有大乘佛法,“能超亡者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便毛遂自薦,前往西天大雷音寺求取真經。有人說,“當初唐僧答應去西天取經是為了討好唐太宗。”但我個人並不這麼認為,唐僧主動去西天求取真經,是出於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的善心。十萬八千里可不是個短程,而且路途兇險,唐僧自己也說過:“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難定。”所以,若非出於虔誠佛法信仰,唐僧就不可能做出去大雷音寺求取真經的決定。

唐僧在取經途中仍不忘溫習佛法。在《西遊記》第三十六回到第三十七回提到唐僧在取經途中得閒時,仍不忘溫習佛法。唐僧說道:“我自出長安,朝朝跋涉,日日奔波,小時的經文恐怕生了。幸今夜得閒,等我溫習溫習。”

唐僧對所有人都充滿了慈悲之心,甚至對加害自己的人也是如此。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唐僧經常與孫悟空發生矛盾。


軟弱卻又強大

我們一般會認為唐僧性格軟弱,經常哭哭啼啼,而且孫悟空經常叫唐僧為“膿包”。但這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唐僧只是一個凡人!沒有強大法術、也沒有高超的武藝,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凡人。而唐僧面對是什麼?是長相兇殘、隨時可能會把自己吃掉的妖魔鬼怪!雖然唐僧每次被抓,都是哭哭啼啼,一副膽小如鼠模樣,但唐僧依然沒有退縮,而是堅定地走完了這十萬八千里的取經路。如果換做我們今天的人,恐怕沒幾個人能像唐僧能取得真經。



缺乏理性

唐僧是個缺乏理性之人。在《西遊記》中有許多地方都體現了唐僧這一形象。舉個例子:白骨精那回,最開始白骨精化成的那女子十八歲,而後來白骨精化成的老婦有八十歲,卻說,十八歲的女子,是她女兒。唐僧可想過,六十多歲了還怎麼生產?而且孫悟空也明確指出了這個問題,行者道:“那女子十八歲,這老婦八十歲,怎麼六十多歲還生產?斷乎是個假的。”可唐僧還是傻乎乎地相信了。除了這個例子外,《西遊記》裡還有很多地方也能表現唐僧缺乏理性,諸位可以自行查看。


耳軟之人

唐僧是有名的耳軟之人,非常容易被別人的話說動。提到這一點,想必你們已經猜到了,我下面要寫什麼了。沒錯,就是豬八戒!這裡還是舉那個白骨精的例子。書中提到:

沙僧攙著長老,近前看時,那裡是甚香米飯,卻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長蛆;也不是麵筋,卻是幾個青蛙、癩蝦蟆,滿地亂跳。長老才有三分兒信了,怎禁豬八戒氣不忿,在旁漏八分兒唆嘴道:“師父······怕你念什麼《緊箍兒咒》,故意的使個障眼法兒,變做這等樣東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氣到了,果然信那呆子攛唆,手中捻訣,口裡唸咒······

唐僧被豬八戒隨隨便便的幾句話就給糊弄過去了,哎!


總結

唐僧的人物形象還是比較豐滿的,他是個十世修行的好人、虔誠的佛教徒、軟弱卻又強大,但又缺乏理性,極易被別人的話說動。


你們是如何看待唐僧的人物形象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我是追尋遠方的詩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點贊支持哦!


追尋遠方的詩


小時候坐在電視機跟前看《西遊記》,總是納悶:唐僧這樣一個毫無一點功夫的人怎麼能夠做孫悟空的師傅。而且看到唐僧因為肉眼凡胎,而錯怪孫悟空的時候,心裡也是站在孫悟空的一邊,為他鳴冤叫屈。

後來長大了以後才明白,一個人的武功高不高,並不是成為師傅的標準。唐僧之所以能夠成為孫悟空他們的師傅,就在於唐僧能夠用他自身的品格來感化和教育孫悟空等三個徒弟。

一、唐僧用佛教精神感化三個徒弟

孫悟空雖然武藝高強,但是品性頑劣,並沒有達到成佛的標準。而成佛的標準也並非是由武藝高強來衡量的。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等三人一路護送唐僧西天取經的過程,其實也是他們三人改造、感化和修煉的過程。

他們師徒四人,在取經路上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也是他們自我蛻變和自我成長的過程。唐僧在取經路上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中教育著三個徒弟,將佛家的精神注入到他們的體內,才能徹底把他們改造成佛家子弟。

二、唐僧一路行善,將佛家精神廣泛傳播

在《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在經過一些國家時,總會伸出援手,解救當地百姓於水火之中。他們的這些行為,也將佛教的普度眾生的精神傳播到了更為廣泛的地區。讓當地的百姓更加了解和敬仰當時的盛世大唐。

唐僧即使在被妖怪抓走之後,也極力用佛家精神感化妖怪,在唐僧的眼中,無論是妖怪還是人類,都是他度化的對象。這也是佛家精神之一。


橙色茶館


《西遊記》原著中的唐僧形象和深入人心的86版電視劇相差甚遠,周星馳拍的電影《大話西遊》倒是比較接近唐僧的人物特點。



讀過原著,我覺得唐僧可以概括為下面這個樣子為妥,包括:

一、十世好人,本心為善。

書中提到唐僧前世是如來佛座下二弟子金蟬子,因為“上課”分心被如來貶去凡間修煉。金蟬子投世有十回都是一心向善的好人,難能可貴,所以才會有吃唐僧肉能夠長生不老的說法,這事的真實性大家都不知道,畢竟沒有哪個妖魔鬼怪真正嘗過。

俗話說“好人有好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佛家講究一個“緣”字,金蟬子雖轉世投胎做凡夫俗子,但與佛有淵源,其心向善與世無關。



有網友討論說流沙河收沙悟淨時,沙悟淨做吃人的妖怪,脖子上帶著九個取經人的腦殼,這幾個腦殼就有可能是唐僧的前九世,只不過時機未到沒有收孫悟空做徒弟,到了流沙河就game over 了。權當一個奇思妙想,真假可能只有吳承恩老爺子心知肚明。若是真的,唐僧的善根如此堅定,應該是天生地長的吧!

“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這句話唐僧經常掛在嘴邊,在從取經路上唐僧對世人的憐憫之心,雖然有好多次是被妖怪給騙了,但他確實是一個心有大善的人。

二、虛榮,懦弱悲觀,膽小怕事。

看到“虛榮”這兩個字,可能你會納悶,出家人四大皆空,唐僧怎麼會虛榮呢?

首先,唐僧這一世為啥要去西天取經?前面九世暫且不說,唐僧也就是金蟬子在他的第十世選擇取經這條坎坷之路是事出有因的。



當時的皇帝大家都知道是唐王李世民,在他當政期間發生了幾個異事。

1、涇河龍王不按玉帝聖旨下雨,犯了天條。李世民手下的丞相魏徵既是朝廷大臣又是人間功曹,涇河龍王就是要被魏徵行刑。為保全性命,涇河龍王在袁天罡的指引下去夢裡找李世民求情,李世民認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就應下了。雖然如此,最後魏徵做夢還是把涇河龍王給斬了。

2、李世民食言,被死去的涇河龍王的鬼魂嚇得昏死過去,下了地獄。然後,李世民在陰間走了一遭,看到了無數無法投胎的孤魂野鬼。後來,大唐王朝的能人異士託關係找朋友終於把李世民從陰間拉了回來。從此,李世民昭告天下大行佛事,就有了去西天大雷音寺求取真經的計劃。

唐僧本姓陳,名玄奘,小名江流,在當時小有名氣,於是通過一場法會認識到了李世民。李世民對他格外器重,賜國姓,並拜了把子,託唐僧去西天求取真經普渡眾生。

東土大唐距離西天十萬八千里,路途艱險,唐僧心裡其實是拒絕的,但礙於皇帝的面子不得不答應了,在取經路上唐僧不止一次的抱怨後悔。因此,我個人覺得他取經含有虛榮成分。而且,在路上唐僧常常是一副膽小懦弱的樣子,遇事就如何是好,而不去想解決的方案辦法,也可能是因為他是肉眼凡胎。另外是唐僧對取經事業一度認為沒有希望,走到猴年馬月才是個頭啊,反觀孫悟空搖身一變成了人生導師,又是降妖除魔又是安慰鼓勵的。



三、偏袒,輕信。

孫悟空本領高強,豬八戒好吃懶做,而唐僧就是喜歡豬八戒,很像一些職場領導。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時豬八戒煽風點火,唐僧最後休書一封,把孫悟空遣返花果山去了。從這可看,唐僧去能力強的孫悟空是不信任的,反而對能力不如孫悟空的豬八戒信任度更高。

取經路上稍有爭執,唐僧多半是站在豬八戒那邊,同樣是徒弟,這就顯得有偏袒之嫌。

對於路上變化成小孩,婦人,老人以及傷員的妖怪,唐僧一律不聽孫悟空的勸阻,照救不誤。孫悟空要出去找食物,畫個圈兒以防妖怪來襲,豬八戒三言兩句就把唐僧忽悠出去了,輕聽輕信可見一斑。

取經之路就是修行之路,以上是我個人對取經路上唐僧形象的一些看法,歡迎評論交流,有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讀耕


唐僧,善良,禮貌懂得忍讓,與世無爭,但就是身為凡人吧,但是也有些東西看不透徹卻固執己見!

唐僧是一個心慈面善吃齋唸佛的聖人,從兒時就不大樂意看到別人殺生。寧願用自己辛辛苦苦砍了一天的柴火,也要從漁夫手裡換回來那條金魚然後放生。年紀雖小,造化極高,這也就是為什麼佛祖挑選他最為取經的責任擔當。與其說唐僧是一個師傅,不如說他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他心中惦記著萬千黎民百姓,為了照顧這些百姓,不顧艱險求取真經,所到之處不停向人民宣傳佛法以及親民敬君的思想。這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的領導者具有一樣的特徵,有堅定的信念,為了讓自己的目標達成,每天為團隊裡的人注入信念和信仰。

唐僧雖然是十世金蟬子轉世,但卻沒有實在的戰鬥力。為了讓三個弟子臣服於自己,他經常借用外力來馴服弟子。這和領導者一樣,善於藉助外力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提高自己的領導威望。

但是唐僧也有著個性懦弱的偽善怕死的缺點。在很多時候卻不能明辨是非曲直,屢屢聽從挑撥與誹謗。這就是典型的理想主義者的通病,這是性格里迂腐的一面所造成的。從這一點來看,唐僧的仁愛之心是虛偽的,尤其在取經路上,他經常人妖不分,被妖魔鬼怪所迷惑是不止發生一次,後來還發生過幾次類似的事情,他每次都是隻憑自己的主觀去判斷一件事情的對錯,很難聽從別人的意見。






粵西小妹妹


86版《西遊記》可以說伴隨了我們快樂的童年時光。記得那時我們還上小學,一下課,我們幾個男生就學著孫悟空的樣子,想想那個時候,真是難忘啊!說起唐僧,那時候認為他太死心眼了,自己分不清妖怪,還要怪悟空,還要念緊箍咒,甚至驅趕悟空走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對唐僧的看法有了轉變,認為他是一個堅強、執拗、並堅守初心的人。孫悟空機智勇敢,本領高強,但缺乏定力,八戒貪吃貪睡,一遇到挫折就失去信心,動不動就回高老莊散夥,沙僧平平庸庸,只能是一個很好的跟班。只有唐僧,一如既往,堅持初心,不怕苦,不怕累,凝聚徒弟三人的力量於一身,才取得了真經。這就是我對唐僧的一點認識。



閒雲幽夢


古典文學中,《西遊記》為我們描繪了無數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塑造了唐僧,沙僧,豬八戒,孫悟空一系列典型人物形象。而作為師傅的唐僧,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呢?

受命於天,聽從如來佛祖安排,肩負東土萬民重託的唐僧,性情溫良,深諳佛經,攜三師兄西天取經,縱然各具神通,卻一次次被妖魔鬼怪阻止戲弄。倘若不是悟空的火眼金睛,奮戰群魔,恐怕取經的重任定會中途夭折。

一次次的艱難險阻中,唐僧的懦弱混沌意識暴露無遺,人妖不辨,好歹不分,的確讓人氣憤。更有甚者,對堅持正義,對驅魔趕妖的悟空實施緊縮緊箍咒的嚴厲制裁,可悲可嘆啊!

縱觀整個唐僧形象,我們可以發現,儘管作者將唐僧視惡為善,忠奸不辨的行為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他畢竟是一個仁慈為懷,憐愛蒼生的使者,他所祈求的是世間沒有互殘和傷害,充滿溫情的理想世界。然而,這畢竟是一種空想和虛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