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商考研帶你飛-Day3

暖心小貼士:

今日知識點都屬於新貿易理論。

一方面,教材對於概念的敘述過於囉嗦,同學們注意總結記憶;

另一方面,以下所有概念均建立在"國際商務”的範疇之下,與宏觀微觀經濟學的側重角度不同,請大家注意區分。


1 定期性貿易

定期性貿易是指在國際商品市場上一種定期聚集進行的商品交易活動形式。一種原因是季節性因素,一個國家在夏季生產並出口夏季水果到此時正處於冬季的另外一個國家的情形;另一種原因是不同的需求狀況,如相鄰國家通常在錯開的電力需求高峰時段相互交換電力。


2 轉口貿易

轉口貿易是指國際貿易中進出口貨品的生意不在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直接進行,而是通過第三國(在第三國僅僅經過儲存和批發)易手進行的買賣。這種貿易對中轉國來說即是轉口貿易。


3 再出口

再出口是指國際貿易中進出口貨品的生意不在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直接進行,而是通過第三國(在第三國僅僅經過簡單處理,如包裝、灌裝、清洗、分揀等)易手進行的買賣。


4 貨物可得性

產品差異意味著各國製造的商品雖然在使用功能上並無實質性差異,但是,由於工業設計、歷史卓越、廣告、真實或想象的次要特徵等方面的不同,這些商品會被消費者視為不同商品,自然會存在國外消費者對這些近似商品的需求。因此,一旦技術進步創造了全新產品或現有產品類型的最新改進,通過示範效應的作用,新產品在創新國之外的不可得性便為創新國創造出全新的國外需求,這種需求至少一開始只能通過國際貿易來滿足。


5 技術差距

波斯納等人提出,由於研發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差異,新產品在創新國被創造出來,其他國家在學習掌握生產技術以便有能力模仿新產品之前(模仿時滯),需要從創新國進口這些產品。不斷的創新使得國際貿易持續發生。


6 產品生命週期

這是第一個解釋貿易模式隨時間變化的動態理論。

弗農將世界上的國家分為三類:創新領先型國家、其他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此外,每種產品的生命週期也可分為三個階段:新產品、成熟產品和標準化產品。在第一個階段中,新產品能夠獲得溢價,其生產會集中在美國,再出口到其他發達國家。在第二階段即成熟階段中,其他發達國家對該產品的需求和生產能力開始上升,在這些國家進行生產變得有利可圖。在第三個階段中,曾經的新產品變得標準化(初級產品化)。因此,大量的生產會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換句話說,比較優勢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了變化。


7 收入效應

林德理論:

針對差異性產品,需求的相似性產生貿易,而需求偏好決定於人均收入。因此,人均收入水平越近似,需求越相似,差異性產品的貿易量也就越大。這同正統理論主要針對同質化產品、產業間貿易,認為國家經濟的差異越大、偏好差異越大,貿易量也就越大的觀點正好相反。

多樣性假設:

貝克爾的多樣性假設從不同角度強調消費者對於多樣性需求的偏好,認為真實收入的增長使得購買者可以獲得更多樣的產品,而更多樣的產品主要來自於進口,這樣,隨著人均真實收入的增長,進口品總體會以更高的速度增長。


8 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是指大批產出使單位成本下降,原因是分攤到每一產品上的固定成本下降,及隨著規模的擴大,專業化分工更細,生產效率更高。

當一個國家專門生產這類產品時,生產率會提高,單位成本會降低,從而為該國經濟帶來顯著效率。這一理論意味著公司可以通過出口獲得更大的全球市場份額來解決這一問題。

規模收益遞增的效果意味著一國並不一定擁有行業的要素或比較優勢,也可以在少數一些行業進行專業化,從其他國家進口自己不生產的產品。最終的結果是這個國家在增加了消費品種類的同時以較低的成本獲得了這些產品。


● 關於我們 ●

鼎悅國商考研成立於2019年,專注且只專注於國際商務專業考研輔導。項目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務專業碩士畢業生髮起,教研與師資團隊均曾參與國際商務專業國內教材的編寫,以及外文教材的翻譯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