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6歲之前,你注重他的性格培養了嗎?

阿彩老師


在孩子6歲之前,培養性格是最關鍵的啦。在孩子上學之前學習知識是不重要的。但是很多家長都被廣告誤導。國家就出臺了政策,不準幼兒園教給孩子知識,應該讓孩子在玩耍中學習,互幫互學,互諒互讓的優良品格。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三歲看老。就是讓孩子養成尊老愛幼,互幫互學,主動合作的良好品德。在這方面,我深有體會,在教育兒子的方面上,我特別注重性格的培養。



一,孩子愛聽故事,我愛給孩子講故事,在故事中樹立美好典型,塑造優良品格。

我爸爸特別注重良好品德的培養,經常領著孩子去優良品德的人家做客。我爸爸的朋友都是德高望重的。孩子跟我爸爸學的良好品德,使孩子受益終生,我也非常感激老爸的辛勤教導。

詩書傳萬代,美德傳家久。我們家人人愛看書,人人愛買書,這個極大地影響了孩子。



二,不管我們什麼時候回家,爸爸總是準備了一些美好品德的故事,從書中的故事到村裡邊德高望重的人活生生的故事都會給孩子們講訴。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

我們一回家,街坊鄰居都來我們家,要求給孩子輔導作業的,求教給孩子填報升學志願的,殘疾貧困救助怎麼填表的等等很多事情,我們都熱情的一一作答。



三,讓孩子們接受傳統美德,不是光讀書。關鍵是看自己是怎麼做的。

平時我們對貧困的街坊鄰居,儘量幫助他們。2016年大過年,有一家男人在外面出了事,去世了。一個婦女領著兩個即將結婚的孩子哭成一團,連飯都沒有準備。

我們把年前做的東西都分一部分給他們。讓我的兒子也幫著給他們運送肉,蛋,奶,饃等等。他們對我們感激不盡,我們認為鄉里鄉親,幫一點是應該的。



四,去年我支教到洛陽,離家有300裡遠。回家後發現家裡的廚房變啦,家裡的小屋子也變啦,好像重新翻修了一遍。

原來鄉里鄉親幫助老爸把廚房都修了一遍。平時為人為到家,關鍵時候大家幫你也幫到家呀。孩子的良好品行就是從上學之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啊。



五,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的時候,我讓孩子每天早上給爺爺奶奶打洗臉水。晚上給爺爺奶奶兌好洗腳水,端到身邊,爺爺奶奶洗完之後,孩子把水倒掉。

爺爺經常給孩子講道理,哪點對哪點做得有點偏差,需要改正,如果不改成會出現什麼什麼情況,爺爺都講得非常仔細。

不和別人爭搶玩具,別人有的我沒有,我不和別人爭強,我有的別人想玩,我和別人分享著玩兒。這樣教孩子,孩子在上大學之前,沒有給班裡邊的同學發生過爭吵打架事件。考上了大學,家裡邊又成了他大學同學的聚集點。



從小讓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那麼就有利於他的習慣養成,就利於他的情商養成。良好的情商正是現在學生們最缺乏的。有的孩子成績非常優秀,甚至是學霸,但一接觸到社會就讓人嫌棄,情商太低,領導不歡迎,同時也遠離他,他成了孤家寡人,智商得了最高分,情商得了最低分,你說他是成功的人呢?還是失敗的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