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最值得懷舊和留戀的地方

老家的那座老屋,是最值得懷舊和留戀的地方,它歷經了滄桑,見證了我父母的勤勞和善良。

這座老屋,是生我養我的土地,伴隨著我們兄弟姐妹的成長;這座老屋,讓兄弟三人走出了希望的田野;也就是在座老屋,我們揮淚送走了爸媽,他們帶著安祥的面容走完了人生路。

老屋,最值得懷舊和留戀的地方


走進這座老屋,心裡有著深切的追思和萬般的情懷。

我爸媽一生不幸,經歷坎坷。父親出生城關,據說,原本家境還算不錯,由於父母早逝,依附著兄嫂生活。少年12歲時,在表親引薦下,孤身一人到樟朗村給一家“地主”放牛當童工。母親他們為了生活,跟隨我外公,還有兩個舅舅,舉家從廣東省饒平縣大澳周厝村搬遷到樟朗村定居,隨著鄉村的生活,彼此得到了真愛。


我爸憨厚老實,擔任過生產隊出納員,大隊糖廠工人,村潮劇團樂隊的“揚琴”演奏者,也算有一技之長。1996年去世,享年70歲。我媽勤儉持家,在外可算勞動能手,在家堪稱賢妻慈母,2018年壽終91歲。

我在家兄弟排行老三,出生於“大躍進”的困難時期,雖然家庭經濟比較窮,但爸媽勤勞儉樸,兄弟姐妹四人,還是過著無憂無慮,快活的日子,一家人其樂融融,也蠻溫馨幸福的。

平時,爸爸對我們的要求很嚴厲,時常教育我們做人要敢於吃苦,勤奮好學,要崇德守信,懂得感恩。

這些話語時時刻刻在耳邊鞭策著我們的成長。

我爸媽一生勞苦,勤勞儉樸,正所謂的“為誰辛苦,為誰忙”。

記得在我懂事開始的六十年代,那時的生活物質比較緊缺,家裡經濟收入少,他們總是省吃儉用,僅靠參加生產隊的勞動所得,加上家裡飼養些生豬,鴨鵝(副業)的微薄收入來維持生活,還要供我們兄弟讀書。一日三餐,他們寧可少衣節食,也要讓我們吃飽穿暖,希望我們健康成長。

隨著我們的長大,爸媽最大的心事就是設法建房子,而就在這老屋的後面有一塊荒地,他們搶先把房子的基礎(地基)填實,由於經濟拮据,只好停下來再等手中的積蓄。過了幾年,恰好,生產隊在松柏山(地名)拆遷舊房子,拆下來的那些舊石料堆放滿地,為了省錢,他們利用早晚,甚至有時是雨天,空閒的時間,一趟挑幾塊,大塊石料就得兩人扛。這樣一來二去,整間房子牆體的石料,都是靠著他們的肩膀和兩條腿,從距離村莊近二公里遠的路程,一挑一扛,一步一滑地搬回來,歷盡了千辛萬苦才如願地把房子建成。

難以想象的事實,這房子的每一塊大小規格不一的石料,那一籮筐每一把的泥沙,不知凝結著他們多少的汗水和心血!

老屋,最值得懷舊和留戀的地方

如今,看著這間房子,想起那一幕幕的情景,怎能叫人不心酸,怎能叫人不感動!


真的“父親就是兒那登天的梯,是那拉車的牛”,“母親給了我生命,給了一個家……”。

常言道,“都說養兒為防老”。人生歲月裡,從哇哇墜地,總是忘不了母親那粗茶淡飯將我們養大,更忘不了父親那一聲長嘆的半壺老酒。

歲月的輪迴,我爸媽也年邁了,盡孝贍養那是我們做子孫的責任和義務,也是一種傳統的美德。日常生活裡,我們給了百般的關心和照顧,噓寒問暖,儘可博得他們的歡心,延年益壽。生病、住院時,我們也及時請醫送藥,精心地護理,千方百計地減少疾病的痛苦,期盼早日恢復健康,讓他們頤養天年,享天倫之樂,盡我們的孝敬之心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我們也謹記著爸爸,媽媽“儉樸能持家,祥和萬事興”的教誨。這既是咱百姓認的理,也是一個家庭和社會應該樹立的標杆,它奏響了時代的旋律,更呼喚著人們代代傳承。


此情此景,這座老屋,不僅有著我們太多太多的回憶,留下了難忘的情懷,也記錄了一部家族的發展史。

這座老屋,更是寄託著我們對爸媽一生善良、忠厚、勤勞、儉樸的深深懷念!


作者簡介:藝海一得:喜歡站在陽光下的沙灘,凝視小溪彙集的涓涓細水,讚賞“浪花因撞擊而美麗”,品味“人生因拼搏而精彩”。

原名:楊欽海,副高級職稱,漳州市作家協會會員,《詔安故事》編輯,上講臺,爬格子。樂觀隨和,喜歡寫點隨筆、散文、教育文章等,記錄心情,分享快樂。

作品曾發表《中國火炬》、《福建教育》、《福建教育學院學報》、《閩南風》、《閩南日報》等(CN)刊物。

生活格言:心態左右人生

往期精彩

養花趣談

懷恩一道金海岸

民間故事:白馬坑嚇退元兵

詔安二十四景之七:“章朗春雲”

走進九十九灣

哈溪漂流

永恆的記憶——城北小學

永恆的記憶——城北小學(下篇)

華山探“險”記

百年老校:詔安縣城內小學

閩南第一峰

童年記憶——玩陀螺

神秘的“仙人掌王國”

詔安樟朗“春雲廟”

快門下的情懷

又是一年春歸時

袖珍的“鵝蛋池”


老屋,最值得懷舊和留戀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