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如何面對被“重男輕女”思想奪走的母愛


《安家》:如何面對被“重男輕女”思想奪走的母愛


最近《安家》熱播,孫儷在劇中飾演房中介房似錦,一出場就帶著強勢女人的形象,撬同事業務,為了賣房子有點不折手段,即使知道是給“小三”買的房子,也不在乎;甚至差點跟騙子“風水師”合作,對金錢有著強烈的渴望。但是,她最終選擇了與善同行,拒絕了“風水師”,並試圖拆穿其惡行;特別是在幫助美廷奶奶賣洋房時,已經不再是為了佣金而幫忙了,完全是為了道義,為了善良。我們看到了房似錦的改變,也知道了她對金錢渴望的原因,因為她有一個“不幸”的原生家庭。

《安家》:如何面對被“重男輕女”思想奪走的母愛


房似錦原名房四井,是家裡第四個女孩,因為不是男孩,生下來就差點被母親丟到井裡,被爺爺救下來,取名四井。幸虧老五是個男孩,也就是房似錦的弟弟,否則是否還會有五井、六井?房似錦在家裡的地位可想而知。三個姐姐早早的就嫁人了,房似錦努力讀書,考上大學,卻還是被媽媽逼著嫁人,但她誓死不從,在爺爺的幫助下,逃離老家,邊打工邊旁聽了大學課程,然後成了一名房產中介,業績優秀。從此,房似錦就成了家裡的提款機了,先是給弟弟買房子首付20萬,然後她媽媽大鬧房似錦公司,要房似錦給弟弟的房子還貸款;再就是裝修費,開始是要,後來就是騙。


《安家》:如何面對被“重男輕女”思想奪走的母愛


房似錦努力工作,獨立生活,還是逃脫不掉“原生家庭魔咒”,她的媽媽眼裡只有兒子,兒子吃包方便麵媽媽都心疼,卻不知女兒已經幾天沒有吃飯。

有網友疑惑,現實中有這樣的母親嗎?不是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嗎?當然,也許為了劇情的需要,也許有些許誇張,但現實中,因為“重男輕女”思想被傷害的女孩卻不在少數。


曾經有個女同事談起自己的媽媽,也是又心疼又氣憤。媽媽總是覺得女兒賺錢很容易,三天兩頭要錢給她孫子買東西,對兒子及兒媳卻是點頭哈腰,關鍵是兒子、兒媳還不孝順。同事想說弟弟兩句,媽媽卻總是護著;同事想把媽媽接過來住,媽媽一口拒絕,說多寄些錢回來就好了。看著媽媽辛苦,女兒心裡心疼;又看著媽媽對自己的態度,心裡很是委屈。

母愛曾被說成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沒有一個孩子不渴望母愛,可是當面對被“重男輕女”思想奪走的母愛時,我們該何去何從?


1. 理解方能解脫



理解不是縱容,也不是支持,而是為了解脫自己。


如果要追溯“重男輕女”思想的源頭,恐怕從母系社會結束時開始吧,直到封建社會。而它的“瘤毒”至今還在,與多種因素有關。

我們看到,房似錦的媽媽生活在一個貧窮的農村,受教育程度可想而知。房似錦的爸爸軟弱怕事,三個姐姐早早出嫁,唯一的弟弟也懦弱無能。作為一家之主的母親,只能靠著房似錦。跟房似錦要錢,不是為了自己吃喝,而是為了給兒子買房娶媳婦。換位思考,相對於房似錦的弟弟來說,這位母親用心良苦,也是一位活的很辛苦的女人,可惜這種辛苦帶著些許愚昧


另一個方面,所有的母親都是女人,為什麼偏偏女人還是要“重男輕女”?又有多少“重男輕女”的母親,當年也曾被“重男輕女”思想傷害過,這難道不是一個怪圈嗎?真有點“媳婦熬成婆”的悲哀。


這也許就是原生家庭的魔咒,一個人人格的形成,首先受原生家庭的影響,然後一部分來自於社會各方面,如讀書、學習經歷等。如果一個人沒有機會接受教育,那她的思想大部分來自於原生家庭,父母的思想、做事方式,即使讓她不舒服,但從內心深處她就覺得應該是這樣的,這也說明了父母的榜樣作用多麼重要。沒有機會接受教育,除傳統思想之外,她想不到太多,這就是文盲的可怕。可以推想,房似錦的媽媽,也許也曾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從她骨子裡就覺得傳宗接代就是最大的事,那就是她生活的全部意義。


只是,這位母親不僅“重男輕女”思想嚴重,而且本性貪婪,做事手段有點惡劣。


理解了這些,也就知道了自己不幸的源頭,如果說對於過去無力選擇,那就從現在努力,改變未來。


2. 拒絕過度付出,做一個堅定的人



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要學會保護自己,對不公正、沒有意義的規則要敢於說不,做一個自我堅定的人。


學會拒絕不容易,拒絕親密的人會更加困難,但一個自我堅定的人能夠明白,拒絕也是處理事情的一種方式,拒絕的是一件事,而不是一個人。房似錦要學會拒絕母親的無理要求,也就是無條件、無限度的幫助家裡,幫助弟弟。她應該知道,幫助別人首先應是在自己的能力允許下,幫助該幫助的人。弟弟買房,她出首付;爺爺病了,她出醫藥費;這些在她力所能及的範圍裡,應當適可而止。而母親卻無限度索要,先是要求她幫弟弟還貸,後又借爺爺生病的緣故屢次要錢,並拿爺爺看病的錢給弟弟裝修房子,這都有失公正。可以聯想一下,裝修了房子以後那?弟弟娶妻、生子,是不是要房似錦養活一輩子。所以,一味的袒護弟弟也是沒有意義的,弟弟也是一個獨立的人,應該學會面對生活。


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做一個堅定的人,拒絕過度的付出,善良要帶些鋒芒,要明辨是非,即使是給自己生命的母親也不可以。


3. 重建自我


我們知道,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大,但我們也應該知道,原生家庭不是決定你的唯一因素。


我們人格的形成,是由先天與後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布萊恩.利托認為,人們並非基因或環境的受害者,即使在人格形成之後,人們依然可以自由地選擇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他指出,我們“每個人都至少有3個自我,一個由基因決定的,一個是在環境與文化影響下的,還有一個是由我們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標與價值所定義的,而最後這一個,才是最重要的、完全屬於自己的自我”。


重建自我,首先要學會與過去言和,與原生家庭和解,不是妥協,也不是逃避,更多的是面對。只有看到了原生家庭的弊端和缺陷,才能下定決心改變原有的意識系統,打碎固有的關鍵再重建自己。


我們看到了房似錦的努力,原來對賺錢不折手段,後來也學會了以德優先。原來以“翟雲霄”為師,發現道不同後,以道為先,敢於說“不”。原來對母親一味隱忍,在爺爺的葬禮上,揭發母親的私心,都可以看到她的努力和掙扎。我不知道該劇的結局怎樣,但我相信,房似錦一定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因為她擁有知識,擁有智慧,而且足夠堅強。


也許有房似錦一樣原生家庭的我們不多,但“重男輕女”思想在一些家庭中還是很常見,原生家庭中愛的缺失,哪怕是一點點,都能對我們傷害最深,因為那是我們最親近的人,最在乎的地方。作為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和過去,就要從自我出發,學會面對,學會堅強,學會拒絕,最後重建自我。


《安家》:如何面對被“重男輕女”思想奪走的母愛


成長的路上,我們都是一邊努力優秀,一邊不斷回望。學著與自己言和,學著與童年言和。努力做一個優秀的人, 讓“重男輕女”的思想徹底消失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