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有個漫川

商洛,有個漫川

漫川關,是歷史上名符其實的朝秦暮楚之地。在這裡生活的人們經商有道,耕讀有方。歷史的滄桑留下許多鮮為人知的處事哲理。在秦楚爭紛的戰國時期,被秦楚二國交替統治的漫川百姓,為了生存,在楚人得天下時就說楚話、穿楚衣,辦楚事;當秦人得天下時就用同樣的方法同秦人和睦相處,共話春秋歲月。白天說秦語、穿秦衣、行秦禮。晚上易楚幟、唱楚歌、循楚俗,是“朝秦暮楚"這個典故的最好註腳。

到漫川攬勝。從國道G345上福銀G70高速向南行駛,屁股還沒坐熱,便可看到路邊的標示牌上“漫川關”三個大字映入眼簾。看手錶,汽車居然行駛一刻鐘時間。這就到啦?也太神速了吧?些許,是眼中的風景如畫和心情平靜如湖的緣故吧!

環顧四周被秋風染成五彩斑斕的山巒,清新的空氣夾雜著樹脂清冽的淡香沁人心脾,舒緩和清爽從全身流淌而過,幽靜和安寧也隨之撲面而來。

不由得我有一個念頭:這次來多住幾日,要深入瞭解這裡的風土人情和風俗習慣,完全融入這個古樸而神秘的小鎮,做一個“沾泥土、帶雨露、冒熱氣”的鄉下人。或許會在這裡搞一點投資,也好找一個合適的理由,往返於這風光如畫的山水間。然後再…再安一個家。嘖嘖!總之,是對眼前美景多了一份貪婪的慾望。

正值深秋,山中自然景緻勃發出亮麗的生命。修竹連綿,山嵐盡染,茂林蓊鬱。五彩的海洋盪漾出波浪的層次,鵝黃、翠綠、淺綠、血紅間或也會夾雜各種不同的植物和年代有久遠的老樹。淡褐、深紅、嫩黃、澗中甘泉涓水潺潺,白雲變幻悠悠漂移,陣陣秋蟲起伏吟唱……這一切匯聚成五顏六色的立體油畫,營造出"清、靜、綠、涼”的獨特意境纏繞著左右,醉而忘歸。

為了儘快沾上這裡的“仙氣,”也能更好地瞭解漫川古鎮動人的前世今生,便和周圍的居民攀談起來。

漫川關古稱“豐陽關”、“豐陽川"。該鎮早年水旱碼頭賈商雲集,交通發達,人口稠密。呈現出“水碼頭百艇連牆,旱碼頭千蹄接踵”的景象。東連石佛寺鄉,南與湖北省上津鎮接壤,西與南寬坪和蓮花鄉相連,北與法官鎮為鄰。處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隘口。由於地勢險要,歷來是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在此設關置戍,素有“秦楚咽喉”之稱。

原來,古時漫川關有鎮街兩處。一是金錢河畔的水馬頭街,被當時譽為“小武漢”。沿金錢河邊蔓延一華里長的明清街一一“蠍子街”,主要功能是接待來自四面八方的船幫客商。二是鎮政府所在地姓旱碼頭明清街,兩條街中間各著靳家河、如意山,相隔一華里。水碼頭坐落在薄嶺金錢河一東,以“環流太極”和“靳金交匯”兩大奇觀聞名遐邇。

據《十六國春秋》記載,前秦始皇二年,苻菁於漫川關置荊州,“通關市,招遠商,引進江南奇貨,購買弓竿漆蠟,國用充足,異賄金積。”

我們踏上漫川的石徑時,瓦藍瓦藍的天空雲帶飄緲,秋日高照。快看!一架紅白相間的旅遊直升機低空盤旋,飛轉的螺旋槳劃出一圈圈美麗的弧線,給這深邃而古樸的小鎮增添幾分開放的現代元素。漫步在古道上的遊客悠然自得,倘徉在厚重的古風和涼爽的秋風裡。金錢河畔,芳草萋萋依水,堅楊軟柳拂岸。碧綠碧綠的湖面上游艇來回穿梭,歡聲笑語起伏,鴨鵝結隊嬉戲。遊客們在這裡盡情地感受著“海陸空"的立體體驗。

鴛鴦戲樓俗稱“雙戲樓”,是漫川古鎮明清建築群的標誌性古建,也是中國唯一一座連壁式雙戲樓。始建時清朝光緒十二年(1886年),它坐西向東總面積為260多平方米,戲樓分為南北兩樓。南戲樓為馬王廟戲樓,高11.88米,單簷歇山式山頂飛,四闊三間,11.2米高,進深9.64米。藻井用旋式簷軒刻頂,中飾八卦太極圖。劇目以漢劇為主,又稱“漢陽樓"。北戲樓屬關帝廟戲樓,高11.79米,為九脊重簷歇山頂,面闊三間,13.1米,進深九米,藻井為八角形。劇目以秦腔為主,又稱其為“秦腔樓。”南北兩座戲樓連在一起,因此被稱為"鴛鴦戲樓。”

每逢農曆二月二、五月五、九月九、春節等重要節點,戲臺上:

南腔北調南北情,

生旦淨醜秦楚聽。

行兩三步遍天下,

看五六人百萬兵。

看臺下:

男女老少著盛裝,

一剛一柔細端詳。

華陰老腔荊州鼓,

幾多歡喜幾悲傷。

每逢此時,萬人空巷。一嗓嗓聲情並茂的唱腔,彷彿穿越歷史時空的隧道,又回到了漢唐盛世的崢嶸歲月,回放出千年帝國的繁榮景象。那一曲曲秦腔漢劇唱出了千年農耕文化的古樸風情,也伴隨著勤勞善良的人們,度過了多少春夏秋冬的悲歡離合。

古鎮漫川。豐盛的“盛宴”管飽:擁抱自然有八大景觀;探秘尋古有八大古蹟;品味美食有八大硬件;體驗民宿有鄉村木屋;旅遊觀光有十里畫廊……

如果你和我一樣,動了到漫川安一個家的心思,一定是因為古建古風古韻!因為在這裡,它擁有別處沒有的別緻與風景。

(J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