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籍“跑步女”提出6個要求,倒數第2個讓人很憤怒,太自以為是

01 規則教育可以讓孩子受益一生

澳籍“跑步女”提出6個要求,倒數第2個讓人很憤怒,太自以為是


還記得曾經有一個男孩,在火鍋店裡,想要鄰桌女孩的手機玩,但是這種不符合正常規則的邏輯卻被父母認可被支持。

父母建議他自己去向女孩索要手機玩,男孩照做了,結果因為女孩的拒絕被男孩在火鍋裡吐口水,忍無可忍的女孩拜託男孩的父母管好自己的孩子,結局是火鍋湯被潑向那個無辜的女孩。

女孩太無辜,只是不幸遇見了這麼一個家教不嚴格的孩子,可是對於男孩的父母來說,他們真的覺得自己討到了便宜嗎?

對於男孩的一生來說,不懂得規則,還有一對漠視規則教育的父母,對他來說,又何嘗不是災難。

正像馬克·李維在《偷影子的人》中寫的這段話:

“規則,是立足世界的經驗值。”規則的建立是對社會性群居人們自身的保護,漠視規則的後果必是被規則反噬。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眼下這個無辜的女孩確實很倒黴,只因為遇見了這一家毫無規則感的人,可是,對長遠而言,未來可曾會饒過這種模式規則的人。

澳籍“跑步女”提出6個要求,倒數第2個讓人很憤怒,太自以為是


02 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漠視的規則買單

最近澳籍“跑步女”火遍網絡,不是因為她某一個光輝燦爛的側面,只是因為她毫無規則感,正所謂入鄉隨俗,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來到中國後。大家都是自覺主動的居家生活。

而唯有她,感覺自己非常特殊,不遵守規則,在來中國被明言隔離的時期,她一意孤行,跑出去跑步,還是不佩戴口罩的“裸奔型”,是的,現在大家眼裡,口罩就是一種日常,不佩戴口罩在大家眼裡就真的是另一種意義的“裸奔”。

澳籍“跑步女”提出6個要求,倒數第2個讓人很憤怒,太自以為是


在被制止的時候,這位“跑步女”依舊不知反思,還口出狂言。而結局也很直接,就像馬克.李維的話一樣,漠視規則的後果必是被規則反噬。

這位“跑步女”便是如此,因為這次事件,她被年薪相對優厚的單位辭去高管職位,而同時也因為她被辭職,導致自己工作類居留許可被註銷。並限期離境。

本以為這樣的結局會讓她對自己的行為會深深反思,會有悔意。

澳籍“跑步女”提出6個要求,倒數第2個讓人很憤怒,太自以為是


可現實並非如此,剛在網上看到,近期她向中國提出六個要求:

要求中國政府支付返澳機票;

要求租屋損失要由中國政府買單;

要求中國賠償她被開除的經濟損失;

要求中國賠償被網民圍攻的精神損失;

要求中國14億人民向她道歉;

要求中國警察尊重她的外籍身份。

當在網上看到這個要求的時候,感覺太不可思議了,即使名校畢業,做出這樣的事情,該需要什麼樣的心理,一個所謂的“學霸”盡然毫無規則意識, 太可笑了。

而且還需要別人為她漠視規則的後果來買單,這純粹屬於不可理喻,自己不遵守規則,讓別人來買單,這是無論國籍在哪裡都行不通的。

對於要求的倒數第二條,網友對此也很憤怒,覺得她真是太自以為是,她以為她是誰?

03 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說實話,從內心裡,真的不願意相信。但是規則意識真的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後天好好培養的,只有父母本身能夠意識到規則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漸進的引導,才會讓孩子在未來更有規則意識:

1、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的時候,教育不需要父母苦口婆心,只需要父母以身作則,以榜樣的力量去引導孩子,會發現言傳真的是不如身教。

就像生活中有的父母,經常要求孩子要遵守紀律,可是,和孩子同時的時候,肆意插隊,無視紅綠燈,這樣的教育不但無效,而且還可能隱藏著危險。

澳籍“跑步女”提出6個要求,倒數第2個讓人很憤怒,太自以為是

2、制定清晰的規則

在給孩子進行規則引導的時候,不能用大而空的規則去訓誡孩子,比如,在生活中,如果你告訴孩子:

“我跟你說,到哪裡就要遵守那裡的規則…”

這樣孩子就會很發懵,到底哪個是應該遵守的規則?到底哪個才是規則?這些孩子根本都不理解,這種教育引導其實就是無效的。

但是,如果可以換一種方式,比如告訴孩子:

“寶貝,不能隨地吐痰哦。”

“寶貝,要嚴格按照紅綠燈指示過馬路啊!”

這樣對孩子來說,靶向性特別明確,也會給孩子很清晰的思路。孩子實施起來就容易了很多。

澳籍“跑步女”提出6個要求,倒數第2個讓人很憤怒,太自以為是


所以,規則意識的培養,是孩子教育中重要的一環,這不只是為別人負責,更是為自己負責。為自己的整個人生負責。

今日話題:對於澳籍“跑步女”的行為你怎麼看?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點兒媽媽,是一個二胎媽媽,左手育娃,右手執筆。用學習和思考的態度,努力走在做一個好媽媽的路上,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