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沒有真的師徒關係,決定不會再有文藝大師

反思:沒有真的師徒關係,決定不會再有文藝大師

評書大師單田芳

近段時間,沁雪劍士有著越發強烈的願望,特別想撰寫一篇文章,論述一下文藝界的師徒關係,原因就是我製作了十幾期 ( ),腦海中卻一直有一個疑問,這些大師可都是以前的啊,以後還會有這樣文藝大師嗎?想到此,不禁脊背發涼,唏噓不已。

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文藝大師離開了我們,越來越少,這些大師的去世,往往也代表著一門文藝跌入低谷,甚至有斷代的危險,例如2018年,評書大師單田芳不幸去世,中國的評書徹底跌入低谷,試問評書界,還有誰能扛起評書文藝這面大旗呢?

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大師的時代,為什麼近些年再也沒有新的文藝大師出現?還能不能出現新的文藝大師?這些恐怕是很多國人的同樣疑問,音樂界、文學界等這是如此。

沁雪劍士認為,師徒關係的消失,決定了未來幾乎不會出現真正的文藝大師,我不敢說這種觀點一定正確,因為我本身只是一名文藝業餘愛好者,發聲是渺小的,但是,感謝網絡,最起碼讓我還能夠發聲。

沁雪劍士不會故意亂說,之所以這樣說,基於如下3點考慮。

1、文藝傳授靠的是師徒之間的口傳心授,無它

文藝不像是科學技術,只需將相關數據、方法等記載在書本或其他媒介上即可,其它人只要查閱後加以創新,就可以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啦,即使再過幾百年,也沒有關係。

與此完全不同,文藝就不能這樣傳播或繼承啦。

例如,一個地方劇種的戲曲曲牌音樂,即使給你了曲牌音樂的完整樂譜,還有樂器,你一個外地人,你根本就不瞭解這個劇種,如果沒有內行人指點,您能很好的演奏該曲嗎?相反的,如果有一個內行的師傅,手把手教你,一句一句授藝,那你就有可能獲得這門“蓋世武功”。

有一句詩說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師傅教你的不僅是理論,更重要的實踐經驗,這些寶貴經驗,僅僅靠看書,看教學視頻,是學不到的。

因此,從根本上講,文藝的傳播和傳授靠的就是師徒之間的口傳心授,無它。

反思:沒有真的師徒關係,決定不會再有文藝大師

笛子大師俞遜發

2、文藝精髓的無法用音視頻和文字準確傳遞

文藝的精髓,僅僅靠音頻,視頻,或者是文字,都是不能準確傳遞的,傳授就更不可能啦。

例如,我現在給您笛子大師俞遜發的演奏視頻,甚至教學視頻,如果您一看這些,自學就能演奏的那麼好,那你就是神仙,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實際上,俞遜發先生的師傅很多,包括笛子四大宗師陸春齡、趙松庭、馮子存、劉管樂四位老先生,再加上俞遜發天資聰明和刻苦努力,才有了“獨步笛壇”的絕藝。

文藝界的授藝,一般都是師傅當面一句一句,手把手的教徒弟,這種教學模式貌似很落後,但是,實踐證明也是最有效的。

反思:沒有真的師徒關係,決定不會再有文藝大師

師徒如父子

3、現在的文藝院校,沒有真正的師徒關係

有人可能會說,現在不是有很多文藝大學嗎?那麼好的教學條件,不是照樣可以傳授文藝,培養出文藝大師嗎?

令人遺憾的是,在過於看重經濟利益的大環境下,現在的文藝院校是沒有真正師徒關係的,一些典型的奇葩現象就是:徒弟想見師傅都很難,除了次數有限的上課時間,師傅和徒弟幾乎是各自忙各自的,有的老師帶了一大群徒弟,好像在放羊,有的師傅在外還有兼職,師徒關係已變得非常冷漠,有些所謂的師徒關係,只是相互吹捧而已,唉……

以前,師傅和徒弟都是同吃同住,一起賣藝求生,相互依存,彼此敬畏,所以才有了師徒如父子的感情,現在呢?

以前,有了師徒如父子的關係,師傅那是真教,徒弟那是真學,師徒相互敬畏,這樣出現文藝大師的機率自然會很高,而現在,師徒如薄紙的關係,師傅不在專心教學,徒弟追求急功近利,師徒同床異夢,相互利用,如此,文藝大師恐怕很難再出現了。

沁雪劍士撰寫此文,並不是希望恢復以前的師徒關係,因為沒有必要,也不可能,但是,我們反思一下一下上述幾點問題,還是應該的。

現在師徒關係的問題,貌似很難實則容易,利益不燻心,所述問題立即得以解決,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