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化危為機,加快湖南文創產業轉型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擴大消費是對沖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重要著力點之一。在釋放消費潛力方面,文化創意產業(以下簡稱“文創產業”)具有先天優勢。因為發展文創產業對資金、場所和勞動力數量等硬件資源的需求不高,決定文創產業發展節奏的主要是產業內部的文化創新和價值選擇,其產品和服務所拉動的消費彈性大、啟動快。

以創新發展理念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其穩經濟、促消費、強信心等方面積極效用,助力降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負面影響,是湖南文創產業應肩負起的職責。

一是始終堅持需求導向,實現產品和服務的消費互促。得益於經濟社會長期快速發展,我國消費市場總體容量不斷擴大,個人消費需求的差異化特徵也越來越明顯。文創產業所對應的往往是社交、自尊和自我實現等高層次需求,須緊盯、尊重和滿足不同群體的差異化消費需求,促進文創產品和服務之間的同頻共振。比如嶽麓書社為了滿足學生、老年人等不同群體的個性化需求,通過配套音視頻內容、導入VR技術等方式,推出集立體多元閱讀於一體的名家演播版四大名著。以全新的數字化服務體驗精準對接讀者不同場景需求,讓書籍這一傳統文化產品披上了附加值更高的服務外衣,給出版社帶來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

二是不斷優化產業佈局,形成優勢資源的集聚。近年來,湖南文創產業總體上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但在區域和行業佈局等方面還不夠均衡。比如文創企業在地域上主要集中於長株潭地區,其他市州特色文化資源開發不足;在行業上主要集中於文化用品生產、工藝美術品生產和廣播電視電影服務等方面,實體性文創產品較多,但文創服務的產值和比例還存在很大提升空間。應以更大力度優化文創產業佈局:充分利用文創企業“船小好起錨”的特性,進一步提升各市州對文創產業的支持力度,鼓勵文創企業在文化遺產傳承和特色扶貧等領域尋找產業聯結點、市場突破口;進一步發揮湖南在人才和文化資源方面的優勢,在保持文創產品生產優勢的同時,投入更多資源扶持和發展文創服務,形成產品與服務比翼齊飛的良好發展態勢。

三是全面鼓勵跨界融合,延伸和優化文創產業鏈。文創產業擁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存在與其他行業跨界融合的廣闊空間。文創產業應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融入到“互聯網+”“5G”和“工業互聯網”等國家發展戰略之中,在跨界融合中實現產業鏈的延伸和優化,在與其他關聯產業的優勢互補和良性互動中實現自身的快速成長。比如湖南廣電用優勢資源打造出互聯網視頻平臺——芒果TV,在業內率先完成了在互聯網領域的戰略佈局。芒果TV目前已成長為湖南省互聯網龍頭企業,成為湖南廣電的重要盈利來源。作為中國創建最早的數字化出版企業,湖南青蘋果數據中心打通了傳統出版和數字服務之間的行業壁壘,推出《中國共產黨建黨早期思想庫》《毛澤東文獻》《人民日報圖文電子版》等一系列重頭數字出版物,有效增強了中國文化在互聯網空間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其發展成績得到習近平、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

四是重點培育品牌集群,擴大湖湘文創品牌影響力。目前,上海等一線城市已出臺各種措施重點加強文創品牌建設。省委書記杜家毫同志在考察我省文創產業時也多次強調,要打造享譽全國乃至全球的湖湘文創品牌。湖南文創產業近年來在品牌建設方面亮點不少,但還存在各自為戰、缺少龍頭品牌等不足。加強文創品牌建設、打造湖湘文創品牌集群,可以積累用戶口碑、提升產品和服務的溢價水平、提升用戶忠誠度,對湖南文創產業的長遠發展意義重大。建議在湖南衛視、張家界、火宮殿等優勢品牌基礎上,打磨出更多、更新、更具湖湘特色的文創品牌,為湖南在文創賽場上搶佔內圈賽道、收穫前排名次奠定堅實基礎。具體操作上,應瞄準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立足湖湘文化深厚底蘊、發揮媒體創意傳播方面的既有優勢,用好“美麗湖南”“快樂湖南”和“紅色湖南”等靚麗名片,為湖湘文創品牌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驅動力。

(作者系湖南師範大學中國傳播與現代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