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和德智美體勞的辯證關係!

教養是衡量一個人的最低標準。也就是說,連教養都沒有,那麼你也就不能叫做一個人或者說不是一個合格的人。

教養和德智美體勞的辯證關係!

有人說,沒教養的人就是沒有得到好的教育、沒有高的學歷。當然,能接受到高等的教育固然很好,但高學歷人並不一定是有教養的人,這之間沒有必然的一定性。

教養和德智美體勞的辯證關係!

北大學霸吳謝宇殺母分屍案、復旦大學林森浩毒殺室友案等等還有很多類似案例,都足可以說明學歷和教養沒有必然的聯繫。

教養和德智美體勞的辯證關係!

古有臥冰求魚、嘗糞憂心的故事,雖說帶有誇大事實的嫌疑,但可以看得出來古人是如何用這樣的故事來教育人的。

教養和“德智美體勞”兩個詞語中,都把最關鍵的字“教”和“德”放在了第一位,這不是巧合,是真正的必然,是最起碼的標準。人們常說的德才兼備,就是教養的充分體現。只是看起來沒那麼文縐縐的,但道理卻是很深刻的。

教養和德智美體勞的辯證關係!

當今社會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個孩子,都拿自己的孩子當寶貝、當掌上明珠。這沒有錯,天下沒有哪個父母不疼愛孩子的,這是天性、是本性。但過分的寵愛,往往會把孩子培養成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懂的珍惜別人勞動成果的人。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大部分都會成為唯我獨尊、為所欲為的人,個個自認為我就是皇帝。那麼問題來了,那麼多的皇帝在一起混事或者說工作的話,誰能服誰?

古話說的好,沒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家庭沒有一個好的家規或者說沒有一個好的家庭氛圍,是很難培養出好的人才來的。教養大多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其餘來自身邊的生長環境。

教養和德智美體勞的辯證關係!

父母首先要有德,要有一個很強的責任心和責任感。不是讓孩子吃飽穿暖就完事,而是從小就要教育和培養孩子尊老愛幼、懂禮貌、有愛心、愛勞動的品德。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成不成才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須成人。可見,不是你把他(她)養大了就算成人啦!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如果這個細胞出了問題,那麼社會就會有危險。

當今有一句好像很流行的話:和誰舒服就和誰在一起!其實,這是一句很自私的話,是一句很沒有道德底線的一句話。這也是當今離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是的,你是舒服了,你找到了自己所謂愛的人。但是,你坑害了家庭和孩子。有太多的孩子因為父母的自私而被拋棄,從小就失去了父愛或者母愛。從小就從心裡上痛恨所有人,痛恨這個社會。那麼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能好嗎?能不成為社會的負擔嗎?社會能穩定嗎?

教養和德智美體勞的辯證關係!

做為父母首先必須以身作則,犧牲一些自我,多給孩子創造一些好的生長環境。嚴格要求自己,多做對別人有利的是事,寧做雪中送碳的人,不做錦上添花的人。

教養是家庭教育的基礎,德智體美勞是國家教育的進一步提高。沒有教養的人,縱有高的教育也是枉然!

本人見解,不當之處請留言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