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籠網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方案

河道中的水流不斷的滲透河床底部和沖刷河道兩岸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就會引發嚴重的自然水患災害,進而引發的洪水氾濫,導致我們的生命財產嚴重遭受到威脅,因此在河道的治理當中人工防止河道兩岸被河流沖刷和減少河水滲透就顯得尤為重要。

人工防護減滲方案對比表

石籠網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方案

方案一:深埋鈉基膨潤土防水毯

採用鈉基膨潤土防水毯,防水毯上鋪設1.5m厚河道開挖土保護層,下設0.2m

粘性土墊層。

方案二:鋼絲網石籠+鈉基膨潤土防水毯

鋼絲網石籠厚 0.3m,上覆蓋 0.5m 的種植土,下鋪設反濾土工布,土工布與

防水毯之間設 0.3m 厚保護層,防水毯下設 0.2m 粘性土墊層。

方案三:深埋複合土工膜

河底埋設複合土工膜,膜上回填河道開挖土,覆土厚度 1.5m。

方案四;混凝土板+複合土工膜

複合土工膜下設 0.1m 厚砂墊層,膜上澆築 0.25m 厚 C30 素混凝土。

河道兩側護砌型式比較表

石籠網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方案

在河道治理中採用混凝土等硬式結構可能會受到預算資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工程開展過程中質量達不到理想的要求,在建成之後會出現混凝土護底以及護岸的縫隙、裂縫等問題,還會伴有較為顯著的混凝土脫落等,不僅會降低經濟效益,也會造成較為嚴重的安全隱患。而應用石籠網工藝手段,可以節省投資資金以及工期,避免各種質量問題出現,在實踐中對河道項目其進行系統研究分析,制定與實際狀況吻合的治理規劃方案。

石籠網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方案

石籠網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方案

採用混凝土等硬式結構硬化河道,植物無法穿過河道表面硬化層生長,與自然結合效果差,對改善生態的效果不明顯。而石籠網採用工藝是用高強度鍍鋅鋼絲編織成不同規格的矩形籠子,籠子內充填石頭的結構。這種結構應用到岸坡防護後,在人為和自然因素的雙重作用下,石塊之間的縫隙不斷被泥土充填。植物種子逐漸在石塊之間的泥土中生根發芽,茁壯生長,根系牢牢固定石塊和泥土。如此即可以對邊坡實現防護和綠化的目的,改善生態、保持水土的效果也十分顯著。

石籠網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方案

鋪設石籠網後植物生長比對圖


石籠網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方案

石籠網箱工藝具有三個方面的優勢

施工簡便

石籠網箱工藝只需將石頭裝入籠子中封口即可,不需要特殊技術,也不需要水電。漿砌石利用水泥砂漿對石塊進行漿砌,對工人砌築要求高,施工速度慢,施工質量不易保證。混凝土澆築需及時養護,造價較高且養護時間長不小 28d。採用成品石籠網箱,網箱內填裝石料,施工簡單、對施工工人技術要求不高,施工更速度快。

景觀和防護效果好

生態石籠網箱工藝採用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結合的方式,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景觀見效快,景觀效果更自然、更豐富。

使用壽命長,後期維護費用低

生態石籠網箱工藝壽命長,且一般不用維修。正是因為這一點,長江黃石段護堤工程、太湖防汛大堤防護工程、三峽三鬥坪護岸工程等都採用了這一工藝。混凝土澆築等硬化河道方案局部出現破損後需及時修復,後期維護費用較高。石籠網箱後期植物生長後,固坡效果明顯,不易破損,將維護費用降最低。

石籠網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方案

石籠網在河道治理中應用效果顯著,在設計、技術以及施工方法上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在生態河道治理中應用格賓網具有穩定、透水以及生態性的特徵,在河道治理、水土保持、加固處理以及公路工程中應用效果顯著,是一種具有持續發展理念的技術手段。在今後的發展中綜合實際需求,適當的增加生態材料,合理推廣,對於河道治理工作的開展有著積極的價值與意義。

石籠網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