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交的殘酷默契: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

都說當代成年人的社交潛規則,就是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不刪除也不拉黑,最後變成彼此通訊錄裡安安靜靜的一個ID,悄無聲息地離開對方的生活。

豆瓣有一個話題,叫#你經歷過的社交ghosting#,頗有這樣的意味。

話題發起人@UNiVeRsE 解釋道:

ghosting是一個口語,原意為鬼影、幽靈,2016年“ghosting”一詞被添加到牛津字典中,意為:“突然結束與某人的關係,並沒有任何解釋地停止聯繫”,即為玩失蹤,人間蒸發。

ghosting有三種級別:社交軟件上的已讀不回屬於輕量級;你和一個人見了幾次面,卻極力迴避屬於中等程度;而第三波則是重量級的,當你進入一段深度關係,卻突然離開——這會讓對方遭受沉痛打擊。


今天我們整理了一些豆友經歷過的逃避型社交,或許你能從其中收穫一些感悟。

當代社交的殘酷默契: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


當代社交的殘酷默契: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


@阿貓

去年在麗江認識了一個97年的大理女生,在青旅她主動搭訕,我們就認識了。我和她無話不談,交換了許多的秘密。她經常各種彩虹屁,誇我長得漂亮,誇我文章寫得棒,我離開雲南後,她還不時寄來當地特產,同時是我小黃文的第一個讀者。前天發現她刪了我的微信,還取消了對我公眾號的訂閱。申請好友,問她為啥刪我,不回,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貓小三的意思其實是如果先生

可能是生活軌跡改變,她想要與過去的自己做一些形式上的切割而已。

當代社交的殘酷默契: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


@王子印度神油

請女孩來我家吃火鍋拉粑粑把馬桶堵了,還把我拉黑了......

如果你能看到

希望你看到後能聯繫我

給我一個解釋

我請你來我家吃火鍋

我知道

可能是因為辣加上冰激凌的原因

吃完後就鬧肚子了

結果你去廁所拉屎把馬桶堵了

開始我不知道

你在廁所怎麼那麼久

我喝酒喝得暈暈乎乎躺沙發上等得都快睡著了

最後你出來後什麼話沒說就說要回家

我問你怎麼了你也不說

我下樓送你

回到家給你發信息才發現被你拉黑了

我就納悶了到底是為什麼

我去上廁所才發現馬桶堵了

但你真的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走的嗎

不就是堵個馬桶這有什麼了

要怪也是怪我

家裡連個疏通馬桶的工具都沒有

我已經買了疏通工具了

希望你看到後聯繫我

再怎麼樣也沒必要拉黑吧

當代社交的殘酷默契: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


@Lost

在宏村的青旅遇到一個男生,長的特別耐看,性格穩重又活潑。中秋節那晚我倆在月沼旁吃飯喝酒等月亮,後半夜又去酒吧喝酒聽歌,勾肩搭臂繞著深夜的宏村走了一圈。一晚上聊了許多,像是一位老友,第二天他沒醒我就走了,此後再也沒有聯繫。雖然加了微信,但是我們的友情產生又終止在那一晚。那晚的月亮真的很好看

當代社交的殘酷默契: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


當代社交的殘酷默契: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


@盧卡斯

我理解成年人之間的交往,很多這樣的情況,幾乎人人都可能成為,也幾乎人人都遇到過。就像那首歌:

當一輛車消失天際

當一個人成了謎

你不知道

他們為何離去

就像你不知道這竟是結局

大家覺得合拍就一起聊,覺得不舒服不對了,或有自己不能說的原因,或對方的某些觀念觸及了他的底線……就選擇慢慢疏遠。

不會有人還像微博粉絲一樣在下面回覆:你太讓我失望了,我要取關你。

有時候失望到極點,可能就是,你沒有取關他,他每天發的信息也沒有被屏蔽,但你就是看不到了。就像《黑鏡》有一集裡表現的,他成了你生活中的鬼影。也可能對於還想和你聯繫的他來說,你成了他的鬼影。

當代社交的殘酷默契: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


@幻化成風

兩個人的關係如果無法進行到下一步,這種關係就會慢慢中斷。比如兩個抱著交往目的交流的人,剛開始聊得再開心,但如果沒有發展為戀愛關係,就會慢慢無話可說;又或者戀愛中的人經歷了好多年的戀愛長跑,但是始終無法同居、結婚或者向同一個目標努力,戀愛的感覺也會消耗殆盡。用心維護一段關係是非常消耗精力的,成年人的不再聯絡是心照不宣,是無疾而終,是一種冰冷的默契。

當代社交的殘酷默契: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


@sheen

世上最美好的關係是工作關係,其他皆可Ghosting,樂此不疲。

當代社交的殘酷默契: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


@可愛本️

我自己經歷的有這樣一種情況:

有的人你以為她是你的soulmate,但可能只是你喜歡的恰巧她都懂,她情商又比較高,聊天常常會讓你覺得很舒服。

你以為遇到了soulmate想進一步交流,她只把你當作普通朋友,她怕你覺得她就是你的soulmate會一直跟她聊個不停,為避免進一步交流她就會選擇對你進行社交ghosting!

當代社交的殘酷默契: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


@鹿鳴

成年人的離開是不需要理由,

小孩子才問東問西:你怎麼不理我了啊。

被偏愛才有恃無恐,敢於大膽質問對方:你竟然兩個小時沒有理你的小可愛?

不被愛的連質問都沒有,默默收拾好行李就離開。

當代社交的殘酷默契: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


當代社交的殘酷默契: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


@Nico小姐姐

一個故事:

有一位漂亮的女生,她每天都對著手機刷附近的人,直到看到一個只距離自己一公里近的帥氣男生。男生雖然不太挑剔,但他認為她很特別,因為顏值確實是他喜歡的類型,並且他們的戀愛屬性也恰好匹配。

就這樣,王子和公主在交友軟件上相遇,他們決定今晚就見面。

女生穿上了性感絲襪、裘皮大衣,男生颳了鬍子,在身上噴了香水。

見面後他們聊得很來,於是決定一起去男生家喝一杯,然後女生乘坐網約車回家,從此他們過上了快樂幸福的生活。

因為,他們從此再也沒有見過面。

//

除“日拋型戀愛”之外的另一種當代青年流行的戀愛方式,是人們習慣於蜷縮在沙發上對著手機找對象。

你所認識的內向朋友,甚至根本不知道原來ta在網上衝浪的時候,是多麼歡脫的人,ta把自己的形象包裝成完美情人,十項全能,風度翩翩。

手機約會似乎更容易,通過文本的方式與ta人曖昧,能讓我們有“嗯,能夠控制住局面”的安全感,當你看到對方發來的信息,有充分的時間思考該如何回覆,甚至可以截圖給朋友,請他們幫忙出謀劃策,表情包可以代表你的情緒,也不再擔心說錯話,即使說錯了也可以撤回。

人們通過社交賬號來了解對方而不是交談,想讓對方注意到你,就在ta的每條帖子下面點贊;迎合一個人的品味也變得容易,在你的個人主頁裡發些類似的東西;聊天的時候多用感嘆號和肯定句,這樣ta大概率會對你有好感。

我們不是一生下來就會談戀愛、與他人好好相處、清楚知道對方的界限感。

有人跟我說過,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跟男友說晚安,因為男友十分粘人,他們很相愛,但是很難讓他們之間的距離更近一步。說完晚安之後,晚上的美好時光,就只屬於自己獨一份了。

也有人告訴我,他星期天還跟她坐在一起分吃披薩,星期一就已經被消失在黑名單裡了。

“作為千禧一代的戀愛時效性,說實話,也太隨心所欲了。”我已婚多年的哥哥對我說過這話,當時我沒放在心上,但是現在,我希望自己能好好談場戀愛。

其實我也想鼓勵大家邁出一步完全敞開的戀愛,去體驗更深層的關係,維繫它,看看愛情真正的樣子。

說不定,你收穫到的,要比想象中多得多。

當代社交的殘酷默契: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


@此寶

資本主義讓人的需求與價值都解構,愛的需求可以分解給偶像,社交需求可以分享給網絡,價值需求附加給工作。

越是這種時候,人們越容易拒絕溝通。那些猜想的誤會,為了讓自己在零和博弈中取勝而首先離開對方。我想這也許是社交Ghosting的由來。

今天剛看完侯麥《春天的故事》,“有時候想象力會欺騙我,而我會迷失。”

巴別塔永遠存在,希望我們都能夠擁有共同的語言,及時交流,好好去愛。

當代社交的殘酷默契: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


你有沒有主動或被動地經歷過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