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救市計劃出詳細安排,增加專項債規模,大力扶持“供給側”

3月31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會議決定要“部署強化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

”,提出了非常詳細的“中國版救市計劃”。

中国版救市计划出详细安排,增加专项债规模,大力扶持“供给侧”

毫無疑問,本次“國常會”應該是對3月2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的一個呼應和落實,針對政治局的要求和指示,作出詳細的“救市計劃”安排。

在本次國常會上,主要提出了以下幾點重磅措施:

第一,要進一步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在前期已下達一部分今年專項債限額的基礎上,抓緊按程序再提前下達一定規模的專項債,力爭二季度發行完畢。

2020年究竟會有多少專項債規模,這個需要“兩會”來審批,但是由於兩會延遲了,因此2020年的專項債規模限額是多少,目前還不得而知。

2019年的專項債規模大概在2.15萬億,根據中金公司的預測,2020年專項債規模可能會達到3.35萬億,會比2019年多增1.2萬億,非常龐大。

中国版救市计划出详细安排,增加专项债规模,大力扶持“供给侧”

其實2020年的專項債已經被提前下達了兩批了:也就是說,雖然我們還不知道2020年會有多少專項債,但是錢已經提前被放出去了兩次。

第一次是在2019年年底,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財政部提前下發了1萬億的專項債規模,也就是說2019年年底我們就已經花掉了2020年專項債規模的三分之一左右。

第二次是在2020年的2月份,財政部再次提前下發2900億的專項債規模,合計兩次就花掉了2020年大概1.29萬億的專項債規模。

這次國常會決定還要提前下發專項債,這一次提前下發的專項債規模可能會達到7000億的規模,時間是在6月份之前全部下達完畢。

這樣一來,2020年上半年我們就砸掉了全年專項債規模的60%左右,應該說,大基建穩經濟的決心還是非常大的。

第二,強化對中小微企業普惠性金融支持,規模可能達到3.1萬億。

增加中小銀行再貸款再貼現額度1萬億元。

支持金融機構發行3000億元小微金融債券用於發放小微貸款。

引導公司信用類債券淨融資比上年多增1萬億元。

促進中小微企業全年應收賬款融資8000億元。

此外,還要進一步實施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引導中小銀行將獲得的全部資金以優惠利率向中小微企業貸款。

從以上方案我們可以看出,決策層對於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是相當大的,一下子就拿出了3.1萬億的真金白銀直接輸血中小企業。

因此,如果7000億的專項債,再加上3.1萬億的金融支持,這一次國常會的“加強版救市計劃”總規模已經接近3.8萬億,甚至有可能會超過4萬億。

第三,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保障力度,堪稱“中國版救助計劃”。

一要從3到6月,將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的價格臨時補貼標準提高1倍。

二要將受疫情影響的困難群眾納入低保、臨時救助等政策保障和就業援助範圍。

這是決策層首次提出要加大對低收入者的保障力度,毫無疑問這是一種“託底”式的安排,涉及的範圍可能還是比較有限。

第四,加大力度促進汽車消費,可惜沒有提及“取消汽車限購”事項。

一是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

二是中央財政採取以獎代補,支持京津冀等重點地區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

三是對二手車經銷企業銷售舊車,從5月1日至2023年底減按銷售額0.5%徵收增值稅。

對於促進消費,重點提到了“促進汽車消費”,並沒有提及“住房消費”,由此可見,住房消費這個“夜壺”還沒有準備拿出來用。

但是在“促進汽車消費”中,卻沒有提及“取消汽車限購”等字眼,重點還是想通過稅收優惠等手段來促進汽車的消費。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評價這次的“新4萬億救市計劃”的效果呢?

第一,目前的救市計劃依然重點在“供給側”,依然是秉承原有的思路,重點救公司,救企業,核心手段就是給企業進行“金融輸血”,只是加大了力度,讓輸血來的更猛一點,規模更大一點。

救實體經濟,等同於救實體企業,應該是目前救市的基本思路。

第二,需求端依然沒有發力,僅僅是推進一個汽車消費,而且沒有提及“取消汽車限購”等重磅措施,而且免徵購置稅也僅僅是侷限於新能源汽車範圍。

從這一點上看,我們似乎感覺決策層對於放開汽車消費,存有一定的疑慮,政策措施效果可能比較有限。

第三,對於住房消費隻字不提,說明這一輪“新4萬億救市計劃”跟樓市關係不大,樓市的未來依然停留在“邊際鬆綁”的程度,而依然不允許大規模放鬆。

也就是說,樓市目前依然處於自救階段,各個城市可以適當進行“邊際鬆綁”,因城施策,但是距離大規模的鬆綁,甚至刺激行為,目前依然不被允許。

綜上所述,這個“新版4萬億救市計劃”來的可以說是非常及時,但是總體救市思路依然沒有改變,還是重在供給端,企業端,而在需求端,消費端,目前似乎還沒有提出更刺激,更有效的政策。

我們的判斷是:目前這種救市方案,應該是基於疫情發展還沒有徹底結束的原因導致的,在疫情沒有徹底結束之前,在需求端發力,可能會導致疫情出現反彈。

比如這個時候,大規模發消費券,有可能會推動人群集中消費,從而引發交叉感染,疫情會有反覆。

所以在疫情沒有結束之前,集中於供給端的救市思路,穩住企業不破產,維持企業的現金流,對於穩就業是至關重要的。

而在疫情過後,集中消費條件充足,再集中於消費端發力,推動需求上漲,更有利於經濟的“報復性增長”。

因此,所有的一切,包括樓市、車市等市場,都要寄希望於疫情趕緊平息結束,才能集中發力的前提條件。

本日誌可能會在盤中更新,接收更新提醒,請關注 威科夫量價解密。

作者不持有文章所涉股票,也不計劃買入。

*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