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四輪加油上路真的好嗎?

原二師師長李雲龍


電動四輪汽車加油上路是普遍存在的,法規上這類低速電動汽車是沒有路權的,也不允許上路。這類車型只能作為“觀光車”“場內車”在固定場所內使用,不可以上路行駛

電動四輪車另外一個名字就是老年代步車,老年人用的比較多一些,尤其在鄉下。價格便宜,能遮風避雨,充電行駛費用低廉。尤其一些老年人已經不具備考駕照的條件,能開上四個輪子的汽車是很多老一輩人的夢想。這種低速電動汽車能迅速火爆起來,就是因為市場需求很高,並且價格便宜從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而且充電行駛費用特別低廉,能耗低。百公里電耗8kwh左右,電費僅5元錢左右,每公里低到5分錢。


這種車嚴格來講算不上汽車,應該算變形摩托車

就像三改四農用車一樣,之所以不能稱得上“汽車”,是因為他達不到“汽車”的標準。汽車不僅跑的快,安全係數也要有保障,而且上市前要經過各種碰撞測試。碰撞實驗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就像帕薩特中保研碰撞測試一樣,直接露餡。因此汽車在設計上不僅要兼顧美觀問題還要兼顧安全係數的問題。而低速電動汽車在設計上很少或者去考慮安群問題,比如汽車前方的防撞梁,考慮多方面因素後增加了緩衝區、潰縮區、吸能盒、甚至發動機可以下沉,防止入侵駕駛室導致司機受傷。

汽車上的每一塊鋼板選材、材質強度,鈑金造型加強筋等都要經過計算與多次測試,目的就是要保證安全,甚至行人防護都要考慮。


但是這些設計在低速電動汽車上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怎麼方便怎麼省事怎麼來。絕對不會向安全低頭,設計時首先考慮的是外觀。

因為要仿大品牌的外觀才好賣,因此造車時根本不會考慮安全問題,高強度鋼材是不可能有的,只要外殼做的好就可以了。畢竟成本有限制,售價太高就沒有市場了!其他關係安全的配置、零部件也都是馬馬虎虎,ABS都不會有,更不要提ESP、氣囊了,甚至剎車泵都是與農用車通用的,穩定性可靠性與汽車剎車系統差很多。

在溫飽面前,健康似乎就不重要了!如何吃飽飯不餓死才是當前重要的事情,吃冷飯、隔夜菜、喝冷水、喝髒水在死亡面前都不是事兒!這就像老年代步車一樣,只要價格足夠便宜、能開上四個車輪的汽車時壓根不會去考慮安全問題。但是這類汽車可能會帶來公共交通安全問題。

如果在村裡村外田間地頭行駛還是不會影響到公共交通安全問題,但是很多老年人把這類汽車開到馬路上。

上路後帶來的問題就是很多人不遵守交通規則,一方面老年人可能是不懂交通規則,另外一方面可能是覺得沒有牌照也不會違章。因此就放飛自我,在馬路上隨心所欲的駕駛。很多事故都是違反交通規則引發的,例如闖紅燈。



很容易引發車禍,而車禍中受傷最厲害的最吃虧的也是老年代步車 。前面說了這類車型談不上安全係數,因此事故中駕駛員危險性很大。無牌無證、不按交通信號燈形式,出事故後幾乎是全責,自己受傷還要負責對方損失。這類事故處理起來很麻煩,大多數司機主動認主要責任……但這並不是心甘情願的!

速度慢、佔路行駛、不安交通規則行駛、隨意變線等行為都會帶來一定的危險,這類車型沒有保險一旦出了事故就是大眼瞪小眼,沒能力賠!你能把老人家怎麼滴?因此這類車型不建議上路行駛,也是相關政策法規不允許低速電動汽車上路的原因。

而加油的代步車,就是增程汽車的低配版,簡配版,高能耗版本。
這類汽車在機艙內裝了一個單缸170的汽油發電機,發電機直接輸出低電壓(60-72V),可以為電瓶充電、也可以驅動電動機行駛,但是汽油機效率低、充電效率低,因此能源浪費損失非常嚴重,汽油經過兩次轉換後能量損失巨大。但是可以解決續航里程問題,應急時使用可以避免叫拖車的尷尬。


水墨丹青一世情


電動四輪車或燃油動力四輪車無路權

機動車分為兩大類:四輪驅動汽車,兩輪或三輪機動摩托車。這兩種車型不論電驅還是油動都需要登記上牌才能上路行駛,而上牌的前提一定是車輛登記於目錄中。介於兩者之間的所謂“低速代步車”是一種特殊車型的錯誤解讀,這種車型可以定義為“光觀車”,或者是“電動輪椅”的錯誤放大版。


低速代載客汽車-不存在

規則層面的低速汽車只有一類:低速載貨汽車(也稱農用汽車)。此類車按照規定需持有C3駕駛證才可以駕駛,車輛的最高時速需≤70km/h,車輛最大設計總質量≤4.5噸,車身尺寸的要求為“6000*2000*2500mm”以內。此類車定義為載貨運輸車,一般為單排雙座加貨箱的類型,可以為四輪或三輪運輸車。

關於低速載貨車的使用並無限制,理論上需要用以代步則可以選擇雙排五座版本,然而這種車型的選項實在是少之又少。且發動機多采用NVH體驗非常一般的單缸柴油發動機,牽引力雖然足夠大但是噪音與振動也非常之誇張。所以低速載貨汽車已經很少見了,那麼有沒有能夠作為代步車使用的低成本低速車了呢?


除汽車以外沒有其他四輪機動車可以上牌

  • 低速電動車

  • ATV

  • UTV

這三種車型是“請於路權”呼聲很高的車型,只是多年以來沒有任何一種獲得了上路駕駛的資質。低速電動車不予辦理上牌的原因主要有三點,可以說每一點都是無法克服的問題。

1:低速電動車用戶多以中老年人為主,且多為未經過系統駕駛培訓的“三無人士”。但是這些車輛的駕駛方式已經與普通汽車完全相同,都是由油門剎車踏板控制加減速、方向盤控制車輛轉向的機動車。駕駛這種車輛存在的風險係數不低於汽車,所以則必須對駕駛員持有駕駛證做出規範,然而其垂直的用戶群體大多為駕考報名的“超齡人群”。

2:低速電動車的速度並不低,部分車輛的極速可以達到50km/h以上。很多人認為這一速度標準並不誇張,然而在CNCAP等機構的碰撞測試中,時速也只是50/60公里的標準;這些由大量高強度或熱成型鋼材打造的汽車,在碰撞測試中仍可能造成結構的嚴重損壞,甚至是發動機位移擠壓駕駛室、A/B柱斷裂起不到有效保護作用,那些這些幾乎是“塑料殼”的低速電動車會怎樣呢?

3:低速電動車的用車方式假設與汽車相同,需要投保車險、繳納車船稅以及定期檢測才允許使用的話。偏高的用車成本還能讓這些中老年用戶接受嗎?而即使能接受的話似乎也沒有理由再選擇這種車,因其價格也普遍高達2~4萬元;在持有駕駛證後隨意挑選一臺二手汽車,其綜合品質也可以倍數級超越這些“作坊級”的所謂代步車。

綜上所述,低速電動四輪代步車是一種不存在的車型,其本質只是在特定場地內允許駕駛的旅遊觀光車(參考高爾夫球車);其次微型的電動四輪車則為電動輪椅的放大版,這些“車”原本屬於醫療器械類目,只是被經銷商錯誤的解讀才被消費者理解為“代步車”。此類車正如上述原因導致不會獲得機動車路權,如駕駛上路則屬於違法行為,要承擔的後果會比較嚴重。




天和Auto


個人覺得好。現在汽車混動應該是一種趨勢,純電動車在續航里程及充電有較大弊端,加油後能大大提高續航里程。電動四輪也同理。


L農村教師


電動四輪車購入價格為兩到三萬,夏天可以防曝曬,冬天可以防嚴寒,最重要的是,據說此類電動車不需要有駕駛執照,特別受到中老年人的喜愛。如此“完美”的電動車豈有不流行的道理?但是,筆者就此類電動車的問題諮詢了交警後,發現其中卻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交警告訴筆者,此類電動車事故每週都有發生,而且處理此類事故讓交警非常頭疼…


不要掉進來



qiu秋實


您好,也是需要行駛證和正規牌照的。也建議您諮詢交管或公安等獲取詳細信息


車質網


不好


二手車界向日葵


電動四輪為什麼要加油⛽️?沒有牌照就沒有保險,假如上路過程中撞死別人或者被別人撞死了,誰賠錢?要我說,這種三無產品嚴重破壞了交通秩序,就不應該出廠!


流水55746183


當然好 只是不讓上路


影子不是影子


我個人感覺、可能不行、現在國家大力提倡新能源汽車!環境保護、人人有責、意識耍強、對國家對人民都是負責認的、上路還造成交通安會隱患、到時後悔也來不及!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