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燒柴與城市燒氣,哪個對地球環境的損害最小?

湘村小之草


這個問題勾起了我的回憶。

兒時住在美麗的江南小城黃山,40多年前叫徽州。那時候家裡既有煤球爐子,也有燒柴的灶。煤粉需要從煤站買來,趁天氣好的時候自己拌上些黃泥和水做成煤球,曬乾後儲存起來慢慢用。燒柴火則需要買劈柴,有時候也會去附近的山上撿一些枯枝,但樹是絕不許砍的。

(這是借來的圖,有美人,廚房啥樣無所謂,對吧?)

外婆家在農村,沒有煤爐,用的是很大的鐵鍋和柴灶。家裡的稻草麥稈總是不夠用的,時常需要表哥週末或假期去挺遠的地方砍茅草挖樹根回來,在院子裡曬乾了用來燒火。因為家家戶戶都燒柴草,附近山上能砍的樹和草都被砍光了,看過去沒多少樹。

用過柴灶的人都知道,它一定需要一個長長的煙囪從屋頂伸出去,否則是決不能用的。為啥?因為有煙,很大的煙。即便有煙囪,廚房四壁也總是黑乎乎的,他們都習慣了,不覺得有啥不好。

(裊裊炊煙是許多人的鄉愁)

煙氣汙染

前些年北方鬧霧霾,一到冬天就發愁,因為PM2.5,空氣中大量的細顆粒物汙染。這其中汽車尾氣和燃煤電廠貢獻了大頭,剩下的大多與家家戶戶燒火取暖有關。燃煤有煙氣,燒柴更甚,自大規模煤改氣後,情況要好許多。

木頭的成份

我們都知道花草樹木主要由木質素、纖維素組成,還含有少量的脂類、蛋白質和灰分等等,從元素組成看,木材主要含有49.5%的碳、6.3%的氫、44.1%氧、和氮、硫等少量其它元素。

從木材的化學組成來看,如果它完全燃燒,確實不會造成多少汙染,因為絕大多數的物質都會轉化成二氧化碳(CO₂)和水份(H₂O),剩下極少量化學物質會存留在碳灰裡,它們是很好的農家肥料。

問題是木柴的燃燒常常是不完全的,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煙氣。

(火點著時,因溫度不夠高,會產生大量的煙氣)

木頭燃燒過程

木頭燃燒通常可以分為乾燥準備、有焰燃燒和無焰燃燒三個階段。

乾燥準備階段通常從木頭點著開始,在熱的作用下木頭裡的水分開始蒸發,當溫度達到150℃~200℃時,木材開始分解,產生水蒸汽、甲酸、乙酸、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醛、多環芳烴等氣體。與此同時木頭還會產生大量的煙,上述的氣體大部分會隨著煙一起向外排出。

隨著溫度進一步上升到200℃~250℃,木材開始炭化,產生少量水蒸氣、甲烷、一氧化碳等。隨著溫度繼續升高,木材開始劇烈分解,如果空氣中氧氣充分就會進行有焰燃燒。有焰燃燒的過程中大部分的揮發物和顆粒物都會被燒掉,所以發煙量會減輕許多。

(有焰燃燒時煙氣會少一些)

當木材中的有機成分分解完畢後,蒸發的可燃氣體減少,氧氣開始與碳發生反應,逐漸進入到無焰燃燒階段,直到木炭完全燃盡。無焰燃燒階段很少產生煙氣。

(無焰燃燒)

煙氣量的分析

前文說到木材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的揮發性物質和煙氣,到底哪些木材產生的煙多,哪些煙少呢?我們先來看下面這張檢測圖表:


(不同木材在相同儲存及燃燒條件下發煙情況)

由上表我們可以看出,木材品種不同,它們產煙的密度相差很大,其中紅松產煙少,而榆樹、楓木、白樺等則多很多。發煙密度MSD與木材本身的密度呈正相關關係,越結實的木材,發煙越多。這主要是因為木材的密度越大,它的導熱性就越好,木材表面溫度上升的比較慢,熱解速度降低,容易造成燃燒不充分,燃燒速度降低。

同時,木材本身的含水量也與發煙量密切相關,水分的蒸發吸收了大量的熱能,從而延長了從乾燥準備到有焰燃燒再到無焰燃燒的過程,造成越潮溼的木材煙越多。

大量的煙氣顆粒物攜帶著未能及時燃燒的硫氧化合物、醛、多環芳烴等氣體散佈到空氣中,被稱為“木材燃燒煙霧顆粒物”(WSP),WSP與多環芳烴等化合物被人體吸入後會沉積在肺部,經年累月可刺激巨噬細胞和上皮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6(IL-6)、IL-8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促炎症因子,這些因子已經被證實是引起肺部炎症以及某些嚴重疾病的重要誘因。

(現在你覺得瀰漫在鄉村上空的炊煙是浪漫還是空氣汙染呢?)

燒氣的汙染會低很多。

目前在大多數城市和一部分農村都在推廣以燃氣代替燒煤和燒柴,這將大大減輕空氣汙染。

城市燃氣主要以液化石油氣和天然氣為主,有些農村地區沒有條件通燃氣管道,但許多也用上了瓶裝燃氣,少數地方自建沼氣池用沼氣做飯,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無論是燒煤氣、液化石油氣、天然氣或沼氣,都極少產生固體顆粒物的排放。

(天然氣的火焰)

煤氣就是一氧化碳,它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除此之外沒有其它化學物質產生,比較環保,但因為熱值比較低,現在除了工業鍋爐和化工原料,民用的少了。

液化石油氣中主要成分是丙烷(C₃H₈)和丁烷(C₄H₁₀),還有一些其它的烷烴。它的熱值是木材的三倍以上,燃燒後的產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並且燃燒無煙塵無廢渣,儲存和運輸條件也不怎麼苛刻,因此被廣泛用於化工原料和民用燃料。

天然氣和沼氣是一種東西,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₄),甲烷完全燃燒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因此是一種無汙染的清潔燃料。

(燒氣比燒柴要乾淨得多)

總結:

儘管柴草取之於自然,燃燒之後的灰燼又可以回到自然充當肥料,但在燃燒的過程中它會釋放大量的煙塵和一些揮發性的多環芳烴等氣體,這些煙塵儘管看起來有些浪漫的氣息,實際上它是一種空氣汙染物,並且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傷害。

相比之下,無論是煤氣、液化氣還是天然氣,它們在燃燒時都不會產生煙塵,有害的揮發性氣體也極少,因此燃氣比燒柴草要更加環保。

(這樣的“浪漫”還是少一些的好!)

浪漫與健康,你選擇哪一樣呢?


老粥科普


如果僅僅從農村的柴火和城市的天然氣燃燒層面來比較,城市天然氣的環境汙染肯定要小很多,畢竟天然氣燃燒產生的廢物顆粒很少,而柴火在燃燒時會排出大量顆粒,但此問題不能這麼去比較,因為地球當前環境汙染,與農村燒柴的關係真心不大。我們首先從科學的角度比較下燒柴與燒天然氣排放的氣體區別,柴火本身是環保物質,但是燃燒之時,會排放出一些硫化物、碳氫化合物、二氧化碳等氣體,並且一些未燃燒完全的物質還會形成固體顆粒,所以我們有時候會被燒柴產生的煙嗆到。而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燃燒過程中很少會產生有害氣體,所以天然氣更加環保,即便是液化氣燃燒產生的有害氣體也很少。
雖然從科學角度來看,燒柴火比天然氣汙染氣體多,但是當前城市的普遍汙染卻基本與農村燒柴無關。世界在沒有進入工業文明之前,農耕文明的火全部是由柴火提供,我國更是誕生“五行”更是包含有金木水火土,而農耕文明之時,地球汙染並沒有當前這種程度,而反觀現在,城市化越來越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湧向城市,城市汙染反而加劇,所以環境汙染還是來源於城市自身。當前地球的大氣汙染其實主要是因為工業廢氣的排放,比如化工廠、火力發電、城市供暖、垃圾焚燒、汽車尾氣等,相比於這些,農村燃燒柴火所排放的廢棄便顯得微不足道,所以此問題只能從科學角度去比較,而不能從全球汙染角度去衡量。當然,當前農村的一些垃圾焚燒行為也確實會破壞生態,還有些地球焚燒麥秸稈,也都會汙染環境,不過已經超出了“柴火”的範疇。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在我們這邊的農村,村子裡燒的不是樹枝、乾柴這樣的柴火,而是秸稈、黃豆杆、玉米棒子、玉米杆等農作物收完之後遺留下來的莖稈,這樣的柴火可以維持相當久的一段時間,記得在我小時候,家裡面就是這樣生火做飯的,那時候帶鍋爐的屋子都被濃煙燻的很黑,每天做飯的時候,還得被燻的夠嗆,眼淚那是嘩嘩的往下流,而且,眼睛被燻的很酸的時候,用手去揉,最後臉就被摸成大花臉了。

這樣的生火做飯方式與燒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相比,究竟哪個對環境的汙染最小呢?

首先,先來說說傳統的生火做飯方式會排放出哪些汙染物?

我們俗稱的柴火,通常包括一類的可燃物,比如干枯的樹枝、尚未乾枯的樹枝、以及麥秸稈等上面提到的農作物莖稈。如果細細深究這些柴火的基本組成的話,這類柴火通常由碳、氫、氧組成,所以都是環保的材料。

但是當它燃燒起來時就不是環保了,伴隨著燃燒它將釋放出一類汙染氣體,包括:硫氧化合物、多環芳烴(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甲烷、一氧化碳以及大量的二氧化碳,未能及時燃燒的顆粒物也就是濃煙徐徐升起,我們之所以感覺到辣眼睛,就是其中的一些汙染物在作怪。

其中多環芳烴還具有很大的健康威脅,其中的相當一部分還有致癌性,雖然裊裊炊煙拴住了我們的鄉愁,但同時還要認清楚,它是一種汙染源。

而天然氣、液化氣我們用起來會怎樣呢?以及這些燃料是哪裡來的呢?

液化石油氣是煉油廠進行煉製原油時的副產品,它是一種無色的揮發性液體,熱值高,主要的成分是丙烷和丁烷,以及其他烷系或烯類物質。現今的居民生活使用一般是城市的燃氣公司管道供給,當然還有氣罐供給的方式。

這種燃料造成的汙染較小,況且它是一種副產品,不用就白白浪費了,燃燒無粉塵,也是一種比較環保的燃料了。

天然氣相對它來說更加的環保,天然氣涵蓋的比較廣泛,有油田氣、氣田氣、煤層氣、生物氣,天然氣也可以用以製作液化石油氣,天然氣的主要組成是烷烴,其中甲烷佔了大多數。

天然氣究其來源要比石油氣還要環保一些,並且天然氣在使用過程中也要比液化石油氣安全。

總之來說,使用天然氣以及液化石油氣要比直接燒柴火環保的多,而且隨著時代進步,燒柴火自然會慢慢消失,因為現在的人都愛美,不會在濃煙滾滾的屋子中去點燃柴火、生火做飯了,這一縷鄉愁終究是會消失的。

隨著環保力度的加大、環保意識的提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深入人心,鄉村也會在環保方面越來越規範化,所以,那一縷鄉愁終究是會消失的。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探討。我是科幻船塢,感謝大家的閱讀。您的關注是我每天堅持更新的最大動力。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科學船塢


如果我回答,是城市燒氣對環境、氣候的影響更大,或許會迎來很多口水和謾罵,而且題主的提問也有誘導各位回答燒柴影響更大的意味。

實,則不然。

1.燒氣完全環保嗎?

當然不是,燒氣主要分為天然氣和煤氣兩種。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純度在90%左右,還有一些一氧化碳、硫化氫、乙烷、丁烷、戊烷、二氧化碳等等,燃燒的產物主要是水蒸氣和二氧化碳。

而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燃燒產物主要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典型的溫室氣體!

所以,燒氣完全環保是不存在的。

2.脫離量談影響,是耍流氓。

隨著城市化的進展,人口逐步向城市流動。比如以下數據:

在2000年前,某地區城鎮人口就逐步上升到農村人口的兩倍。隨著城市化的推進,這個比例的傾斜速度在大幅度提升。

脫離量談影響,都是耍流氓,所以說城市燒氣影響低於農村燒柴的結論,是不負責的。

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燒煤氣、燃氣的比例也在提升。

3.溫室氣體只有二氧化碳?

錯!

水蒸氣溫室效應貢獻超過三分之二,甚至更多。

所以,燃氣和天然氣的燃燒產物,都是溫室氣體,這也就進一步增加了城市燃氣對環境影響的“因素”。


不入流的大劉


這種對比本來就是不懷好意,刻意引起口水戰來達到某種目的,具體什麼目的大家應該能猜出來!

有些人總是熱衷於從專業領域去分析,比如燒柴與城市燒氣的化學反應的利用率和廢物排放的多少等等,甚至會有看起來非常專業的數據加以支撐。

但事實上呢?兩者本來就沒有多少可比性,單純地從農村燒柴與城市燒氣的燃燒效率來看,燒氣效率更高,而燒柴由於效率偏低,常常不能充分燃燒,會排出很多濃煙!

但無論如何燒柴是直接取之於大自然,中間幾乎沒有任何環節,直接拿過來就能用,而燒氣呢?需要經過多少環節才能最終達到每個家庭?最開始的勘探,開發,運輸,鋪設管道……每個環節都一定會有很大的能源投入,也不可避免地出現汙染環境的情況!

況且,燒柴理論上是可再生的,而燒氣理論上燒一點就少一點,是不可再生的!對燃氣的過渡開發不單單對地球環境有破壞,對地球地質結構也會有影響,這種影響是長期性的,甚至是不可逆的!

我們的老祖宗燒柴都燒了幾千年了,沒見過對環境有多少汙染,如今環境大氣汙染嚴重了,就拿燒柴說事?故意轉移問題的本質所在?拿燒材與燒氣這種表面性東西做文章?

環境的保護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城市化於環境汙染也不一定非得劃等號,但誰也不能否定過去幾十年我國用犧牲環境來換取城市化和經濟告訴發展的策略,雖然我們不想這樣,但事實上已經發生,我們要做的是轉型經濟,保證環境經濟可持續發展!


宇宙探索


作為一個從小燒柴長的的農村孩子,我有必要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農村燒柴與城市燒氣,哪個對地球環境的損害最小?我認為兩種方式對地球的損害是一樣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對於農村燒柴專家的說法

很多專家將大氣汙染和溫室效應的矛頭指向了農村燒柴做飯。這到底科學不科學呢?我們分開來解析一下,大氣汙染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霧霾,而溫室效應的罪歸禍首就是過量的二氧化碳。


01 霧霾是農村燒柴造成的?

霧霾的等級是由大氣中懸浮的顆粒物多少來劃分的,也就是PM2.5。簡單來說,PM2.5就是可吸入顆粒物,這些顆粒物的直徑都小於2.5微米。那麼,這些小於2.5微米的顆粒物是怎麼來的呢?

PM2.5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自然來源;一個是人為來源。

自然來源簡單來說,就是即使沒有人類存在,依然會產生的,比如風吹地面而起的揚塵、森林的大火(非人為)、火山噴發等等。

而人為來源就比較的複雜了,其中有兩項佔比重較大的因素,一個是工業的廢氣排放,一個是汽車尾氣的排放。

從上面霧霾的成因看,無論是燒氣(天然氣)還是燒柴對霧霾的形成都沒有決定性的因素。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以前農村家家戶戶都燒柴,沒有霧霾,反而燒柴的少了,霧霾卻增加了。而且即使在城市中霧霾頻發的今天,農村依然很少會有霧霾天氣。


02 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是當下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你有沒有發現,今年的冬天不太冷。不僅如此,近些年的冬天都不太冷,而且雪也成為了一種“奢侈品”。除此之外,就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非洲和歐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迎來了史上最熱的夏天,部分地區的溫度甚至高於往年夏天最高溫度超過10℃,而且兩極冰川的融化也成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

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二氧化碳。農村燒柴確實會產生二氧化碳,但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並不只有農村燒柴,因為人呼吸會呼出二氧化碳、石油煤炭等資源的燃燒更是會產生比燒柴還要多的二氧化碳。而且農村燒柴也不是一天不停的在燒,只是做飯時燒一下,但是像汽油和煤炭的燃燒在世界範圍內幾乎就沒停止過,因為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總有汽車行駛在路上,也總有企業在生產。

因此,將溫室效應推到農民的頭上,確實很不像話。只是一味的讓農民不燒柴、不燒煤,是解決不了環境汙染的根本問題的。

燒氣和燒柴的區別

說起燒柴,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烏煙瘴氣。但是,燒過柴的小夥伴都知道,燒柴只是在剛點燃時會有白煙,在燃燒起來後,很少會有煙了。從科學的角度看,木柴中有一半左右的纖維素,纖維素的組成部分是碳、氫、氧的化合物。

而燒氣實際上就是燒天然氣,天然氣其實就是一種氣態的碳氫化合物,它燃燒後依然會出現二氧化碳。這與燒柴其實本質區別並不大。

總結

其實燒柴和燒氣嚴格意義上說都對環境有影響,但是,這兩種方式都不是大氣汙染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想治理環境,從汽車尾氣、工業排放入手要比限制農民燒柴來的更明顯一些。

你說呢?



獵奇動物社


農村燒柴與城市燒氣,哪個對地球環境的損害最小?

燒柴是來自農村的朋友揮之不去的記憶,不僅僅是煙霧瀰漫的小山村,還有對父母家人以及家鄉的美好回憶,當然我們今天不走親情路線,簡單的敘述下以前農村燒木柴但現在大部分柴火灶已經更換成天然氣,對環境的影響哪個更友好一些!

一、柴火灶汙染大嗎?

從人類學會用火以來,木柴一直是人類賴以獲得熱量的燃料,數十萬年以來,似乎從沒出現過環境汙染這種說法,當然這只是經驗值,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是這樣嗎?首先我們來看看木柴的成分:

  1. 碳:49-50%

  2. 氧:45-50%

  3. 氫:6%

  4. 氮:0.1-1%

  5. 另有微量的鈣、鉀、鎂、鈉、錳、鐵、磷、硫等,熱帶木材中還含有部分硅

木材的化學分子可以簡寫為:C47O46H6N,其它一般可以忽略!

根據這個化學成分,木柴燃燒後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其他礦物質會保留在灰分中,成為不錯的農家肥,農村都有將草木灰作為鉀、磷肥的來源之一,而且對環境友好,屬於有機肥之一!

據此來說木柴燃燒對環境非常友好了?其實也不全是,由於爐灶技術水平有限,而且也沒有的排出的煙氣處理,因此在煙氣中含有比較高的一氧化碳和大量的PM2.5顆粒,青木柴燃燒時還伴隨水蒸汽、甲酸、乙酸、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等多種有害物質,因此充分燃燒的和不完全燃燒產生的是兩種不同的煙,後者白色且難散去,並且非常辣眼睛,導致咳嗽與呼吸困難!從這一點來看還是具有比較明顯的環境汙染的。

二、天然氣的汙染大嗎?

天然氣幾乎成了燃氣爐的標配,當然還有液化石油氣等,儘管成分不一樣,但使用方式基本上是一致的,我們瞭解下天然氣的成分:

  1. 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就是我們俗稱的沼氣

  2. 液化石油氣: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打火機中常用的燃料)以及少量其他烷烴了氣體

  3. 煤氣:也有稱為水煤氣的,以生產方式來命名,即水蒸氣通過熾熱的焦炭反應生成的一氧化碳,不過當前民用級已經極少用到,俗稱煤氣灶燒的也是石油氣或者天然氣了。

理論上甲烷燃燒就是水和二氧化碳,而丙烷和丁烷也一樣,一氧化碳燃燒就是二氧化碳,三者燃燒不會產生顆粒物,也沒有難聞的煙塵出現。比如現在的汽車發動機油改氣,改了之後儘管動力有部分下降(氣缸體積一定,油是吸氣噴油,氣是一起吸入,整體可燃性物質總量減少),但積碳根本不用考慮,對於活塞式內燃發動機來講,天然氣是一種理想燃料!沒有有害廢氣,沒有顆粒物,對於民用也同樣非常理想!

三、我們選天然氣?木柴真的一無是處?

但筆者有個問題要提醒下各位,從理論上來看天然氣盡管可以再生,但短期內大規模是不可能了,畢竟這些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富集才能達到開採利用的價值,與石油煤炭資源一樣,未來的趨勢是越來越少的!

另一個問題是木柴的柴火資源難道僅僅只有汙染嗎?我們所沒有考慮到的是如果我們不使用這些木柴,未來它們將以腐殖質的形式返回大地,但在這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溫室性氣體甲烷,這也是我們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

不過有一個方式可以將兩者完美結合起來,即解決天然氣無法大量生成,還解決有機物腐爛產生大量溫室氣體!這就是當年風靡一時的沼氣池,對於小規模利用,沼氣池成本高效率且低,因此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中國農村推廣失敗!這需要大規模利用才能體現出經濟價值,比如歐洲德國在這方面處理的極為優秀!

德國某沼氣處理工廠,巨大的沼氣池直徑超過數十米,可以將附近的有機垃圾無害化處理併產生沼氣供燃氣輪機發電或作為沼氣動力汽車使用!

有機物綜合利用的流程,這樣才能將汙染消除於無形,並且還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德國的沼氣動力汽車,無論是從歐洲還是全世界來看,德國無論在沼氣使用比例還是增長率都名列首位!

2007-2012歐洲沼氣工程增長,德國是第一位的!在這方面我們確實可以參考一二,畢竟每一個城市都有大量的菜場,產生的有機垃圾不計其數,而且在種植基地產生各種擇菜後丟棄部分,腐爛後都是汙染,而且白白浪費實在可惜!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燒氣相對於燒柴而言,當然是燒氣對地球環境的影響小。當然這裡指的是空氣汙染。在溫室效應日趨嚴重的今天,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樣重要。

燒氣基本對環境基本上無汙染

燒氣一般燒的是煤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和沼氣,他們燃燒時一般很充分,並不會像柴草那樣產生巨大煙塵。目前城市主要是燒天然氣和罐裝的液化石油氣。

天然氣和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是丁烷C3H8和丙烷C4H10,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從化學成分上就可以看出,他們燃燒後的產物主要就是二氧化碳,根本不會對環境產生什麼危害。

燒柴的危害較大,會產生大量煙塵

在北方的冬天,由於取暖需求旺盛,特別是在農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要燒木材取暖。北方的冬天霧霾特別嚴重,這就是主要汙染源之一。特別是在那種盆地地區,天氣乾燥少風少雨,情況就更加嚴重。

木材主要含有碳、氫、氧,以及含有氮、磷、鉀、硫等元素。由於木材中一般或多或少都會含有水分,特別是那種溼柴,很難完全燃燒,就會產生大量的煙塵。我們看到煙囪中冒的那種白煙其實就是大量水汽以及固體小顆粒、有毒有害氣體構成的混合物,是PM2.5的來源之一。

在北方農村生活久了,如果細心點,你就會發現,那種疏鬆的幹木材燃燒時,基本上不會產生什麼太大的煙塵。由此可見木材的密度越大,含水量越高,不完全燃燒的成份也就越多,產生的煙塵也就越大。

在古代富人家裡用的木炭,就是由密度高的木材在密閉環境中加熱脫水碳化而來,由此產生的木炭就可以在室內燃燒而不產生大量煙塵。以前也有燒木炭的,現在管理的比較嚴,沒那麼多了。


燒柴時還會產生各種少量有毒有害氣體,北方農村喜歡煙燻臘肉,如果長期大量使用的話,就很容易產生致癌。當然這個也看個人身體狀況,並不是說一定會得癌症。由於經濟限制,就是這麼個狀況,儘量不要長期食用太多煙燻臘肉。

是什麼造成了霧霾?

在古代是沒有霧霾的,那麼為什麼現在有霧霾?主要還是人口暴漲,龐大的需求必然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影響。


除了農村燒柴之外,在城市地區大量燒煤也會造成很大的汙染。汽車尾氣也佔了一個大頭,還有需要大量排放廢氣的工業生產,除此之外還有建築施工等原因。

從現實觀察來看,農村基本上很少有霧霾,霧霾還是主要集中於城市上空,這與城市人口密集有很大的關係。人多了,排汙量也大,自然空氣汙染更嚴重。

由此可見,不能把霧霾的源頭都怪在燒柴上面。


現狀

由於經濟條件所限,在一些小城市還在燒煤,農村很多都還在燒柴。由於國家的大力推廣,部分農村地區在大力新建沼氣池,不過目前效果並不良好,有些都被棄用了。

(正在建設中的沼氣池)

除了無人區以外,全國99%以上的地區基本上都通電了,有些人可能覺得為什麼農村不直接用電?這主要是受限於經濟條件。山上的樹木本來就多,燒柴只是費一些力氣,若是用電每月就要多花上幾百元,農民的收入本來就微薄,這無形中增加了一筆負擔。有些地區的電壓也不是太穩定。

農村居住比較分散,天然氣管道鋪設成本較高,因此並不實用。不過有些農村地區比較富裕的,現在也開始使用罐裝的液化石油氣了,但目前依然是少數,還是燒柴和燒煤的比較多。

目前農村基本上都禁止焚燒秸稈,國家也在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比如純電動汽車,用以緩解日趨嚴重的汙染問題。

總結

由此可見,燒氣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不過經濟所限,燒柴在農村還是廣泛存在的現象,目前並不能一竿子打死。其次農村燒柴也主要是用於取暖做飯,需求量並不是太大,一般也只是用的樹木的枯枝和農作物的秸稈,因此並不會對林地保護造成什麼影響。

未來要想改變這一現狀,除了技術進步以及新能源的成本下降以外,還要政府大力推廣補貼。整個社會共同努力,大家才能過上無汙染的新生活。


本文由科學探索菌創作,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如果大家有更多精彩見解,歡迎轉發評論。您的點贊,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關注我,可以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科學探索菌


拋開其它,純學術角度來說,當然是燒氣更環保,汙染更少。

很多人都懷念小時候的炊煙裊裊,每當看到煙筒裡面的煙氣上升,老遠就知道距離開飯的時間不遠了。有時候會幫助爸媽燒鍋,火剛起的時候,廚房會滿屋子的煙氣,燻得人睜不開眼睛。後來有了抽風機,煙氣聚集的少了點。雖然那個時候生活條件辛苦了點,但是回憶起小時候燒鍋的情形,仍是十分懷念:冬天的時候,坐在灶臺邊上,燒著活,烤著紅薯,暖著身子,別提多愜意了。可惜,這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而現在的農村,也基本上不讓少柴火了。很多地方都是用的是煤氣,現在好像也都通了天然氣了。

燒柴禾汙染確實比天然氣要大。我們都知道柴火其實就是生物質,主要是碳氫化合物組成,這些物質如果氧氣充足,可以充分燃燒的話,那麼最終會變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是,理想中的充分燃燒幾乎不可能出現,所以我們燒柴禾的時候,就會出現煙氣,這些煙氣就是一些微小的沒有燃燒的顆粒物或者碳化的一些顆粒物,加上水蒸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甚至一些芳香族化合物混合而成的。而我們都知道PM2.5,一旦顆粒小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通過呼吸道進入肺部,甚至進入我們的血液,從而誘發疾病。

生物質燃燒的過程十分複雜,裡面會發生很多化學反應,特別容易生成一些芳香族的化合物,比如我們用柴禾燒鍋,過低會留下一層灰,這層灰就是碳化的一些類似於石墨烯的物質。蠟燭灰大家都見過,蠟燭灰產生的原因就是燃燒生成一些列芳香族化合物然後再碳化為石墨烯的結構。所以,大量燃燒生物質會產生嚴重的環境汙染。以前每到秋天,都會把小麥秸稈燃燒,燃燒的好幾天內天都是灰濛濛的,就是因為燃燒產生了大量的顆粒物和粉塵。還有森林失火的時候,也會產生大量汙染。

相對於柴禾來說,天然氣就清潔的多了。天然氣就主要成分就是甲烷,甲烷不論充不充分燃燒,都不會產生顆粒物,也不會產生煙塵,燃燒的結果就是二氧化碳和水,了不起混點一氧化碳。所以說,城市燒氣,一是安全,而是汙染少。如果城市農村都燒柴禾,在加上工業汙染,那麼我們真的沒法活了。


科學探秘頻道


燒柴與燒氣,誰最汙染環境,我是一位農民,談化學知識,我不懂,但我可以想象一下。在封閉的屋裡燒柴時,人民感到嗆人。超過一定時間。人就會設法跑出來,因為太嗆人了。如果在封閉屋裡加上氣。我想人就會不知不覺中死去。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雖然燒柴煙霧燎擾,但是比看不見的氣,安全多了。

另一方面看,自然界的能源,應該最無汙染的是太陽能,水能,風能。因為它們取之不盡,真正對環境沒一點汙染,除了這三樣外,應該是柴草了。雖然產生汙染,但是它產生的二氧化碳是作物吸引的氣體,與動物的相互補充,所以地球生存到今天,也沒有看見烏煙瘴氣的天氣,而是工業化加快霧霾的天氣。

我們再來想一想,氣是怎樣產生的,氣可以分方兩大類,一是天然氣,另一種是煤氣,大家都知道天然氣是開採的,那麼怎樣開採。開採是否產生汙染,提練是否產生,從開採,生產,運輸,到家庭使用是否就不會汙染呢?不能只盯著用的過程,就是用的過程是否產生汙染,我看還是值得研究的。

而柴草怎麼產生的,大家都應該知道,農諺說的好,樹長千年當柴燒,就是歷史[說柴草就是燒鍋的,如果柴草不燒鍋,也是會爛在地裡的,實際上也是汙染,只是看不見而已。

從上面我的看法,我想專家就不要想點子賣氣了,城裡人燒氣,農村人燒柴,都順其自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