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館之寶:紅軍的第一部電臺,只能收不能發


1930年的年終歲末,紅軍第一方面軍在第一次反“圍剿”戰鬥中繳獲兩件不同尋常的戰利品,這就是紅軍歷史上有名的“一部半電臺”。

鎮館之寶:紅軍的第一部電臺,只能收不能發

國家一級文物1930年紅軍部隊在反“圍剿”戰鬥中繳獲的收報機

12月30日,紅軍部隊在第一次反“圍剿”的龍崗戰役中全殲國民黨軍第十八師兩個旅和一個師部,活捉師長張輝瓚。這次戰役繳獲了一部電臺,原電臺人員王諍、劉寅以及李仁忠、吳如生、韋文宮、劉盛炳、李家駒、李國樑等獲得解放並加入了紅軍。當時因為紅軍戰士不懂無線電臺的用場,在繳獲過程中把電臺的發報機部分砸壞了,一部電臺只剩下“半部”。事情反映到毛澤東那裡,他立即指示,各部隊打掃戰場時必須十分重視裝備和器材,對於不懂的東西不得自行拆毀,必須妥送總部。隨後,紅軍在1月3日追殲國民黨第五十四軍譚道源部的戰鬥中,又繳獲了一部完整的15瓦電臺。兩次繳獲使紅軍有了“一部半電臺”的器材裝備(一部發報機、兩部收訊機和兩套電源)。

鎮館之寶:紅軍的第一部電臺,只能收不能發

紅軍繳獲的收報機

不過雖然有了一部半電臺,但還不能建立兩地間的無線電通信聯絡,王諍等人開始的主要工作是每天抄收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的電臺新聞和偵聽敵人電臺通報的情況。當時敵人實行封鎖,在蘇區很難看到報紙,消息閉塞,自從有了電臺後,每天抄收的新聞譯出來可供參閱。毛澤東、朱德看了後喜出望外,將其視為至寶,稱讚電臺是沒有紙的報紙。當時紅軍參謀處處長郭化若說:“既然給領導看,不能就一張紙,該有個題目,就叫‘參考消息’吧!”當即揮筆題字這也就是現在《參考消息》的起源。

鎮館之寶:紅軍的第一部電臺,只能收不能發

紅軍繳獲的充電機

1931年1月,紅軍總部利用這“一部半”電臺在寧都小布的陳家土樓成立了紅軍第一支無線電通信隊。2月,第一期無線電訓練班正式開課,短短的四個月緊張學習就要結束的時候,不願善罷甘休的蔣介石又發動了第二次大“圍剿”。5月,電臺傳出了敵軍電臺明碼通報敵師部電臺說:“我們現在駐富田,明晨出發。”敵吉安臺問:“到哪裡去?”敵師部臺答:“東固。”……很快,這份重要情報被抄下後送到了紅軍總部,在無線電臺的幫助下,第二次反“圍剿”大獲全勝。

鎮館之寶:紅軍的第一部電臺,只能收不能發

紅軍第一支無線電通信隊部分學員

紅軍從沒有電臺到擁有“一部半”簡陋的電臺,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無線電通信事業得到不斷髮展壯大。1931年6月2日,紅軍實現了第一次無線電通報;9月下旬,實現了中央蘇區與上海黨中央的第一次通報;11月7日,第一個文字新聞廣播電臺正式開播,無線電通信成為紅軍作戰的主要指揮聯絡方式。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無線電通信事業,也正是有了這“一部半電臺” 起家,才一步步走向了今天的強盛。

鎮館之寶:紅軍的第一部電臺,只能收不能發

中央蘇區反圍剿戰爭紀念館

鎮館之寶:紅軍的第一部電臺,只能收不能發

客鄉客韻 客家人 敬請關注“州城故事”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