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9歲“神童”赴美讀博,結局如何?】

近日,荷蘭“神童”西蒙斯決定退學。校方稱,他父母希望他在10歲生日前畢業,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大學畢業生,但這不現實。於是父母決定讓其退學,去一所美國大學讀博。據瞭解,西蒙斯智商高達145,4歲上小學,6歲上高中,8歲進入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

事例中的西蒙擁有令人羨慕的天賦,父母希望他在10歲前完成本科學業,按照學校的計劃,他是不能在10歲前完成,於是父母決定退學,去美國讀博士。本科沒有畢業,直接去讀博士,父母的做法是不是有點操之過急、拔苗助長,讓他體驗一個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享受這個年齡段本該有的樂趣,是不是更好。最後結果會怎樣,時間自會給出答案。


【荷蘭9歲“神童”赴美讀博,結局如何?】

荷蘭“神童”西蒙斯和父母

中國也出現過一大批天賦過人的“神童”,但其中的一部分最後也成為了普通人,有的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的甚至是出家。
其中一位叫魏永康,17歲就本科畢業,考上了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生。不過在20歲的時候,魏永康就因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知識結構的漏洞而被中科院退學。

還有一位就是我們江西的寧鉑,被選入中科大第一屆少年班,他5歲就開始上學,6歲就開始學習中醫,8歲就開始下圍棋和讀《水滸》,9歲就可以寫出詩詞了。最出名的是,1978年他和中科院院長之間的一次圍棋對弈,這次對弈的結果就是寧鉑連贏兩局,讓他成為了當時全國最為知名的神童。最後的結果是,38歲的他選擇在五臺山出家,成為了一名和尚。面對壓力,無法釋放,不知道該如何與外界進行溝通與交流。


【荷蘭9歲“神童”赴美讀博,結局如何?】

寧鉑

除了魏永康和寧鉑外,謝彥波在年少之時也是一個典型的神童,他15歲上中科院讀碩士,18歲讀博士。但是因為謝彥波沒有處理好和導師之間的關係,所以沒能拿下博士學位的他,就前往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跟隨諾貝爾獎獲得者菲利普·安德森教授從事固體物理理論研究。最後的結果是,謝彥波同樣沒有處理好和安德森教授之間的關係,也被迫回國了。不知道如何與外界進行溝通與交流,與各方面的關係都很緊張,導致學業沒有完成。

中國古代也有這樣一個例子,王安石的《傷仲永》就為我們敘述了一個“神童”夭折的故事,說明人的天賦、才能雖有高下之分,但後天的教育和學習對於人才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如果不注意後天的教育和學習,天才也會變為庸才。


【荷蘭9歲“神童”赴美讀博,結局如何?】

方仲永

從以上幾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天資稟賦 ,所謂的神童,在成長和培養過程中,存在一些顯著的弊端。父母在其發展過程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拔苗助長、沒有一顆平常心,使得這些神童們沒有經歷正常的生活和學習過程,所以很容易出現人格方面的缺陷,缺乏和外界進行交流和溝通的能力。作為父母,與其在其年少之時給他們過多的期望,到不如讓他們順其自然的慢慢成長,這樣或許可以取得更加卓越的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