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裡阿尼的肖像藝術叱吒拍場 與畢加索平分秋色

2020年是意大利藝術大師莫迪裡阿尼辭世100週年。這個名字為大眾知曉,是從幾年前國內某知名藏家豪擲約11億元人民幣“天價”買下莫迪裡阿尼的一幅油畫《側臥的女人》開始的。這位沒落貴族藝術家才華出眾,生活極具悲劇性色彩。人們常喜好談論他那波西米亞式的短暫生活,卻不自覺忽略了他在藝術上的成就。

莫迪裡阿尼,20世紀初期巴黎藝術圈的核心參與者,畢加索一生的勁敵與朋友。他筆下那憂鬱的神情、細長的身體與模式化的面孔,投影出意大利古典藝術、非洲雕塑、後印象派與立體主義的側影,卻最終獨一無二,使肖像與人體這一藝術史上經久不衰的主題變得更為現代。

【意大利古典藝術的滋養】

莫迪裡阿尼的第一位繪畫教師,是崇尚意大利色塊畫派的古列莫·米凱利。在米凱利的教導下,莫迪裡阿尼一邊觀察自然,一邊理解純粹的色彩。他接受了傳統的繪畫訓練,並自學意大利藝術史,漸漸對人體與古典理想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00年至1901年間,莫迪裡阿尼取道意大利那不勒斯、卡普里島、阿瑪爾菲與羅馬遊覽,並從佛羅倫薩與威尼斯折返。在這段旅程中,他瞻仰學習了眾多傑出的文藝復興繪畫原作。1902年起,他又先後就讀於威尼斯美術學院與佛羅倫薩美術學院,獲得了更為系統的藝術訓練。

莫迪裡阿尼深受13世紀意大利畫家的影響。其中,西蒙·馬蒂尼是他非常喜愛的一位。在西蒙·馬蒂尼筆下,人物的形象總是修長婀娜的,構圖與色彩相得益彰,人物神情透露出淡淡的哀傷。桑德羅·波提切利沿襲了這種柔和的線條與清晰的光線色彩。這兩位畫家,都影響了莫迪裡阿尼之後的創作。他曾仿照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繪製了《人體立像》(《維納斯》,1917年)、《身著寬鬆衣服的紅髮年輕女性》(1916年)以及《戴著項鍊的女人體坐像》(1917年)。

此外,莫迪裡阿尼作品中那斜倚的頭頸、杏仁般的眼睛,與雕塑家迪諾·迪·卡馬諾的雕塑作品如出一轍。他對色彩與空間的運用,與龐托爾莫的作品格外相像。莫迪裡阿尼那失真的比例與過長的體型,與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手法主義者帕爾米賈尼諾、艾爾·格列柯極為類似。

莫迪裡阿尼對於人體的描繪,取法許多著名的藝術作品,其中包括喬爾喬內、提香、安格爾與委拉斯貴茲。莫迪裡阿尼在此基礎上,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了改進,規避了以上藝術家畫中的浪漫色彩與裝飾性手法。當然,莫迪裡阿尼對馬奈的作品也熟稔於心——馬奈的女人體,突破了女性人體只能在神話、寓意畫、歷史畫中出現的限制,展現了現實生活中的女性形象。

【非洲雕塑與布朗庫西的影響】

非洲藝術與立體主義對於莫迪裡阿尼的影響,同樣是顯而易見的。

非洲雕塑、希臘基克拉迪群島的初期雕塑在當時深受巴黎藝術圈的喜愛。畢加索就曾大量購入過非洲面具與雕塑,綜合了非洲雕塑中簡單、抽象的表現方法,這些方法也直接影響了立體主義藝術的發展。莫迪裡阿尼同樣喜愛非洲雕塑中的抽象表現,其形式舒適,裝飾簡約,“原始中有一股簡化的美,和新古典主義者從希臘、羅馬中提煉出的線條最為接近”。他曾畫過許多與非洲雕塑、女像柱相關的練習作品,也曾雕刻了一系列非洲式的雕像頭部。莫迪裡阿尼的雕塑作品以女人肖像為主,面部精緻光滑,小眼小嘴,鼻子極為修長。與非洲雕像不大相同的是,他的雕塑中人物眉弓與眼窩之間距離比較接近。

羅馬尼亞雕塑家布朗庫西是莫迪裡阿尼的摯友。布朗庫西認為,形式越單純,作品的表現力越強;主題越抽象,作品中的象徵意味就越顯著。雖然莫迪裡阿尼的雕塑靈感來自於布朗庫西的大理石作品,但他的雕塑往往是用更軟、更便宜的石灰石製成的,像是作品《頭像》一樣。頭部優雅的輪廓和抽象的特徵屬於布朗庫西的影響,而細長的比例——特別是天鵝般的脖子——讓人聯想起古代埃及半身像,這些非西方藝術形式影響了莫迪裡阿尼的作品。細長的脖子、鼻子和眼睛在藝術家在繪畫肖像和人體中也多有表現,這暗示了他的雕塑作品和繪畫之間的緊密聯繫。

正是在布朗庫西的影響下,莫迪裡阿尼對古希臘女像柱產生了興趣。女像柱為承重所用,同時也表現出了優雅的姿態,這種功能與形式的衝突深受莫迪裡阿尼的青睞。莫迪裡阿尼在此基礎上更加強調現代女性的性感與婀娜。他曾繪製過一位將手置於腦後,躺著休息的女人,與人像柱的姿態極為相似,腰部纖細,腹部與腿部渾圓,這個姿勢是對文藝復興時期對應式的一種回應,同時體現了柔軟的肢體與完整的身體線條。人體形象極具幾何效果,是對立體主義的一種效仿。這種幾何效果最初源於塞尚。莫迪裡阿尼曾經有過一個大膽的創作靈感,他希望建立一座以女像柱為主題的廟宇,此廟宇為上百個女像柱所包圍,主旨在於紀念人的價值而非供奉上帝。總之,莫迪裡阿尼將女像柱上的人物形象變得更具幾何感,而他對於女像柱的臨摹也幫助他進一步探索了一些在女像柱上不能夠完成的姿態。

【肖像畫中的主角】

莫迪裡阿尼的肖像畫常常是半身像,離觀者距離更近。這種情況源於當時攝影術的影響,莫迪裡阿尼這樣表現人物,增強了人物的在場感,也拉近了藝術家與模特的距離。他喜好表現快照式的人物形象,雖然畫的都是具體真實的人物,但他很少表現他們的情感或是心理活動。在莫迪裡阿尼筆下,人物總是十分淡然,漫不經心,有時雙眼無神,沉浸於內心,不受外界所打擾。莫迪裡阿尼最感興趣的,不是人物的性格,而是他們的外形。他們那空洞或是緊閉的雙眼既強調了這種疏離感,也展現了莫迪裡阿尼的內省與反思之情。

德加也常常在作品中表現模特不經意間的姿勢或動作,但莫迪裡阿尼不同,他會選擇回頭直視觀者,來表達模特與觀者之間清晰的關係。他在畫中尋找一種傳達無限與永恆的方式。這種想法源於對美的經典認識,對複雜形式的簡化,也源於塞尚的抽象觀。柴姆·蘇丁是莫迪裡阿尼的好友,這位好友曾坦言“塞尚的面孔,如同古代雕塑那般,不見眼神。”畢加索在研究非洲雕塑時,也不在意個體的獨特性,而是期待去找到一種更為持久的圖像。莫迪裡阿尼的藝術生涯中,同樣也在追尋這樣類似的藝術目標,最為明顯的,就是他在法國南部時所繪的肖像畫,其中包括25幅妻子珍妮的肖像。他曾經談到:“我所追尋的不是真實,也不是虛擬,而是一種無意識,一種源於人類本能的神秘事物。”

莫迪裡阿尼在尼斯創作的人物畫,顏色逐漸變得明亮起來,人物與背景都在一定程度上變得簡約抽象。這段時期,他遇見了自己的經紀人保羅·紀堯姆。紀堯姆極為精明,且打扮時髦,他一眼看中了莫迪裡阿尼身上的商業價值,支持莫迪裡阿尼進行繪畫創作,並最終獲得了巨大的盈利。在紀堯姆眼中,莫迪裡阿尼“太迷人了,感情如此昂揚,他高傲的靈魂,在其瑰麗卻殘缺的美中,依然留在我們身邊。”莫迪裡阿尼曾為紀堯姆創作過肖像畫,畫中,他戴著禮帽,西裝革履,略微抬起的方臉,有些抬頭看人的驕傲模樣,手上夾著煙,透露出商人的一絲狡黠。

再看看莫迪裡阿尼是怎樣畫畢加索的。莫迪裡阿尼始終對畢加索抱有複雜的感情。他嫉妒畢加索的成功,但又被他的人格魅力和藝術才華所吸引。這些相互衝突的感覺,在他為畢加索繪製的肖像中顯現出來:矛盾的心理暗示在兩種色調的臉上,而整體的姿態,不均勻的顏料運用則暗示了他內心的衝突。畢加索的圓臉和五官像極了東南亞的佛像,這顯示了莫迪裡阿尼對畢加索才華的尊重。畫面的右下角,寫有法語單詞“savoir”(救世主)。

莫迪裡阿尼畫得最多的肖像畫,是關於珍妮的,這是他最好的愛人。兩人初識時,珍妮還是一個文靜傳統的少女。莫迪裡阿尼的好友曾一度希望珍妮的出現能夠幫助他改變波西米亞式的不羈性格,安定下來。顯然朋友們的期待並未如願,但莫迪裡阿尼終究還是被潛移默化了。莫迪裡阿尼為珍妮創作了大大小小二十多幅作品,在他的筆下,珍妮頭部橢圓,脖子修長,四肢伸展。1918年的珍妮像不再像早期人物像那般程式化,畫中的人物開始有了心理情感的變化,傳達了珍妮的內在性格。這位文靜、傳統的法國女孩最終伴隨莫迪裡阿尼離世。

【柏拉圖式的美學追問】

莫迪裡阿尼對完美形式的嚮往,幾乎成為追尋美的一種柏拉圖式的追問。他希望結合堅實的雕塑形態、漂浮的色彩光線與優雅的線條變化來創作藝術。這一美學目標超越任何對個體形象的表達。對於這種形式嘗試的巔峰,體現在莫迪裡阿尼1919年的幾幅女人體中。在這些作品中,色彩把握與線條描繪都發揮得淋漓盡致。莫迪裡阿尼總是嘗試用最少的線條表現繪畫對象的完整與紮實。

莫迪裡阿尼喜愛傳統意大利藝術,這在他對於暖色調的運用,以及對於女人體的喜愛上可見。他希望自己能延續並發展傳統藝術。但是,他的生活處處充滿了前衛藝術,他也無法避免地受到前衛藝術的影響。這使得他的作品,既有古代藝術的風格,也有現代藝術的氣質,既充滿了傳統的韻味,也包含了革命的精神。畫中混合著新與舊,具有強烈的熱情與自由表達自我的慾望,種種這些,促使他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獨一無二的視覺感受。2015年的佳士得拍賣手冊曾用王爾德的傳世名句,評價莫迪裡阿尼的作品《側臥的女人》,評語極為貼切地概括了莫迪裡阿尼的一生——儘管他是一位大多數時間都生活在陰溝裡的詩人,但他從來沒有停止過仰望星空。

(作者為中國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