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花矢车菊,但德国还盛产琥珀却鲜为人知!

有不少人知道德国的国花是矢车菊,但是鲜有人知德国的国石是琥珀;不少人知道欧洲盛产琥珀,却鲜有人知德国其实也是主要的琥珀的产地之一…

世界上最大的琥珀产地为欧洲的波罗的海,从海上飘来的琥珀,称之为“海飘”。大部分人只知道丹麦海飘是最好的波罗的海琥珀蜜蜡原石,但是如果你仔细研究下地图就会发现,德国的海岸线跟丹麦相连,按国境划分出产海飘料的沿海地区德国比丹麦多。海飘料产量比丹麦高。大家熟知丹麦料而未闻德国料是因为先今丹麦有几个世界闻名的琥珀首饰品牌,比如琥珀屋。而德国的琥珀加工早在七八十年代就没落了。所以以后再遇到所谓丹麦料极有可能产地是德国。琥珀蜜蜡矿来自距今6000万~3000万年前地下水位较低的蓝泥层,多为海珀。海珀和地壳升降有关,地壳升降致使大量琥珀蜜蜡长期漂浮于海上或被海水拍至浅滩。

德国国花矢车菊,但德国还盛产琥珀却鲜为人知!

(红点为波罗的海,Deutschland是德国,在德语中波罗的海Ostsee意为“东海”)

由于海浪的冲刷,质地轻盈的琥珀会被冲刷到海滩上,每年都有数不胜数的人来到德国北部的海岸边,像“淘金人”一样,从沙粒中寻找琥珀的踪迹。世世代代居住在海边的渔民家中,多多少少都会收藏一些琥珀。

德国国花矢车菊,但德国还盛产琥珀却鲜为人知!

(一位德国琥珀“淘金者”找到一块蜜蜡,蜜蜡从地质与成分上说,与琥珀是一种东西,只是把不透明的琥珀称为蜜蜡。)

而在德国境内也有琥珀产地。小镇比特费尔德Bitterfeld虽然总面积不足3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一万五千人上下,却是德国重要的内陆琥珀产地。在国内琥珀圈内,将产自此处的琥珀称为“比特料”。

德国国花矢车菊,但德国还盛产琥珀却鲜为人知!

比特菲尔德有一座盛产琥珀的湖泊,叫做Große Goitzschesee,也被戏称为“琥珀湖”。而上图中在湖边建造的19世纪宫殿式建筑,现在被当做酒店使用,为前来琥珀湖游览的游客提供一个优雅的落脚地。

德国国花矢车菊,但德国还盛产琥珀却鲜为人知!



比特菲尔德地区产的琥珀,多蜜蜡为主(蜜蜡属于琥珀的一种,不透明的琥珀称为蜜蜡),质地平整正宗的鸡油黄蜜蜡产量最高。

德国国花矢车菊,但德国还盛产琥珀却鲜为人知!

(图为比特菲尔德蜜蜡原石)

德国国花矢车菊,但德国还盛产琥珀却鲜为人知!

(打磨过后的蜜蜡)

虽然德国盛产琥珀,但是被作为国石,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在德国的产量高,这与德国几百年间,人们对于琥珀的热爱,进而产生的“琥珀文化”有关。


在德国,琥珀曾经一度比金子还贵重,并且被国民称作“来自北方的金子”。在这里不得不提及一位琥珀的狂热粉丝——第一位普鲁士国王腓特列一世,他建造了曾在18~20世纪间一度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琥珀宫。

德国国花矢车菊,但德国还盛产琥珀却鲜为人知!

(真正的琥珀宫已经遗失,或在二战中被炸毁,上图为用同等材料建造的仿琥珀宫,一样是美轮美奂,金碧辉煌。)

1701年,第一位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为了给他的王后一个豪华的居所,因而在柏林的夏洛特堡宫内命人建造了这一奢华宫殿建筑。著名建筑设计师安格拉·舍鲁特(Andreas Schlüter)受命设计了这一建筑。并由多国的著名工匠对其进行了装修。最终成型的建筑内部镶嵌了大量的黄金和宝石,风格上颇似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由于建筑内部最主要的装饰材料为当时价格极端昂贵的琥珀,因此该宫殿得名琥珀宫。

1716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访问普鲁士,与当时的新任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相见恨晚,并对这座宫殿赞不绝口。腓特烈·威廉一世并不像其父亲那般喜好富丽堂皇的宫殿,便大方的将这座宫殿作为礼物送给了彼得一世。在琥珀宫的帮助下,普鲁士和俄罗斯结成了联盟,共同对抗瑞典。琥珀宫先是放置在俄国的冬宫。之后,便被放置在圣彼得堡郊外的叶卡捷琳娜宫内直到1941年;并在前苏联时期一度成为旅游胜地。

德国国花矢车菊,但德国还盛产琥珀却鲜为人知!

(墙壁上布满了琥珀)

在现代的德国,琥珀依旧是受国民喜爱的珍宝。在流动的古董市场上,最多见的商品,便是各种各样的琥珀饰品。你若是来到了德国,可别忘了淘两块回去哦。

(下图皆为作者在逛古董市场时,拍摄的琥珀商品)

德国国花矢车菊,但德国还盛产琥珀却鲜为人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