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能夠救我,為什麼不救我?”15歲少年留下三封遺書自殺

校園霸凌,是家長們最不願意見到的,同時也是很多家長不願意相信的。有的家長是不相信自家孩子能夠幹出傷害別人的事情,而有的家長則是認為,自家孩子沒理由讓別人欺負,別人不可能毫無理由的欺負孩子。

結果,由於家長們的干涉不及時,有的孩子留下了一輩子的心理陰影,還有的孩子,絕望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個來自青海省互助縣威遠初級中學的15歲男孩小陶,在一個六一兒童節,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件事在當地鬧得沸沸揚揚,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孩子想不開呢?

“媽媽,你能夠救我,為什麼不救我?”15歲少年留下三封遺書自殺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從小陶留下的三封遺書中,可以明確地看出答案,元兇就是“校園霸凌”。因為再也忍受不了同學的欺負、凌辱,所以絕望之餘,他選擇了以自殺的方式來得到解脫。

小陶的三封遺書,讓他的父母陷入了無止境的懊惱、後悔之中,原來,小陶早就有了異常的表現,他屢次逃學,不願意去學校,可是他們作為父母,不但沒有深究,反而責怪兒子不聽話、不學習,結果才造成了今天的悲劇。

如果全世界當父母的能多給孩子一點關心,多關注一點孩子的想法和生活,永遠堅定地站在孩子的身後,那麼很多遭受校園霸凌的孩子,或許不會走上絕路,或許還能有一個嶄新的人生,可是,很多家長似乎都忽視了這一點。

什麼是“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又稱學校欺凌,是指發生於校園中的孩子們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包括肢體或言語的攻擊、人際互動中的抗拒及排擠、類似性騷擾般的談論或對身體部位的嘲諷、評論和譏笑。

“媽媽,你能夠救我,為什麼不救我?”15歲少年留下三封遺書自殺

校園霸凌主要以什麼形式進行?

1、“傳”

傳謠,通過莫須有的謠言來傷害一個孩子,進行語言暴力,這種行為,也是校園霸凌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

2、“罵”

辱罵、中傷、指責,也是校園霸凌常見的套路,這種方式,雖然不會有身體上的直接傷害,但對於孩子的內心傷害重大。

3、“打”

直接對孩子的身體進行毆打、傷害,比如扇巴掌、拳打腳踢等行為,很多孩子因此受傷,輕傷重傷的都有,非常可憐。

4、“嚇”

以恐嚇、威脅的方式,強迫孩子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如果不聽話,就會遭受其他更嚴重的傷害。

5、“毀”

不經本人同意,隨便毀壞這個孩子的私有物品,這種方式,也是校園霸凌的常見套路。

孩子遭受校園霸凌,家長應該怎麼辦?

1、確認事情的真實性

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確認事情的真實性,防止弄錯或者小題大做,導致一場烏龍。

當然了,如果最終確認事情的真實性,發現孩子的確遭受了校園暴力,家長決不能坐以待斃,應該採取後續措施保護孩子才對。

2、多關心孩子

凡是遭受過校園暴力的孩子,身心上都會受到巨大的傷害,而且還可能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最嚴重的情況下,孩子還會因此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來。

因此,為了孩子好,家長們生活中一定要多多關心、陪伴孩子,照顧孩子的情緒,一旦發現孩子被暴力對待了,家長第一要做的,就要安撫孩子的心理,給孩子力量。

3、跟學校或者施暴者家長交涉

孩子受到了傷害,家長先要安撫自家孩子的情緒,其次還要解決施暴者的事情,否則難保對方不會變本加厲。

學校以及老師,肯定是有責任的,然後就是施暴學生的父母,家長應該著重跟這些成年人交涉,尋求最合理的解決方式,以便能夠徹底根除後顧之憂,這樣孩子才不會繼續被欺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