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繞口令的故事 米夏埃爾·恩德

德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米夏埃爾·恩德的短篇童話,蘆力軍譯。

有一天,一個年老的拉普人坐在通往山頂的臺階上。所以,這個人叫作山頂臺階拉普人。

有個善良的小賽普人偶爾會給這個拉普人送來一盤子湯並對他說:“我給你帶來的是山頂臺階拉普人湯。”

“太好了,”拉普人回答道,“那你就是送山頂臺階拉普人湯的賽普人。為了感謝你的友情,我要把我的彩色便帽送給你。”

現在,這個小賽普人就有了一頂送山頂臺階拉普人湯的賽普人便帽。他得意揚揚地把這頂帽子戴在他那長著金黃色頭髮的腦袋上,也就是說,戴在他那個送山頂臺階拉普人湯的賽普人便帽腦袋上。

當小賽普人又得去理髮師那裡剪頭時,碎髮都落到地上。所有的碎髮都是從送山頂臺階拉普人湯的賽普人便帽腦袋上落下來的。理髮師仔細地把碎髮掃成一堆,但是沒有扔掉它們,因為他知道這關係到一些特殊的事情。因此,他把這些碎髮放進了一個送山頂臺階拉普人湯的賽普人便帽腦袋的碎髮包裡。他把這個包存放在他的工具棚裡。這個工具棚現在就成了他的送山頂臺階拉普人湯的賽普人便帽腦袋的碎髮包工具棚。

到這裡為止,這個故事還比較簡單,可它現在要變得複雜了。

有一天,走來一個步履蹣跚的人,他的下巴上長滿了短鬍鬚。他是一個真正的短鬍鬚步履蹣跚者。因為他不經常刮鬍子,因為他住在草原上,所以他叫做草原短鬍鬚步履蹣跚者。儘管他是一個強壯的男人,但這次他感覺非常痛苦和虛弱,也可以說他是疲憊不堪,因為他患了感冒,所以這種流感就叫做疲憊不堪的草原短鬍鬚步履蹣跚者流感。還由於他發燒並且不能繼續行走了,所以他就乾脆在前面說過的那個理髮師的工具棚躺下了,也就是說那個疲憊不堪的草原短鬍鬚步履蹣跚者流感的送山頂臺階拉普人湯的賽普人便帽腦袋的碎髮包工具棚裡。

當理髮師發現這一點時,叫苦不迭,因為整件事情對他來說簡直就是一團解不開的亂麻。當他試著讓自己走出工具棚的時候,他真的發瘋了。這使得一切變得越發糟糕了,因為用一個詞來說,這是一種疲憊不堪的草原短鬍鬚步履蹣跚者流感的送山頂臺階拉普人湯的賽普人便帽腦袋的碎髮包工具棚瘋癲。絕望之中,理髮師喊來了本城有名的兩個粗魯漢,要他們幫忙趕走這個步履蹣跚者。這兩個粗魯漢是孿生子,所以名叫粗魯兄弟。這兩個人為了完成這項特別困難的任務,立刻組成了一個特別小分隊,並自稱是疲憊不堪的草原短鬍鬚步履蹣跚者流感的送山頂臺階拉普人湯的賽普人便帽腦袋的碎髮包工具棚瘋癲粗魯兄弟小分隊。

這個小分隊開到了工具棚,擺開陣勢,要求疲憊不堪的草原短鬍鬚步履蹣跚者立即投降。可是這個疲憊不堪的草原短鬍鬚步履蹣跚者此刻已經恢復了一些體力。他抓起一根木棍,也就是說,這是一根疲憊不堪的草原短鬍鬚步履蹣跚者流感的送山頂臺階拉普人湯的賽普人便帽腦袋的碎髮包工具棚瘋癲粗魯兄弟小分隊的木棍,並用它痛打了這對兄弟,使他們落荒而逃。他們一瘸一拐地逃進了那附近一個風景如畫的山溝,也可以這樣說,這成了一條瘸子山溝。看見了這一幕的人們都哈哈大笑,都稱呼這條山溝為疲憊不堪的草原短鬍鬚步履蹣跚者流感的送山頂臺階拉普人湯的賽普人便帽腦袋的碎髮包工具棚瘋癲粗魯兄弟小分隊木棍瘸子山溝。

這對粗魯兄弟自然是倒黴至極,他們想方設法挽回敗局。

在同一個城市有一位發明家,他能夠製造非常逼真的莽漢。粗魯兄弟便在他那裡定做了一個有著嘮叨嘴的手舞足蹈的莽漢。當然,這莽漢的造價極高。但是當這個莽漢製作完成時,他的確是一個疲憊不堪的草原短鬍鬚步履蹣跚者流感的送山頂臺階拉普人湯的賽普人便帽腦袋的碎髮包工具棚瘋癲粗魯兄弟小分隊木棍瘸子山溝的嘮叨嘴手舞足蹈莽漢。可以說,這是一個真正的奇蹟。

因為他們自己非常害怕,便打發這個莽漢到那個年邁的拉普人那裡。年老的拉普人依然坐在通往山頂的臺階上。莽漢告訴老拉普人:“你對不起所有的人,因為一切不幸都是因你而起。你要是沒喝那個賽普人的湯就好了。”

“住嘴!”這個拉普人說。

他根本沒有興趣把這一切再重新聽一遍。當然,為了完全正確,他本來應當更加準確地說:閉上你的疲憊不堪的草原短鬍鬚步履蹣跚者流感的送山頂臺階拉普人湯的賽普人便帽腦袋的碎髮包工具棚瘋癲粗魯兄弟小分隊木棍瘸子山溝的嘮叨嘴手舞足蹈莽漢嘴巴,可是他才不願意那樣費力呢。因此他只是補充道:“你說的這些,我根本就無所謂。說實話,這個疲憊不堪的草原短鬍鬚步履蹣跚者流感的送山頂臺階拉普人湯的賽普人便帽腦袋的碎髮包工具棚瘋癲粗魯兄弟小分隊木棍瘸子山溝的嘮叨嘴手舞足蹈莽漢嘴巴無所謂,對我來說更是無所謂!”

說著,他喝了一小口湯,一小口……我求求你了,千萬別問我,他喝的湯是什麼味兒!


妙趣橫生即文章

這是德國當代兒童文學作家寫的兩個微短篇。

分析一下這兩篇故事,如果要找中心思想,還真不容易哩。

但這裡不是教室,我們也不是語文教師,所以完全可以拒絕找中心思想。

《綠草頭髮》寫一名理髮師是禿頭,因為腦袋上不長頭髮,他只好戴著假髮上班——這本身就有些搞笑了。見到他如此苦惱,聰明的妻子把液體的花肥塗到他的腦袋上。

如果我們很認真、很頑固,很講究科學,會發現這個故事每一細節都是不可信的。但正是這種在禿頭上塗液體花肥的做法,才是真正奇妙的故事——頭髮真的長出來了,而且是綠草頭髮。在童話中,“不科學”的事情接二連三,而且,越來越怪誕好玩:全城人都流行這種綠草頭髮,有些人頭上長不出綠草頭髮,還染色或者戴上假的綠草頭髮來冒充。但那些長著真正綠草頭髮的人,也有苦惱,他們得擔心牛、馬、羊以及其他食草動物的襲擊。

故事完了。

學到了什麼科學道理?學到了什麼人生道理?

童話僅僅是好玩,可以嗎?

小學課本里有一篇《小貓種魚》,小貓看見農民伯伯春天播種,秋天收穫,也把魚種在地裡。但可憐的小貓不懂科學,受到打擊:到了秋天,它什麼也沒有得到。我曾給小學生隨口改編這個故事:到了秋天,小貓就收穫了很多的魚。小朋友聽了很高興。

《一則繞口令的故事》更是沒有什麼道德意義,跟人生觀、科學觀也毫無關係。

這是一篇繞口令。但是德國作家把一個繞口令寫成故事了。

各位不妨出聲地讀一讀,雖然是翻譯家努力用漢語來翻譯德文的,但隔著語言的障礙,讀這篇故事仍然很有趣。那不斷增加詞彙的繞口令,把我的舌頭給徹底弄打捲了。我是廣東人,常把卷舌音讀成平舌音,故事裡的“送山頂臺階拉普人湯的賽普人便帽腦袋的碎髮包”已經讓我感到夠嗆了。接著,還要不斷增加詞彙,例如“疲憊不堪的草原短鬍鬚步履蹣跚者”等等。過去我聽過各種繞口令的故事,但沒想到德國人還有這種不斷增加詞彙的繞口令,看樣子除非你被繞口令弄得舌頭打結了,不然還可以一直加下去。

我聽說,德語有這種語言不斷疊加的遊戲,押韻,繁複,很能體現德語的魅力。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德語是“字母大遊行”。

這兩則故事沒有什麼強烈的道德寓意,但是就這麼有趣,令人讀了難忘。有趣也是好作品的很重要因素。如果一部作品讓人讀了昏昏欲睡,那誰會去好好讀它呢?


思 考


設法寫一個不科學也不講什麼大道理的好玩故事。題目是田忌賽馬,有一匹瘸腿馬得了冠軍。瘸腿馬不跟其他馬兒比賽誰跑得快,而是跟它們比誰跑得慢。這樣行嗎?


第二編 文學變形記


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中,有一類特別寫法是“變形”。

強調現實主義的中國現當代文學中,“變形”已經稀見,但中國古代作品中寫到“變形”的作品極多,又有些時期“變形”甚至成為主流,如“唐傳奇”。

“唐傳奇”是唐代的文言小說,想象力奇特,故事曲折多變。

牛僧孺、李復言編撰的《玄怪錄·續玄怪錄》裡,就有各種“變形”的記錄。如《板橋娘子》是“人變驢”,故事寫得非常有趣;本次選入的兩篇中,《來君綽》是“蟲變人”——夜裡,“威汙蠖”這位翩翩佳公子出口成章、思維敏捷,白天才發現他是一條大蚯蚓。

在西方文學傳統中,人或事產生變形,有漫長傳統,從羅馬時代奧維德的《變形記》、阿普列烏斯的《金驢記》開始,迄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這裡選入的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名篇《變形記》,是西方現代派作品中的奠基之作。

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著名作家莫言的長篇小說《生死疲勞》,也是一種“變形”寫作。在這部怪異的傑作裡,開明地主西門鬧被冤枉地殺害之後,因為不服悲慘的命運,而拒絕忘記,於是被閻王爺和小鬼們連哄帶騙地弄到他的僱工藍臉家裡,投胎變成了驢子。西門驢保存了上一世的記憶,非常痛苦,非常不滿,很不服氣。就這樣,西門驢死後轉世而變成西門牛,西門牛死後轉世變成西門豬,西門豬死後轉世為西門狗……通過這些牲畜的眼睛,莫言帶領我們看到了一個變化多端的世界,一個殘酷的世界。

但除此之外,中國新時期以來的當代作家,在這方面關注不多,人物多在平面上展開,而無法從一種特殊的角度來表現社會。

也許,我們的思考,應該大大地擴展,回到過去,學習東西方傑出作品,著眼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