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電影行業如何自救?於冬、尹鴻 、陳思誠等“雲會談”支招



疫情下電影行業如何自救?於冬、尹鴻 、陳思誠等“雲會談”支招

2020年3月26日上午,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工作委員會召開了“電影行業應對疫情影響”專題網絡會議。會議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主持,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於冬,著名導演、演員、編劇陳思誠等人參加會議。

疫情下電影行業如何自救?於冬、尹鴻 、陳思誠等“雲會談”支招

與會嘉賓圍繞疫情對行業造成的影響、行業自救、政策扶持、後疫情電影發展等業界廣泛關注的話題各抒己見,群策群力,表達了業界各領域應對疫情衝擊、謀劃未來發展的深度思考和真知灼見。

全面評估疫情對行業產業造成的影響

大家談到,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猝不及防,給經濟社會造成全方位的衝擊和影響,電影行業首當其衝。

劇組停擺、影片撤檔、影院關閉,從生產製作到發行放映,電影全產業鏈遭受波及,電影市場迅速從火爆預熱降到“冰點時刻”。2020年春節檔期票房收入,從市場預測的80億元,直降到不到2400萬元,加之後期影院復工、電影復映的不可預測,預計將對全年的電影票房造成巨大損失。

企業面臨資金鍊斷裂的巨大風險,對終端院線而言,剛性成本除場地租金、員工薪資外,還包括設備按揭貸款、春節檔運營貸款等分期支付款項,停業影響難以估量,尤其是一些小型連鎖影院,資金鍊斷裂難以避免。對中上游影視公司來說,製片和發行前期投入巨大,通過春節檔票房收入回籠資金成為泡影,現金流短缺、貸款利息等費用累積,對許多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資金儲備提出嚴峻考驗,嚴重影響復工復產。

整個行業未來的生存難題在於觀眾消費習慣的重建及消費心理的引導。疫情衝擊導致觀眾對影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存在安全擔憂,大面積恢復觀影人次尚需時日,在家線上觀影可能成為部分觀眾首選。

疫情過後“爆發性觀影”出現的可能建立在兩個基礎之上:一是疫情結束大眾恐慌心理消退;二是有足夠好而多的內容做支撐。需要引導觀眾消費心理,從而撬動第一波次觀眾走進影院,這不僅取決於影片和檔期的熱門程度,更依賴觀眾疫情傷痕的撫平、對影院信心的恢復、娛樂消費心理阻礙的消融等內部因素。

立足實際,積極應對,堅守行業初心

與會嘉賓紛紛談到在疫情爆發期間,為應對沖擊、抗擊疫情所作出的積極努力。

中國電影家協會配合中國視協製作了《堅信愛會贏》MV,向湖北一線捐贈口罩等防疫物資,聯合央視拍攝保護野生動物公益廣告等。深入開展“疫情對電影行業的影響及對策建議”調研工作,面向電影投資、製片、後期製作、營銷、發行企業、院線影院和部分地區電影主管部門,瞭解相關情況,分析研判形勢,總結梳理經驗,研究對策建議,為下一步恢復行業信心,重構產業格局,重回健康軌道,做好充分準備。各大影視公司也積極採取行動抗擊疫情。

胡智鋒教授在會上分享了疫情對整個電影教育行業的影響,從藝考招生到學生畢業,整個教育環節被打亂,畢業、招聘、考錄等相關工作都面臨巨大難題,同時電影節、論壇、學術活動都無法如期舉行。

對此各大高校積極開設網課,擴大校外服務用戶範圍,積極開放文獻資源,方便學生在家中查閱學校圖書館數字文獻,為畢業生提供線上就業指導,開展網絡招聘活動等。這些靈活機動的形式,為疫情期間人才教育和培養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徑。

為恢復行業健康發展群策群力

交流中大家感到,面對如此重大的疫情衝擊,提振行業士氣,恢復行業信心,重構產業格局,需要全行業電影人堅守初心,共克時艱,更有賴於各級政府管理部門和行業協會在政策扶持和資源協調上統籌謀劃,傾力幫扶。

一是返還專項資金,減輕經營壓力。對於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以下簡稱電影專項資金)的徵收使用管理,於冬建議2019年上繳的專資儘快返還,以緩解企業現金流緊張、資金緊缺的困難局面。陸紹陽教授建議減免未來一段時間電影專資徵收,或將專資徵收比例調低一個百分點。

二是出臺優惠政策,減免企業稅收。多名企業代表建議政府在稅收方面加大優惠力度,對於企業所得稅、增值稅進行減輕或免予徵收。

三是鼓勵優質創作,合理排片佈局。趙海城建議,制定相應的排片方案,並對第一波次上映的影片給予合理補貼。陸紹陽教授表示,要鼓勵創作,增強電影人的信心,內容生產方面更要解放思想,借鑑同類優秀類型片創作經驗。

四是統籌線上線下,維護行業規則。面對互聯網的漸次融入,應該正確看待互聯網對電影的影響,積極引領電影行業與互聯網的良性互動。饒曙光認為,要發揮互聯網的優勢,使網絡平臺的新生力量成為電影發展有效的補充和增量。徐天福建議,明確各類放映終端與院線影院放映內容之間窗口期界限,監管網絡播放平臺的收益,完善行業規範制度。

五是整合行業資源,靈活應對風險。陳思誠表示,希望行業能夠集中優勢資源,在行業整合的過程中加強電影的頭部效應。一些企業代表談到,要通過升級電影盈利模式來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加強電影的衍生品及後產品開發,使院線逐漸走向精細化的發展方向,有效提高對市場風險的抵禦能力。

六是扶持公益放映,恢復觀影習慣。徐天福建議,可以通過票補、消費券等方式拉動觀影人次增長,刺激觀影需求,恢復觀影熱情。陸紹陽教授建議,大力扶持公益放映,幫助觀眾建立信心,恢復觀影習慣,為電影市場重新繁榮注入活力。

展望未來,為推動中國電影后疫情發展篤定前行

討論中大家談到,對中國電影來說,疫情的影響和衝擊前所未遇,破解難題、走出困境,需要克服巨大的困難,付出艱辛的努力。應對重大疫情衝擊,也為電影行業結構性重組,電影生態深層次演進,產業佈局進一步整合,提供了新的機遇和窗口。

為促進電影產業回暖及儘早復工復產,各地都推出了有關優惠政策,國家電影局更是在統籌規劃、積極有序推動抗疫電影的組織拍攝。中國電影一定能夠在逆境中堅守初心,在挫折中昂揚奮進,早日走出低谷,恢復健康發展,開創新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