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羅源鮑魚醞釀突圍

福州新聞網4月2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鄭瑞洋 通訊員 黃益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羅源鮑魚產業遭遇危機,因為它90%以上的銷量流向餐飲業。賣出去就是虧本,不賣就要不斷投入資金——羅源養殖戶面臨兩難困境。他們將如何突圍?近日,記者展開了調查。

疫情之下 罗源鲍鱼酝酿突围

鑑江鎮養殖戶復工復產。

困境:

疫情之下鮑魚降價 有養殖戶未賣一斤

3月31日,在羅源縣鑑江鎮的“海上牧場”,養殖戶陳森、陳林兄弟正在給鮑魚喂餌料。

“往年二三月份正是鮑魚的銷售旺季,通常能賣出10萬多斤。今年受疫情影響,一斤也沒賣。”陳森告訴記者,他們兄弟倆養殖鮑魚已經超過20年,目前養殖規模超過2萬籠、近30萬斤。

鮑魚作為高檔海鮮,90%以上銷量流向餐飲業。自從疫情暴發後,全國餐飲業停擺,鮑魚價格持續走低。與平常相比,目前鮑魚每斤價格下降30元左右,已經低於成本價。

陳森兄弟倆捨不得賤賣。“鮑魚現在賣出就得虧本,只能繼續養在海里,打算等待餐飲業復甦,價格回升後再賣。”陳林說。

跟陳林想法一樣的養殖戶不在少數。海上養殖業是鑑江鎮的支柱產業,以鮑魚養殖為主。據2019年統計數據,鑑江鎮海域共有近10萬個網箱,從業人員超過2000人。

然而,養殖戶要“耐住寂寞”卻不容易。鮑魚滯銷,意味著沒有資金回籠,繼續養殖則需要不斷投入資金。陳森告訴記者,他們的漁排每月工人工資、餌料等成本將近40萬元。現在正是放苗季節,還需要一大筆資金,資金只出不進,壓力非常大。

“一些養殖戶承受不了成本壓力,只能虧本賣。”鑑江鎮政府工作人員說,如果不解決資金困難問題,鮑魚養殖戶的損失在所難免。

支持:

私人訂製“鮑魚貸” 解養殖戶燃眉之急

鮑魚養殖是一個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行業。為了解決養殖戶生產經營融資難、擔保複雜等問題,鑑江鎮黨委、政府於2018年和鑑江鎮農信社合作,為養殖戶私人訂製,推出“鮑魚貸”。

疫情之下 罗源鲍鱼酝酿突围

鑑江鎮農信社工作人員上門為養殖戶提供“鮑魚貸”服務。

疫情期間,“鮑魚貸”的作用越發顯著。“我剛順利貸款30萬元,利率比普通貸款利率低不少,幫我解了燃眉之急。”陳林說,有了這筆貸款,他才能繼續養鮑魚。

“‘鮑魚貸’的初衷是專門幫助養殖戶降低融資成本。我們在對養殖戶生產規模、養殖情況進行評估後,推出多項優惠政策,降低貸款利率。”鑑江鎮農信社主任方雪華介紹,去年鑑江鎮農信社向913戶養殖戶發放了9125萬元貸款。疫情期間,鑑江鎮農信社及時升級“鮑魚貸”,推出了“戰疫支農貸”,年化利率低至4.55%;還推出了“農e貸”“普惠金融卡”“小微貸”等線上業務申請渠道,全線上貸款限額由5萬元提高至10萬元。

“鮑魚貸”辦貸效率高,疫情期間幫了大忙。養殖戶只要向銀行提交相應的材料,5個工作日即可通過審批,續貸辦理只需3個工作日。

“得益於‘鮑魚貸’的成熟機制,僅1月至今,鑑江鎮農信社就發放鮑魚貸283筆,發放金額2697萬元,為養殖戶渡過資金難關提供了有力支持。”方雪華說,鑑江鎮農信社今年計劃發放“鮑魚貸”1.2億元。

為了解決養殖戶擔保複雜等問題,鑑江鎮農信社還主動上門服務,一對一為養殖戶設計貸款方案,信用積分達到一定標準的養殖戶可申請免擔保貸款。

“我正在請農信社幫我們評估,給我們一筆新的貸款,幫我們渡過難關。”陳森說。

破局:

危和機同生並存 倒逼行業設法突圍

疫情是一場大考,既讓鑑江鎮的養殖業受到衝擊,也逼著行業想方設法突破困境。

為了溢價賣出鮑魚,陳森和其他養殖戶多次商量後,決定聯合推出凍鮑。利用鑑江鎮當地的加工廠進行加工後,凍鮑將被運往福州、寧德等地的超市銷售。

“第一批2噸正在加工,希望能為鑑江鮑魚銷售打開新局面。”陳森說,原先鑑江鎮的鮑魚銷售渠道單一,由養殖戶賣給中間批發商,批發商再賣到餐飲酒店,缺少深加工與附加值。疫情讓陳森等養殖戶探索延伸鮑魚產業鏈,提高鮑魚的附加值。

疫情防控,也成了規範漁排管理的契機。“我們進行網格化管理,組織聘請20名工作人員,在海上不間斷巡邏。”鑑江鎮黨委書記辛捷說,他們還計劃給每個漁排製作一個二維碼,錄入漁排所有人員的信息,讓漁排也有“戶口簿”,讓管理更加高效。

“這次疫情讓我們意識到,海上養殖業要想克服外部風險,必須加強產業自身的競爭力。下一步,我們計劃對接相關部門和機構,加大對養殖戶的培訓,在鑑江鎮逐步探索科學養殖、深海養殖。”辛捷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