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探究餘秀華為何要“色解唐詩”

這幾天隨便瀏覽了一下網頁我才發現了一個去年的新聞就是餘秀華在去年“色解唐詩”了。筆者看了這條消息並沒有覺得非常震驚,這是因為餘秀華以前那篇原創詩歌《穿越大半個中國來睡你》已經奠定了她“身體慾望詩人”的地位。當然這個稱謂也是我自己給她取的,其實單從詩的角度看,筆者並不覺得那首

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探究餘秀華為何要“色解唐詩”

詩歌有什麼問題,也不覺得餘秀華用“慾望”的標題來表達一箇中年女性渴望衝破枷鎖的心靈有什麼不對的。筆者今天也不想談對於餘秀華“色解唐詩”有什麼褒貶的看法,只是當時我看到餘秀華可以“色解唐詩”的時候我覺得並是不是隻是譁眾取寵這麼簡單。她敢於這麼大膽的將唐詩這樣解釋一定是是帶著一種“博取眼球”的需求來著。但是,她博取眼球的背後我認為是她那種“多樣化的心理”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餘秀華

餘秀華,1976年生於湖北省鍾祥市石牌鎮橫店村,詩人。 1998年,餘秀華寫下了第一首詩《印痕》,截至2015年1月,餘秀華已寫了2000多首詩。詩歌主題多關於愛情、親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殘疾和無法擺脫的封閉村子。人生的疼痛和殘缺成為她創作的心靈之源。

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探究餘秀華為何要“色解唐詩”

1驅力與本能(drive and instinct)

作為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類行為的動機來源於心理能量,這些能量又出自先天的驅力和本能,它們是軀體器官產生的緊張系統。這些能量一旦被激活,便可以各種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弗洛伊德假定有兩大類基本的驅力:(1)同自我或自我保護有關的驅力,包括飢、渴及其他與生存有關的生理需要,它們是使個體生存所必須滿足的。(2)性愛(Eros)的驅力,同性慾望和種系的繁衍有關。

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探究餘秀華為何要“色解唐詩”

弗洛伊德更看中性慾望,並把這個概念極大地擴展為既包括性慾望,又包括所有其他的需求快樂或與他人進行身體接觸的慾望。弗洛伊德把性慾的能量源泉叫作裡比多(libido),認為只有力比才能夠讓人感受到快樂。

"過去二十多年,餘秀華最想得到的就是愛情、由愛情產生的情慾。但都沒真正實現過。當她有能力掌控人生時,她就想去實現。首先要解除不自由,就得離婚。"

上文帶雙引號的兩句話是筆者從百度百科餘秀華的介紹中摘取來的,我們知道餘秀華最先想要的是愛情,隨著愛情伴隨而來的就是情慾。餘秀華毫不掩飾自己內心的情慾,筆者也曾經無意間看過餘秀華那張她展示自己身材的照片。可以說,衛慧、安妮寶貝們用虛構人物來間接表達的是一種集體的女性慾望需求。但是,餘秀華的詩歌大都是以第一人稱為主視角來寫詩,也就是說明所表達的情感都是她自己最初和最原始的情感。

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探究餘秀華為何要“色解唐詩”

餘秀華出名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離婚,她為什麼寫作?她寫作的內驅力就是因為要找一個符合她愛情觀念和情慾觀念的人。她寫詩也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簡單自娛自樂的方式,她寫詩歌有表達自己的目的所在,而真正的驅動力就是她對“身體和情感”的渴望。

餘秀華在詩中和生活中都不會掩飾自己那種有些放縱的“慾望表達”,當然九十年代以來很多新生代的女作家已經在做這樣的事情了。但是,沒有人會在公共場合這樣露骨的表達這些。筆者認為餘秀華作為中年女性可能在腦中會經常閃現對愛情和情慾的嚮往和憧憬。多年前的《穿越大半個中國來睡你》與如今的“色解唐詩”美其名曰為:對愛情和情慾的嚮往,直白一點就是自己對於滿足不了的情慾的一種發洩或者以此方式得到心靈快感。

2無意識過程

與本能一樣,無意識是弗洛伊德理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治療癔病時,他發現只有在催眠狀態中才能回憶起一些過去經驗,而這些內容在清醒時完全不能被意識到,就好像它們從沒有發生過一樣。

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探究餘秀華為何要“色解唐詩”

他認為,某些經驗和與之相伴隨的情緒體驗被推到意識之外,是致病的原因。由此他假設,在意識之外,還存在一個心理結構,即無意識。他假設,人的心理是由意識和無意識構成的。它們就好像一座水中的冰山,在水面上的是意識,在水面下的是無意識;也正像實際中看到的冰山一樣,(水面上的)意識只是心理結構中的一小部分,而(在水面下的)無意識則是一個相當大的構造。弗洛伊德非常看重無意識,認為它是人類思想、情感和行為的重要決定因素。

弗洛伊德把無意識定義為包括原始衝動和本能以及其他慾望,這些內容因為同社會道德準則相悖,因而無法直接得到滿足,它們被擠出意識之外,被壓抑到無意識中。它們不是消失了,而是被推入無意識領域。無意識裡的內容並不是被動的、僵死的,而是積極活動著,時刻尋求滿足。這就像是被壓入水的皮球,由於浮力的作用,時刻都在爭取浮出水面。然而,無意識中的這些畢竟是與社會準則或個人理念相沖突的,人們必須設法禁止它們進入意識。

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探究餘秀華為何要“色解唐詩”

餘秀華作為中年女性、或者說和自己不喜歡的男人過了這麼多年當然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因為這種嚮往沒有進行及時的滿足所以才會導致壓抑的心理。但是,即使被壓抑也不會完全消失,所以在她的詩歌中還有“色解唐詩”中就會浮出水面。餘秀華這麼多年的壓抑造成了她越沒有什麼就越期待什麼,同時餘秀華也不願意掩飾,更因為九十年代以來對於“慾望寫作”這種東西已經被正統文學史接受了,所以她自己也認為並沒有什麼錯誤。如今的餘秀華除了有些譁眾取寵的小心思之外,已經在無意識中流露出這種帶著“慾望的心理”。

所以,筆者在看到餘秀華“色解唐詩”的時候絲毫沒有驚訝,反而覺得第一,這是餘秀華的風格;第二,這個女人是依然可憐的,因為她的要求依然沒有被滿足的;第三,就是我認為大家批評她這個“色解唐詩”是正確的,不是說她僅僅對“唐詩的歪解”有問題,而是在大庭廣眾之下暴露自己的要求相當不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