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最強起義軍“瓦崗寨”失敗的原因?

前言


隋唐最強起義軍“瓦崗寨”失敗的原因?

瓦崗農民起義,在歷史舞臺上活動了七、八年時間,動員了上百萬的群眾,轉戰中原, “破化及,摧世充,聲動萬里,威行四方”,演出了許多雄偉壯觀的活劇, 寫下了可歌可泣的歷史,在推翻隋王朝的整個鬥爭中,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這是瓦崗軍的巨大歷史功績。遺憾的是,這樣一支強大的軍隊,及其保護下的政權,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走向下坡路, 以至最後失敗。

隋唐最強起義軍“瓦崗寨”失敗的原因?

隋朝末年,隋煬帝驕奢淫逸,荒廢朝政,窮兵黷武,百姓苦不堪言,各地農民揭竿而起。611年,震動全國、以翟讓為首的瓦崗寨農民大起義就這樣爆發了。公元613年,韋城人翟讓便率領一支起義軍在此舉兵興事,號稱瓦崗軍,瓦崗軍是隋末農民起事軍隊中戰鬥力最強的隊伍。瓦崗軍戰果的不時擴展,內部也逐步呈現了團結,不久,瓦崗軍被王世充擊潰,李密率殘部投唐。轟轟烈烈的瓦崗寨農民起義至此失敗。八年的浴血奮戰,終使腐朽的隋王朝灰飛煙滅,為唐王朝的樹立作出了出色的奉獻。作為隋末起義軍中最大的一支,瓦崗軍的作用不可疏忽。

隋唐最強起義軍“瓦崗寨”失敗的原因?

那麼為何名將雲集的瓦崗軍起義,最終以失敗告終呢?

首先,領導集團的內爭消耗了瓦崗軍的實力,李密因為與翟讓在路線問題上看法不一,翟讓只想佔山為王,而李密則想逐鹿中原,另外瓦崗軍內部的派系問題也是導致李、翟矛盾激化的原因,在瓦崗寨中分為義李密為首的蒲山公營集團,以及以翟讓為首的老勢力集團,還有變民集團,三個派系不同的想法,蒲山公營集團效忠李密,老營集團效忠翟讓,變民集團無所謂。

隋唐最強起義軍“瓦崗寨”失敗的原因?

其次,李密還犯了戰術策略的失誤,瓦崗軍在取得興洛倉後沒有及時撤走,導致陷入隋軍的包圍之中,所以失去了先發制人的機會。對翟讓的不信任也導致他不敢讓翟讓守洛口,自帥精兵入關。從而把大好機會給了李淵。

最後,瓦崗軍過於依賴糧倉也是導致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李密是以取得興洛倉後,以糧招兵。但同時又沒有將糧食分散存放作為戰略儲備。興洛倉失守後,失去了糧食這個強大號召力,瓦崗軍也就如鳥獸散了。王世充聯合東都的隨軍主力,擊垮了瓦崗軍,瓦崗軍分化為三部分,一部分投降了王世充,一部分由李密率領降唐,還有一部分則堅守在原地。

以上原因導致最後瓦崗軍沒有走上發展壯大的道路。最後被李唐收編,納入了軍閥體系,以瓦解而結束,沒有創立一番英雄大業,可悲可嘆。農民起義大多數都這結果,即使大隋氣數全盡,也輪不起農民義軍坐天下,就算讓他們暫時坐了天下,結果也未必能坐穩天下,其實李密就已給出結果了,自已剛有些權力,就忙著享樂和爭權,他們是沒有大志向和大目標的,目光短淺,只能給人當棋子。


內容部分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