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霸唱三年填一“坑”新作《天坑寶藏》出版,《神鷹圖》的來源和結局終將揭祕

等待了近三年的時間,終於等到了天下霸唱《天坑鷹獵》的後續故事《天坑寶藏》。在上一部“鷹獵”的結尾,張保慶從天坑中帶回的《神鷹圖》被神秘人騙走,下落不明。神鷹圖留下的這個懸念,天下霸唱許多年都沒有寫出下文,不免讓一些人猜測這個故事會不會就這樣爛尾了。也有人猜測是不是要等《天坑鷹獵》的第二部電視劇上映,書才會出版呢?

好在,2020年一開年,“天坑”系列新作《天坑寶藏》即將出版的消息終於出來了。要知道,《天坑鷹獵》18萬字的書稿,是由他多年前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改編而來,故事的主要脈絡老粉絲早就知道。因此看《天坑鷹獵》總覺得少了一分神秘感。而《天坑鷹獵》的故事結束之後,有關《神鷹圖》和與之相關的角色又有哪些故事,卻只有天下霸唱自己清楚。也就是說,《天坑寶藏》是一個真真正正、完完全全的新故事。並且,在這個新故事裡,很可能會揭秘《神鷹圖》的來源和結局。

天下霸唱三年填一“坑”新作《天坑宝藏》出版,《神鹰图》的来源和结局终将揭秘

神鷹之主張保慶再上長白山,揭秘前塵往事

天下霸唱眼中的好故事,就是“讓你看來一眼就能勾腮幫子,特別想要看下去”。為了能找到更多故事靈感,天下霸唱重新回到少年時生活過的大興安嶺採風,在當地人那裡聽到了關於淘金人的故事。他們會拜一隻坐在蛤蟆上老鼠。當地人聲稱親眼所見,老鼠吃蛤蟆,蛤蟆一疼就拖著老鼠到處跑,說得繪聲繪色。這給了天下霸唱新故事的靈感,創作了一個關於老鼠精、“吸金石”、金匪“金蠍子”的故事。2019年,天下霸唱完成創作,將這個故事命名為《天坑寶藏》,作為《天坑鷹獵》的續篇,進入出版環節。新的故事裡,神鷹之主張保慶再上長白山,揭秘“馬殿臣隱世天坑,血蘑菇擺陣封神”的前塵往事。

在前書《天坑鷹獵》中,金王馬殿臣一世梟雄,將死對頭血蘑菇打得落荒而逃。故事卻並未就此落幕。馬殿臣雖然對血蘑菇恨得牙根兒癢癢,卻終未能手刃血蘑菇。世人亦不知血蘑菇的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皆因此人打在孃胎裡就被逼到了絕路上。每個人都認為血蘑菇良心喪盡、死有餘辜,卻不知這個逮誰坑誰的喪門星,自有他的一番傳奇。《天坑寶藏》便是一部血蘑菇生為災星而與天、人相爭的成長傳奇。成人成魔一念之間,是英雄還是災星,書中自有分辯。

據悉,《天坑寶藏》之後還有一部《天坑出馬》,而《天坑出馬》可能才是這個系列的最終大結局,但《天坑寶藏》毫不吝嗇地一舉破解了整個“天坑”系列的許多秘密。有關《神鷹圖》的故事也在這部書中徹徹底底落下了帷幕,一個新的“奇門神物”隨之出世。這個新神物本身就十分厲害,甚至凌駕於其擁有者之上。隨著故事一步步發展,這個新神物彷彿在前一部《天坑鷹獵》的平行宇宙裡開闢了一處新的世界,將讀者心中對《天坑鷹獵》的印象一點點顛覆。

此外,天下霸唱的兩大“神作”,“四神鬥三妖系列”和“天坑”系列,也在《天坑寶藏》一書中達成了完美融合。 “四神”系列的崔老道、竇佔龍,在該書中迎來角色大結局,並在結尾暗示了其在“霸唱宇宙”中的新使命。

忘記《鬼吹燈》,記住天下霸唱

天下霸唱總結自己寫作經驗是“五多”——多走、多看、多學、多聽、多交流。這與早間年擺攤說野書的人的做法十分相似。天下霸唱喜歡坐地鐵,坐公共汽車,在旅行的過程中觀察周圍的人。他通常寫半年、採風半年,最喜歡去博物館,或者找茶館裡說評書的民間藝人收集有意思的故事。這些說書的人大多已經八九十歲了,講《聊齋》的劉立福去世時,天下霸唱十分惋惜,自己就差了半年沒有約到他。得益於他每年要花將近一半的時間進行採風,他已經收集了超過500個民俗故事。源自這樣不斷的積累,天下霸唱不僅寫出了火遍大江南北的《鬼吹燈》,還完成了《賊貓》《儺神》《河神》《崔老道傳奇》等一系列講述民間奇聞的傳奇小說。但隨著作品越來越多,天下霸唱本人卻開始逐漸消失在讀者的視野裡,這在粉絲經濟當道的當下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成名十載,天下霸唱感慨:如果重來一次,他會更早地“消失”。社交網絡在這十年間越來越多地佔據了他的生活,微博、微信對時間的侵略,讓他無法專心寫出精彩的故事。小說改編的影視劇找他站臺,他也是能躲就躲,從天津到北京一趟只要幾小時,但回去以後卻要三五天才能找回之前寫作狀態。

現在做了父親的天下霸唱,仍舊不屑於給孩子講書上的故事,他覺得書上的故事與他小時候聽來的故事相比,簡直太沒意思了。但他崇拜金庸和魯迅,認為只有這樣的作家才有資格稱為作家,而“作家”在他心目是一個特別高端的詞。“作家”這個名詞在當代逐漸貶值,天下霸唱只想做一個寫故事的人,雖然成不了金庸那樣的百年來通俗文學的集大成者,但仍希望在探秘的路上,為讀者帶來更多未知的傳奇。“有一天,坐在出租車上,聽到廣播里正在說我寫的故事,我還能和出租車司機閒扯上一會兒,我覺得這就很滿足。”天下霸唱曾這樣說道。天下霸唱正像他自己筆下的胡八一、張保慶、崔老道,是單純的開拓者、冒險家和說書人,他隱藏在資本背後,堅持著自律的生活,努力抓住創作的高峰期,讓讀者忘記《鬼吹燈》,記住“天下霸唱”的故事。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黃彥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