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全興:礦區“土專家”常村“大工匠”

楊全興是潞安集團常村煤礦皮帶一隊機電隊長,負責皮帶一隊的機電檢修及技術管理工作。皮帶運輸在井下作業是至關重要的環節,皮帶的磨損與維修更是家常便飯。但是,楊全興把“家常便飯”做成了“山珍海味”,對於皮帶的故障、疑難問題他基本是“萬事通”,他參與的小改小革為礦上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曾榮獲“三晉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楊全興:礦區“土專家”常村“大工匠”

從一名煤礦電氣安裝工到潞安集團首席技師,再到“三晉技術能手”,一路走來,楊全興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結構、理論水平、業務綜合素質。“楊師傅常給我們說一句話:沒有辛勤勞作的汗水,就沒有成功的淚水。在皮帶改造安裝時,楊師傅都是堅持親自現場跟班,井下發生機電故障時,常常是一個電話就身赴現場,加班超點對他是常事。”皮帶一隊電工班班長張凱是楊全興的小徒弟,談到師傅,他滿眼崇拜。

楊全興善用腦,愛推敲,能像“扁鵲”一樣望聞問切,診斷皮帶故障。他待井下兩萬多米的原煤皮帶運輸戰線如同“朋友”,天天與它們打交道,深入瞭解各條皮帶機的技術特徵,認真鑽研不同型號、不同廠家、不同參數的機電設備工作原理、操作步驟、檢修工藝,並且對機電故障進行仔細推敲、認真研究、分類總結,力求自己在大腦中形成一整套在工作現場能快速判斷故障、並且能安全、高效處理故障的措施、辦法。

在S翼4#皮帶機出現的回煤塞緊機尾滾筒的事故中,楊全興結合現場條件主導提出皮帶機安設“防回煤保護”,僅此一項創新改造每年為礦減少經濟損失至少50萬元,此項目已經取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他的“自移式皮帶機尾”創新項目的成功應用,不僅確保了膠帶機安全可靠運行,每年為礦創造效益100餘萬元,而且已成功申報了國家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楊全興告訴筆者,自移式皮帶機尾這一發明項目的投入使用,杜絕了膠帶機在工作過程中經常錯機尾機電事故現象的發生。該裝置在中部安裝有調偏機構,皮帶跑偏時,可以進行調整。在本裝置上安裝的升降機構和油缸推移機構,它可以使機尾部和中間部按軌道移動,同時也可以使軌道按機尾部按採掘方向順利推移,從而解決了皮帶機尾需要絞車拉動,導致移動緩慢。再者就是移機尾時,移動空間狹窄,移動困難,過於勞動強度大導致移動的時候,安全係數低,這樣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楊全興在注重技術改造的同時,理論結合實踐“雙管齊下”,他的技術論文也是“槓槓的”:《影響突水快速救援的因素分析》、《淺談井下電纜網路檢查內容及常見故障分析》、《簡述電動機的重要試驗內容》、《S翼2#皮帶機控制電源實現雙迴路瞬間切換改造》、《520轉載膠帶機頭兩種堆煤保護的應用》......一篇又一篇的論文在全國各類專業報刊雜誌上發表,引專業人士注目。該隊隊長魏來晉對他讚不絕口:“楊全興他既是機電隊長也是宣傳委員,所有的培訓工作都由他負責。為了使全員在技能方面得到一個新的提升,都能熟練掌握崗位的應知應會知識,他研製了一套切實可行的“33725”教學制度。這一制度在礦上獲得了“管理創新獎”,在礦雙創基地取得了實實在在的培訓效果,從而使機電隊伍整體素質得到了不斷提升,他的八個徒弟也被評為技師,五個徒弟被評為高級技師,不少徒弟已成為隊裡的技術骨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