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多雲及混合雲管理,聽聽16位CIO以及8家雲服務商怎麼說!

前言:在企業數字化轉型趨勢的推動下,上雲幾乎是大多數企業的必經歷程。那麼,企業該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如何走好上雲的第一步?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雲服務解決方案,用戶該如何選擇?目前,市場上有哪些好的方式方法可以解決企業上雲的痛點問題?尤其在紛繁複雜的多雲以及混合雲時代,到底有哪些有效的工具或者平臺可以利用?儘管,雲計算的發展已進入深水區,但大多數企業還是“一片懵”的狀態。本文通過16位CIO以及8家雲服務商的自述,還原企業上雲的真實現狀,希望能給更多企業帶來參考價值,在實際業務開展過程中,能少走一些彎路!

佈局多雲及混合雲管理,聽聽16位CIO以及8家雲服務商怎麼說!

  從大概十年前開始,企業就在推動上雲計劃。現在,十年過去了,在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公有云、私有云的界限正在變得模糊,大家一致認為多雲及混合雲更適合企業業務現狀。在本次參與採訪的16位CIO中(隨機採訪),94%的企業都面臨多雲以及混合雲問題,只有1家企業因背景特殊,只用本地IDC。

  有意思的是,並非所有的企業都在使用阿里雲,其他各家雲的使用已呈百花齊放的狀態。在此次採訪的所有用戶中,選用阿里雲的廠商最多,有5家。選用其他雲廠商的數量為1-2個,涉及的企業有:騰訊雲、華為雲、AWS、微軟Azure、天翼雲、聯通雲、VMware、百度雲、京東雲和海爾雲。從用戶的應用狀態來看,我們已真正進入多雲時代。

  問題是,什麼是多雲?混合雲又如何定義?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

  根據Gartner的定義,多雲是指企業同時擁有兩個或多個雲計算平臺,在部署的時候可能會使用公有云、私有云或兩者的某種組合。而混合雲概念相對寬泛,不只包括“公有云+私有云”,還包括“公有云+IDC”,整體上是混合架構的都屬於混合雲。不管是多雲還是混合雲,本質上都是信息技術發展的結果。尤其在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加的今天,企業更希望藉助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降本增效,快速推進數字化轉型進程。

  那麼,走到今天為止,雲計算到底在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征程中扮演何種角色?在理解多雲以及混合云為什麼出現之前,我們先來看下雲計算發展現狀!

  雲計算是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加速器”

  通過採訪來看,雲的價值已基本得到大家的認可,大部分人對雲計算發揮的作用都給與了正面評價。

佈局多雲及混合雲管理,聽聽16位CIO以及8家雲服務商怎麼說!

  ▲中國黃金集團黃金珠寶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總經理周韓林

“企業數字化,就是要實現全業務數字化覆蓋,而云計算是基礎設施,是地基,同時也是核心關鍵能力。” 中國黃金集團黃金珠寶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總經理周韓林認為,雲計算是企業業務從單一小量規模走向多元海量業務的基本能力,也是衡量企業是否具有快速應變和創新能力的關鍵指標之一。所謂“老樹開新花”,企業的信息化戰略也要應時而變,跟得上時代的發展。

佈局多雲及混合雲管理,聽聽16位CIO以及8家雲服務商怎麼說!

雲是創新發展的新動力,能為企業整體業務的發展能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廈門市第三醫院副院長黃建隆也表示:“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雲計算和邊緣計算形成組合拳,在流程優化、數據挖掘和價值轉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解決了效率提升方面的問題。”

佈局多雲及混合雲管理,聽聽16位CIO以及8家雲服務商怎麼說!

  ▲河北港口集團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侯貴賓

最重要的是,雲不僅影響企業的當下業務,還能掌控企業的未來,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河北港口集團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侯貴賓說道:“雲是企業未來數字化發展的主流技術應用方向,具體應用包括雲的計算、存儲、網絡、安全等方面。可以說,一個企業的雲計算能力如何,將直接影響到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效。總之,雲是企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撐。”

佈局多雲及混合雲管理,聽聽16位CIO以及8家雲服務商怎麼說!

  ▲世紀互聯藍雲CTO湯濤

雲計算之所以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發揮著革命性的作用,是因為雲計算相比傳統IT模式擁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擴展性,並且更具成本效益和實時性。“雲通過為開發者提供一套兼容的API來推動創新,公司可以多次使用企業數據。雲計算提供分析、函數式編程和低代碼平臺。這對於企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至關重要,雲平臺可以確保企業更快速地推出更符合業務需要的企業級產品。”世紀互聯藍雲CTO湯濤,從雲計算技術本身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發揮的作用進行了評價。

湯濤認為,數字轉型是一種新的模式,這有助於企業在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而企業利用雲的支持可以建立更強大的數字轉換框架。實施雲計算和數字轉型的企業已經實現了巨大的增長和效率的提高。這使得他們能夠在一個動態的生態系統中保持相關性和蓬勃發展。數字轉型包括尋找新的商業模式。企業必須不斷創新才能保持各自在行業內的地位,而云是推動創新的催化劑。當企業開始調整其流程以適應數字空間時,它們需要低成本、高工作效率、高彈性、高度敏捷性和可伸縮性。雲提供了敏捷性、安全、快速轉型特性,並在節約成本、減少勞動力等效益方面,具有絕對優勢。

其實,雲計算對於數字化轉型帶來的驅動作用,已不止停留在概念上,一些早做部署的企業,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比如:中國核電和維智科技。

“財務管理在中國核電佔有重要地位,為了滿足業務的高速發展需求,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目標,企業自去年開始以私有云的形式構建會計共享中心,通過ERP+打造會計共享、智慧財務體系。未來會考慮,把所有應用遷移到阿里雲。” 中國核電ERP項目經理研究員級高工李志鵬表示,為了構建更加靈活的財務體系,公司從2017年開始按照“試點運行、總結推廣、全面覆蓋”三階段、三步走的總體規劃推進和實施會計共享中心建設。正是基於之前的信息技術鋪墊,企業在抗擊疫情期間,才真正實現了數據共享以及智能化管理。(更多內容可參考已發佈文章:《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中國核電財務共享中心的智能化升級之路》)

而維智科技的主要業務場景是,對線下物理世界進行定位,去做一個數字化的描述,或者進行AI智能分析。維智科技副總裁裘靖宇表示:“通過使用AWS的各種雲應用,企業的智慧客流分析平臺已經孵化成為一個高科技成果,不僅能在疫情期間為用戶提供服務,未來疫情結束後,也能面向園區和連鎖門店提供服務。”

多雲以及混合雲是大勢所趨

至於,企業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進入多雲以及混合雲管理階段?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

佈局多雲及混合雲管理,聽聽16位CIO以及8家雲服務商怎麼說!

  ▲貝斯平副總裁 周秋野先生

佈局多雲及混合雲管理,聽聽16位CIO以及8家雲服務商怎麼說!

  ▲跑合網副總經理兼CIO曹國鈞

周秋野提出的觀點,在跑合網混合雲業務實踐中得到了具體驗證。“大多數企業都會選擇自建機房,構建自己的私有云,但是我們的私有云只用於內部研發或者運維,基本不對外提供服務。”據跑合網副總經理兼CIO曹國鈞介紹,企業所有對外服務全部放到聯通雲,但去年上線的拍賣信息平臺則是放在阿里雲上面。跑合網會按照業務類型劃分,如果適合私有云就放在私有云,如果業務領域適合公有云,就用公有云的方式來做,並且不同的公有云承擔不同的業務類型。至於,為什麼會把大部分業務放在公有云?曹國鈞直言,主要是從方便管理、效益以及成本方面考慮。(更多內容可參考筆者之前的採訪文章《跑合網副總經理兼CIO曹國鈞:多雲重在“管理” 》)

佈局多雲及混合雲管理,聽聽16位CIO以及8家雲服務商怎麼說!

  ▲味多美首席信息官胡博

無獨有偶,味多美的業務系統也是隻有少量業務系統在自己的自建機房,大部分已從本地逐漸遷移到華為雲。味多美首席信息官胡博在採訪中表示:“早期因為網絡環境問題,只能按照傳統方式部署,後來隨著網絡環境的增強,企業大概在2017、2018年左右開始以雲的方式向數字化轉型。雲計算能給企業帶來兩個直接效益。一個是降低企業的運維成本,自建機房,還要有專人維護,成本太高;另一個是在系統部署的便捷性、擴展性方面要更好,更能滿足業務的實效性要求。另外,還能和企業的業務中臺相結合。而選擇華為雲,是因其性價比更高。”

佈局多雲及混合雲管理,聽聽16位CIO以及8家雲服務商怎麼說!

  ▲天津現代集團信息化總監高萬強

同樣,作為大型綜合地產開發商的天津現代集團,隨著企業業務的不斷髮展壯大,逐步走向多雲發展路線。天津現代集團信息化總監高萬強介紹,公司分三步進入全面雲化。

首先,實現內部雲化,打造企業全面上雲的基本條件。通過實施虛擬化或超融合系統,讓集團的服務器能夠在發生硬件損壞和磁盤損壞的時候,業務還能夠正常運行、數據還能夠完整不丟失。虛擬化和超融合的好處就是數據的冗餘存放和硬件冗餘使用,同時就可以最大化提高硬件資源的利用率。另外,通過虛擬化技術,不需要購買很多的物理機,只需要按需進行擴展即可,可以減少因為硬件的依賴性而影響新系統的實施計劃。

其次,對外業務公有云化。對於公有云,還有很多爭議,企業總是找各種理由推脫,不上公有云。但是縱觀國內,除了少部分頭部企業之外,哪個企業的安全水平和運維人員的技術服務能力可以與專業的公有云廠商抗衡?大多數企業最擔心的問題是公有云上的數據洩露,其實在私有云發生的數據洩露和黑客入侵的概率要比公有云大得多。鑑於此,公司逐步將一些TO C端的業務進行雲化,可以讓業務快速響應和橫向拓展。

其三,混合雲的搭建。費用問題是所有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繞不開的問題。目前,對於傳統企業來說,上雲最大的障礙不是技術,而是海量數據存儲的費用問題,天津現代集團曾經跟AWS、深信服等多家廠商進行多次深入探討,目前針對企業最經濟的方法還是混合雲的搭建,對於海量存儲部分,通過本地機房或雲廠商託管,建立私有云,降低費用;對於對外服務部分,通過雲廠商的多線、SD-WAN和緩存等公有云技術,提高用戶的訪問速度和用戶體驗。

數據安全和一致性體驗是多雲時代的最大挑戰

在多雲以及混合雲進程中,我們看到了一些勇於創新的企業已經走在時代前沿,但也不排除一些正準備或曾嘗試上雲的企業,仍然存在顧慮。

佈局多雲及混合雲管理,聽聽16位CIO以及8家雲服務商怎麼說!

  ▲獐子島CIO張戡

以被稱為“黃海深處的一面紅旗”的獐子島為例,該公司主營海參、鮑魚等海產品,按正常邏輯推理,該公司應該屬於率先走向多雲管理的企業。但是,事實是,這家公司似乎對公有云保持著某種戒備之心。獐子島CIO張戡表示:“儘管公司也用了阿里雲,但只購買了一些雲服務器,沒有什麼忠誠度,核心業務還是用自己的自建機房。”

企業為什麼會對公有云謹小慎微,張戡提出了三大疑慮:

第一,雲的基礎設施已經越來越成熟,公有云的很多能力在本地機房同樣具備,再選擇其他雲的意義不大。

第二,雲的安全性問題,是最大擔心。一旦系統宕機,數據安全問題無法保障。雲端的安全、備份機制等等,並沒有達到一個企業該達到的級別。所以上雲風險很大。

第三,數據歸屬問題。數據現在到底放在哪兒?會不會被盜?雲廠商並沒有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承諾。一旦極端事件出現,企業就必須做兩手準備,如果這樣的話,企業的成本就會高於上雲。

第四,應用上雲存在碎片化現象。企業IT團隊一直有一個困擾,就是公司的應用太多,ERP、CRM、OA等等,各個業務單位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了雲產品,但是雲上的這些數據最終還要彙總在一起,無形當中等於給IT團隊增加了工作量,增加了各個業務系統集成的難度,如何解決雲端的統一平臺問題,是企業當前丞待解決的另一個重要問題。

總之,對於中大型企業來說,必須擁有獨立的IT系統,對於PaaS、IaaS模式也能接受,並且遇到高併發業務時,也會選擇公有云,但是核心系統一定不會放在公有云上。

佈局多雲及混合雲管理,聽聽16位CIO以及8家雲服務商怎麼說!

  ▲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高級工程師、曾任火箭軍總醫院信息科主任盧敬泰

在採訪過程中,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高級工程師、曾任火箭軍總醫院信息科主任盧敬泰也表示,因涉及敏感信息,單位未使用任何雲。不過,他相信,單位統一集中建設後,信息安全問題有了保障,可能會考慮上雲。只是目前,條件還不成熟。

上述兩個案例雖然是個案,但也代表了一部分用戶的心聲,任何技術都不是十全十美,多雲以及混合雲也一樣。儘管多雲以及混合雲已是大多數用戶的選擇,但未來仍有很多提升空間。

融合創新是CXO的未來主攻方向

其實,不管是上雲,還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我們總會面對這樣那樣的問題。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找到問題的突破口,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作為掌控企業關鍵業務的CXO,也要審時度勢,從新梳理自己的角色定位,想辦法將IT部門從成本中心轉變為利潤中心。

在筆者接觸的幾位CIO中,很多人原本都致力於傳統IT業務一線,但是在企業IT現代化變革過程中,他們正在綻放新的光芒。

 1、淮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信息化部部長王寧

佈局多雲及混合雲管理,聽聽16位CIO以及8家雲服務商怎麼說!

  ▲淮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信息化部部長王寧

“由於因上雲時間較早,沒有遇到什麼管理難題,目前已經建成了企業的混合雲平臺,包含:網絡雲、存儲雲和計算雲。多雲環境採用同類型合併方式,不同的業務使用不同的雲部署方式,對外使用公有云,對內業務使用私有云,雲間數據採用接口互聯互通。但是在管理創新和技術升級方面,他會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雲時代後CXO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融合創新方面,推動管理變革方面。首先,要正確理解雲計算的應用場景,結合自身業務需求進行調整部署。其次,根據業務變革需求,及時調整雲部署、雲租用的方式,體現雲計算的優勢,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再次,要加強IT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提升。”

2、天洋控股集團公司首席信息官CIO李志剛

佈局多雲及混合雲管理,聽聽16位CIO以及8家雲服務商怎麼說!

  ▲天洋控股集團公司首席信息官CIO李志剛

“企業雖然面臨混合雲,但也不算是難題。因為雲計算已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戰略級路線,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所以自己會堅持全面上雲的策略。為了有效應對混合雲問題,曾經考慮過藉助超融合解決方案,讓純粹的IT技術驅動轉向為由業務部門支持和引領。”

3、中集青島冷藏產業基地信息經理耿峰

佈局多雲及混合雲管理,聽聽16位CIO以及8家雲服務商怎麼說!

  ▲中集青島冷藏產業基地信息經理耿峰

“在企業數字化轉之路中,混合雲架構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基石,當下企業確實存在著混合雲管理複雜的難題。未來,IT應用會由“大而重”向“小而輕”演進,混合雲架構是必然選擇,所以CIO要做好企業上雲的規劃,實現IT與業務的完美融合。”

4、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信息中心總監 張維軍

佈局多雲及混合雲管理,聽聽16位CIO以及8家雲服務商怎麼說!

  ▲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信息中心總監 張維軍

5、北京東方中科集成科技CIO 金春姬

“雲計算已不是什麼重點討論話題了,幾年前就已經在用。目前主要採用SaaS模式的雲服務,基本未涉及跨雲。未來的計劃是雲要對公司自身業務邏輯及相關應用進行支撐,在雲平臺上進行更多模式的開創與落地。公司以前主要作為需求解決方案及後端支持平臺的角色存在,進入多雲時代轉化為資源整合與先進業務推動服務的角色。基於數據安全及互聯網轉型需求,未來會越來越多涉及混合雲及多雲服務。”

佈局多雲及混合雲管理,聽聽16位CIO以及8家雲服務商怎麼說!

  ▲北京東方中科集成科技CIO 金春姬

“作為中小企業,IT部署選擇公有云是不論是從成本上,還是從安全、穩定的性能上都是首選方案。公司於2018年升級SAP至S/4 HANA,由於公司辦公樓不能保證電源等問題,考慮將HANA部署在公有云上。在選型的過程中,主要的考慮供應商包括阿里雲、AWS,和華為,相比而言,AWS價格偏高,阿里雲在SAP HANA部署方面經驗相對豐富,安全認證全面,華為售後較好。綜合評估後,選擇了阿里雲作為SAP HANA部署的公有云供應商。由於業務管理系統(BPM)與SAP高度集成,隨著SAP的部署完成,BPM也遷移至阿里雲。”

6、青島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CIO 尹克重

佈局多雲及混合雲管理,聽聽16位CIO以及8家雲服務商怎麼說!

  ▲青島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CIO 尹克重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雲計算,不論是公有云還是私有云,都要有自己的計算邏輯,這是一道繞不開的難題。但是,公有云和私有云,因為存儲位置不同,有一些公有的資料需要重複建立資料,會增加實施工作量,而且很難互相融合。企業管理走公還是走私,在於項目的需求不同,重要性不同。對於CIO來講,進入雲時代以後,IT更多的要與各個部門融合,打通整個公司系統的業務,深入到具體的業務工作,實現業務的數字化,幫助企業更高效更安全的實現管理需求。不僅要懂IT知識,更需要對整個公司各類業務,要有一定的瞭解,對未來信息有一定規劃,幫助企業從各個層面提升信息化。”

有效的工具平臺是贏在多雲時代的關鍵

整體來看,混合雲已經逐漸成為企業用雲的主要形式,並且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了多雲戰略,但是絕大多數企業依舊在使用單獨的管理平臺對各類雲服務進行單獨管理,只有少數企業通過統一管理平臺來管理或部署多雲。統一的混合雲管理平臺可以大大提高企業整體運營效率。

以下是筆者推薦的多雲以及混合雲推薦工具平臺,用戶可結合自己的業務情況按需選擇。

1、藍雲Smart Cloud Manager

隨著雲計算的不斷豐富,多雲環境也是越來越多的企業的一個好的選擇。如何在不同的雲環境中實現跨雲服務管理,這是企業在多雲環境中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問題。不少企業採用外購或者自主開發,或者二者結合的方法。針對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方法,要採用不同的選擇。

目前,藍雲正在開發Smart Cloud Manager雲管理工具箱,企業可通過這個平臺對自己在Azure雲上的資源進行監控管理和批量操作,未來期望通過這些專業的管理工具對不同廠商的雲進行一站式部署與管理。

“統一的混合雲管理平臺在未來會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世紀互聯藍雲CTO 湯濤表示,為幫助企業用戶實現對多雲、跨雲的規模化採購,藍雲還推出了自主研發的雲睞一站式生態平臺,平臺上匯聚了50多種適用於不同行業、領域的解決方案和工具,為渠道和企業用戶提供從諮詢、採購、服務到交付一站式服務。

藍雲在過去的7年當中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微軟雲用戶的服務經驗,通過日常處理的工單瞭解了客戶在使用雲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作為客戶的雲合作伙伴,藍雲願意與客戶一起在如何更好的使用和管理雲端效能方面做探索。藍雲已經有一整套完整的針對客戶不同場景的遷移解決方案幫助客戶上雲。包括異構平臺的數據遷移,應用遷移(郵件、Office、文檔等),系統遷移(物理機、私有云主機、公有云主機)等。 同時,藍雲也幫助客戶完成上雲後的應用分析管理如性能分析、安全審計等功能,交付容災備份管理及混合雲管理服務。在客戶長期用雲過程中,提供集成化的運維平臺和IT管理服務保證企業系統底層的穩定,支持企業專注核心業務,實現數字化轉型。

2、ZStack CMP多雲管理平臺

從多雲的發展歷程來看,當上雲成為傳統企業普遍性需求時,企業服務的應用場景也從單一的公有云或者私有云的需求轉變為混合雲。當雲服務從解決某一家雲廠商的業務,到滿足用戶把數據分散在多個雲的需求,一個全新的雲服務市場正在崛起。

2017年8月,ZStack攜手阿里雲發佈“無縫混合雲”產品,領先業內與國內最大的公共雲廠商阿里雲實現無縫融合。ZStack認為,真正的混合雲應該同時打通數據面和控制面。

2018年,ZStack也是最早成為阿里雲專有云敏捷版家族的一員。這一年,ZStack無縫融合了阿里雲NAS、雲盾安騎士、WAF、堡壘機、數據庫審計等多個模塊,為用戶提供海量的公共雲增值服務線下輸出的一體化體驗。

2019年4月,ZStack繼續推出ZStack CMP多雲管理平臺(以下簡稱:ZStack CMP),既是響應市場的號召,同時也是ZStack混合雲戰略的延伸和擴展:從多雲之間數據面的打通到多雲之上管控面的增強。

ZStack高級產品經理丁闊表示,ZStack CMP延續了ZStack私有云產品化的特性:一個是一鍵安裝、快速升級能力更強;第二個是架構更健壯、穩定性好,具備功能插件化添加等特點。

據瞭解,ZStack CMP主要包含以下四大功能應用場景,幫助企業解決跨雲管理難題:

第一,統一的資源管理:支持ZStack、ZStack Mini超融合一體機、阿里雲,天翼雲以及其他第三方雲平臺的接入,統一管理各類雲資源;

第二,智能的運維管理:自定義監控儀表,多維度資源監控、統計,實現業務健康分析以及資源大屏展示;

第三,標準化服務目錄:屏蔽底層不同資源平臺的差異性,以標準化的方式呈現雲主機、雲數據庫、雲存儲等資源;

第四,精細化運維管理:對各類型資源進行計量計費,預算設置、成本統計分析,有效成本控制。

目前ZStack 雲平臺電信落地案例,比如銅陵電信在為用戶提供“公私專混”的架構服務時,無論X86還是ARM的硬件,又或者是SAN/VPC/扁平化網絡,充分體現了ZStack雲平臺全兼容性與ZStack產品統一納管能力。

3、華為雲Stack

在混合雲的不同版本理解中,華為認為,當前的行業解決方案才是混合雲的正解。很多企業用戶將混合雲看做是私有云和公有云的簡單相加,但實際上這種簡單的疊加並不能真正發揮混合雲的優勢,甚至帶來管理粗放、創新困難、生態封閉、建設重複等負面影響。

“這種‘混而不合的雲’是政企客戶面臨複雜業務上雲時力不從心的關鍵。華為認為,企業業務要持續高質量發展,需要的是用戶視角的“一朵雲”。這樣的雲具備三個統一的能力:即“一朵雲”的管理、“一朵雲”的服務及生態、“一朵雲”的資源。

一方面,華為雲Stack混合雲解決方案適配政企客戶多層級、跨地域、多分支的複雜組織業務管理需求,實現統一管理規範、統一使用流程、統一數據治理、統一安全合規,做到“一朵雲”管理。

基於華為雲服務和華為雲Stack的統一架構及“雲聯邦”技術,用戶可以獲得200+全量華為雲服務與3500+應用生態開箱即用,快速打造“一朵雲”的服務與生態。

另外,通過“鯤鵬+昇騰”多元算力助力AI等差異化業務創新需求,用戶可獲得支持x86和鯤鵬混合部署能力,保障企業業務平滑演進,實現“一朵雲”的資源管理。

4、貝斯平OpsNow

貝斯平以第三方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身份,推出MSP全生命週期解決方案,打出了差異化“王牌”。據貝斯平副總裁周秋野介紹,貝斯平的多雲管理服務可以納管多達10+種雲資源。從具體實踐來看,公司可以通過觀雲、上雲、管雲、享雲四個步驟幫助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構建核心競爭力。

第一,觀雲。是指從用戶打算上雲開始,貝斯平就能提供雲諮詢服務,幫客戶去做信息化或者IT戰略規劃的梳理,制定具體的解決方案。

第二,上雲。在企業確定上雲規劃後,貝斯平一方面可以通過專業的遷移平臺和遷移工具包,幫助用戶平滑上雲;另一方面,也可以按照上雲的標準化操作和原有的系統進行壓測對比,讓用戶在上雲之後有一個數字化的結果呈現。因為,很多企業的技術人員對於雲沒有特別深入的瞭解,或者說沒有那麼細粒度的瞭解;所以,貝斯平會給用戶提供雲的整個運營體系報告,從費用管理到資源管控,再到監控層面都有數據分析。

第三,管雲。貝斯平可以給用戶提供MSP服務,通過OpsNow管理平臺幫助用戶進行智能化的管理,無論用戶是單雲、多元還是混合雲結構,都可以切入到OpsNow平臺,獲得符合ITIL標準的智能雲管能力。貝斯平可以提供 7*24小時的服務,無論是IaaS層、PaaS層,還是它的應用層,都可以進行全方位的監控管理。

第四,享雲。除了數據維度的分析,貝斯平還幫助用戶在他的雲資源上進行雲原生的軟件開發,包括可以搭建電商平臺,開發電商品牌、電商系統、ERP系統等等,為用戶提供端到端的一站式服務。

5、博雲BeyondCMP

BoCloud博雲也非常重視多雲管理市場。BoCloud博雲CEO花磊表示:“BeyondCMP一體化雲管理平臺通過自研的多雲管理技術,在雲管理平臺中既保留異構雲資源技術特性,也提供異構資源的統一管理能力。通過跨雲管理解決方案,客戶不僅可以全自動部署和配置多雲環境下的整個軟硬件架構,還可以按需調配基礎架構,簡化系統架構。BeyondCMP採用了開放性架構體系設計,具備兼容業界通用的設備及主流的操作系統、虛擬化軟件、應用程序等,能有效降低跨雲管理的運營、維護等成本。”

6、富通雲騰CMP

與貝斯平、Beyond博雲服務性質相同的還有富通雲騰。作為新一代的全棧式雲管理服務提供商(雲MSP),富通雲騰提供的“全棧式雲管理服務”和多雲管理平臺CMP2020,解決的就是企業面臨的多雲管理問題。富通雲騰在業務實踐中總結出,企業對於多雲資源管理的需求場景主要包括異構環境統一納管、多級組織權限管理、IT自服務申請、應用藍圖與服務配置、自動化運維管理、消費明細與成本賬單等方面。富通雲騰CMP在2020年初完成了大版本的升級,特別針對企業級客戶的混合雲、多雲、私有環境一體化運維與運營進行了提升與優化,提供了五大技術堆棧:資源管理、運維管理、運營管理、配置管理,以及安全審計管理。可支持不同雲環境的基礎資源導入,提供雲上資源自動發現、自動更新、自動同步功能。可納管計算、網絡、存儲類型的雲上服務13餘種。可以納管公有云服務商阿里雲,AWS,騰訊雲,天翼雲等;私有環境OpenStack,VMware,Hyper-V, PowerVM,CloudoorSphere (富通雲騰自主研發的國產虛擬化產品)等。

富通雲騰副總裁徐志新表示:“為什麼要在一個雲管理平臺產品中添加這麼多的功能,就是因為我們更多的是面向企業級客戶。對於一家企業來說,雲管理平臺是應該能夠將企業整體的信息化平臺統一管理起來。受自身的運維人員數量和能力限制,企業往往希望這個產品能夠儘可能多的整合與集成原來多個系統才可以完成的功能,這樣才能實現降低工作強度與複雜度的需求。”

7、Rancher

值得一提的是,當多雲以及混合雲成為公認的企業IT發展的下一步計劃時,如何在多雲及混合雲環境中整合企業計算資源,打通雲的底層基礎設施,最大化地提升雲計算資源利用效率,成為大多數企業多雲管理的核心。於是,容器及Kubernetes順勢而生!

“在企業上雲的過程中,容器及Kubernetes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技術。作為日漸流行的企業計算平臺,Kubernetes可以大大降低多雲和混合雲部署及管理的技術難度,極大地提升用戶體驗,並最大限度地提升雲計算資源的利用效率。” Rancher中國CEO 秦小康表示,Rancher和業界領先且主流的雲平臺包括AWS、谷歌雲、微軟Azure、阿里雲、百度智能雲、騰訊雲、華為雲均有合作,不管用戶使用哪一個公有云上的Kubernetes,Rancher均能為用戶託管部署在雲上的Kubernetes集群,提供統一Kubernetes集群管理平臺以及一致性的Kubernetes部署和管理體驗。即使企業更換雲平臺,用戶也無須擔心,Rancher可以快速且平滑地將Kubernetes集群遷移到其他領先且主流的雲平臺。(關於秦小康的更多幹貨內容,可訪問筆者之前撰寫的文章《Rancher中國CEO 秦小康:Kubernetes為多雲混合雲而生》)

8、蘇寧雲平臺

在眾多致力於多雲以及混合雲市場服務提供商中,蘇寧科技集團是一家非常特別的企業。眾所周知,前段時間知名雲廠商美團雲選擇關閉公有云業務;而恰好在此時,蘇寧雲商城貼出公告,將業務遷移到蘇寧服務市場,以至於大家誤認為,蘇寧雲也停止服務。其實蘇寧雲商城只是換了個平臺,從2019年開始,蘇寧科技集團的技術團隊就在進行技術架構升級,搭建了新的蘇寧服務市場(搭載在蘇寧星河雲上)。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雲商城平臺業務陸續遷移至蘇寧服務市場(fuwu.suning.com),後續由蘇寧服務市場繼續對外提供服務,僅涉及服務平臺的變更。

至於,蘇寧雲未來的服務方向是什麼?蘇寧科技集團雲計算研發中心副總經理王衝,在採訪時表示:“蘇寧多雲管理的出發點一定是提升混合雲的管理效率,提升蘇寧雲整體穩定性、高可用、資源高效利用,憑藉穩健的底層支撐和團隊保障蘇寧集團業務的平穩開展。”

據瞭解,蘇寧雲平臺目前擁有超過1000個雲運維專家、數萬臺物理服務器、數十萬虛擬機。如今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共建設10個數據中心、超90個CDN節點。如果將大促時的混合雲模式應用於常態經營,實際上會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所以,王衝認為,不管是單雲還是混合雲,企業資源利用的成本、效率、性價比才是最重要的。

業務的持續發展,意味著企業對雲的資源的持續需求增長,在保證業務連續性的同時如何保證企業內部對於資源的利用是否高效、對動態的峰值需求是否能通過多雲管理來解決,才是在雲時代競爭中掌握主動權的關鍵。

另外,多雲管理增值的核心不在於提供資源的便捷程度以及資源滿足度,更重要的是多雲管理需要凸顯雲的規範和管理價值,為企業資源管理賦能,提供更科學的使用規劃。

小結:需要重點強調的是,不管混合雲、公有云、私有云、邊緣雲還是本地工作負載,簡化IT管理是一門學問,其中蘊藏著各種玄機。作為IT技術人員以及掌控著企業信息化管理方向的重要決策者,應制定更科學、合理的多雲計劃,把數據安全性、一致性體驗等重要元素排上日程。當然,也不能一蹴而就,我們既要兼顧原有的IT資源,又要對新的計算平臺進行兼容,另外還要儘量照顧用戶的使用習慣。總之,以云為主要特徵的企業數字化轉型已進入深水區,只有率先付諸行動的企業,才能讓企業在整體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PS:文章內容來源於採訪對象回覆的素材整理,只用於陳述一種事實現象,可為各大企業決策提供部分參考作用,但不能用於其他商業用途以及各種數據報告類的佐證依據!)

感謝以下采訪對象對本文做出的貢獻!(排名不分先後,按照採訪回覆時間排序)

一、用戶側:

  2、天津現代集團CIO高萬強

  3、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高級工程師,曾任火箭軍總醫院信息科主任 盧敬泰

  4、天洋控股集團公司首席信息官CIO李志剛

  5、河北港口集團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侯貴賓

  6、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信息中心總監 張維軍

  7、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CIO 張戡

  8、味多美首席信息官 胡博

  9、中國核電ERP項目經理研究員級高工 李志鵬

  10、跑合網副總經理兼CIO曹國鈞

  11、北京東方中科集成科技CIO 金春姬

  12、淮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部長 王寧

  13、青島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CIO 尹克重

  14、中集青島冷藏產業基地信息經理 耿峰

  15、中國黃金集團黃金珠寶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總經理 周韓林

  16、維智科技副總裁 裘靖宇

二、服務提供商側:

  1、Rancher中國CEO 秦小康

  2、世紀互聯藍雲CTO 湯濤

  3、ZStack高級產品經理 丁闊

  4、貝斯平副總裁 周秋野

  5、富通雲騰副總裁 徐志新

  6、蘇寧科技集團雲計算研發中心副總經理 王衝

  7、BoCloud博雲CEO花磊

  8、華為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