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現2000年古墓,開棺後眾人不淡定了,專家大喊:快蓋上!

江蘇現2000年古墓,開棺後眾人不淡定了,專家大喊:快蓋上!

老話常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然而有位古人卻將這句話改成了“墓有重開之日,人無再少之顏”,為何將這種滄桑的感慨與墓聯繫在一起呢?原來,此話出自一座五代十國時期的古墓內,既然是墓地題詞自然是情理之中,此句透出的無奈即便是在今天也讓人無限感慨。尤其是前半句,不禁想到數千年的歷史中,多少古墓被打開,原想長眠於地的古人終究難以如願。而後半句更讓古人煞費苦心,為了能夠保住逝去之人的容顏而投入了巨大的心血,雖然結果未能盡如人意,但卻保住了肉身千年不腐也免去了白骨之殤。

江蘇現2000年古墓,開棺後眾人不淡定了,專家大喊:快蓋上!

專家大驚失色

隨著歷史的不斷前進,許多古墓也因為年代久遠而逐漸暴露了出來。20年的江蘇便出現了一座讓考古專家大為驚訝的古墓。當時連雲港郊外一個工地照常施工,一名挖掘機師傅無意間挖出了許多數條的木板,接著更是露出一副完整的棺木,由於文物知識的普及,師傅意識到可能碰到古墓了,隨即馬上報告相關部門。當天便組織了考古人員前往勘探,從初步得出的形制結果來看,斷定這是距今2000年漢代古墓,雖然小部分因為施工受損,但大部分結構依舊完好保存。墓穴內共有四副棺槨,專家以此排序後開始按序打開,就在打開第一副棺槨的時候專家發現墓內有異,大喊一聲“快蓋上”。原來這位專家透過縫隙發現棺內屍體並非骷髏乾屍而是溼屍,為了防止過度氧化所以才讓蓋上。

江蘇現2000年古墓,開棺後眾人不淡定了,專家大喊:快蓋上!

罕見的古屍

說起溼屍很多人可能感到陌生,這類屍體大多因為人為的特殊處理如通過藥液浸泡以防止肉體腐爛,這在古代中國較為常見,如九華山便有許多高僧的肉身至今未腐,還有考古界知名的“辛追夫人”遺體也是如此。而這副棺槨中同樣盛滿了棕褐色棺液,專家在博物館內的專業環境中打開棺槨後再次震驚了。屍體皮膚彈性依舊,顏色新鮮,是難得一見的完整溼屍。經過在場的專家及醫生鑑定後得知,這是一具年約40身高160cm的女性屍體,而棺內的隨葬物品更是表明此人的身份,印上鐫刻“淩氏惠平”四字小篆。

江蘇現2000年古墓,開棺後眾人不淡定了,專家大喊:快蓋上!

身份初探

隨著其餘幾口棺槨的打開,墓主的身份也漸漸有了線索。其中一口棺木中的棺板上刻有“東公”二字,漢代稱“公”的都是極富盛名的人物。而墓內的木牘上更有文字清晰記載了參加葬禮的具體人員如“東海太守”、“河南太守”都曾派人前往弔唁,可見此人在當時享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而淩惠平的地位也是極為不凡,因為刻有4字的印信採用的是龜鈕青銅印,這說明其家世至少是年奉300-2000石的朝中官吏,加上屍體腳底千年來依舊清晰可見的紋路便知其在世的時候也是盡享榮華。然而因為材料有限,除了地位大致可以推斷以外,確切身份依舊尚未知曉,而除此之外還產生了許多謎團。

江蘇現2000年古墓,開棺後眾人不淡定了,專家大喊:快蓋上!

小結

墓內四副棺木,其餘三副盡皆只剩白骨,唯獨這女屍不僅內臟完好皮膚不腐而且棺內棺液還是適合細菌生長的鹼性棺液,這種環境中保持屍身不腐是如何做到讓人匪夷所思。兩人身份地位不凡,然而墓地渺小陪葬品也很稀少,這完全不符合二人的身份,唯一的可能便是因為遭遇變故匆匆下葬而沒有時間準備。但究竟遭遇了什麼事情,只有等待日後有更多的線索方能真相大白了。值得一提的是,曾經復原過馬王堆女屍頭像的專家對淩惠平的頭像也進行了復原工作,由於溼屍的頭骨保存完好豐滿,所以復原工作非常順利。最終的畫像中,淩惠平不僅有著圓形的臉面,還有這漂亮的柳葉眉和典型的雙眼皮,其櫻桃小嘴更是讓其窈窕淑女的形態躍然紙上,整體一看宛如“絕世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