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萬億恆大如何瘦身?

在房地產行業內有個說法:恆大,是踩點能力最強的房企。

在投資端,2013年初恆大提出“迴歸一二線城市”戰略,大規模在一二線城市投資取地;2015年5月恆大提出“48天在全國獲取100個項目”命令,抄底土地市場,同時加快新開工,隨後四季度,中央對房地產業高調的鬆綁,截至2015年12月31日,恆大新購土地規劃建築面積約3484.7萬方,累計土地儲備約15600萬方,為2016年的業績爆發儲備充足彈藥。

在營銷端,2011年1月26日國八條出臺之前,恆大在全國各大媒體打出折扣廣告,行業變天之前集中搶收;在2015年“3·30”新政出臺前恆大提出“無理由退房”,押注新一輪房價上漲週期;2016年7月,恆大集中清理存貨,7、8、9連續三個月單月銷售在500億上下,9月初開始又在推出了“全國82折”優惠,成功在當年“930”這輪新週期開啟前實現業績搶收。

也正因為恆大總是能如此恰如其分地,先於他人研判出市場下一步動作,並提前主動進行調整。行業對於恆大每次的策略調整,都會十分警覺,亦無形中成為同行的風向標。


看萬億恆大如何瘦身?


這一回,恆大又有了大動作——3月31日,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2019年業績會上宣佈,從2020年開始,恆大將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經營發展戰略。

早在2017年,恆大就開始由高負債、高槓杆、高週轉、低成本的“三高一低”發展模式向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三低一高”發展模式轉型。而此次提出的“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發展戰略,正是恆大基於中長期的市場研判後,做出的進一步深化轉型。


高增長:萬億恆大計劃首次公開


“高增長”就是要實現銷售高速增長。

據集團副主席、總裁夏海鈞介紹,今年恆大對外公佈的銷售目標是6500億元,但實際上在恆大內部,目標是要實現8000億元的銷售規模。且到2022年,恆大希望能實現銷售1萬億元的銷售規模。

從數據來看,2019年,恆大實現合約銷售額6010.6億元,較2018年增長9.0%。而2020年要實現6000億元到8000億元增長,意味著要達到33.1%的增幅。

看萬億恆大如何瘦身?

放眼目前已經召開了2019年度業績會的龍頭房企,面對2020年不確定性愈發加劇的市場,管理層或調低目標增速至個位數,或只求維持和去年一致的業績,甚至還有同比調低銷售數值的,更不用說增速20%以上的房企,少之又少。

而作為行業規模第三的房企,恆大卻依然在追求大象起舞,且在未來3年裡,還要舞得更迅猛。

如何實現這個目標?恆大的答案是:“擁抱互聯網,擁抱新經濟”。

今年一季度,受到新冠疫情不斷蔓延的影響,從1月底至2月底,房企的線下銷售基本停滯。在這種情況下,恆大未雨綢繆,從1月底就開始規劃將培育多年的“恆房通”平臺,啟用為集團現階段的主要銷售通道。2月13日,恆大推出了5000元認購金+7.5折優惠+無理由退房等多套購房組合拳,網上銷售全面鋪開。在第一天裡,恆大就通過恆房通實現了1萬多套的銷售量,而後截至到2月28日的10多天時間裡,恆大共計實現了447.3億元銷售金額,回款接近200億。而3月裡,恆大繼續以7.8折等重優惠追擊,同時,高額的佣金,也幫恆大挖掘來了上千萬最優質的客戶群體和最優質的銷售群體,利用宅家時間,通過恆房通幫助恆大賣房。在擴寬去化渠道和貼地式購房優惠的疊加下,恆大在3月單月實現了600多億銷售額,同時回款也到達660多億,許家印表示:“這在歷史上是沒有過的。”

於是,整個第一季度,在同行一籌莫展之時,顛覆性地創造了全新營銷模式的恆大,逆市取得了銷售額約1465億元,比2019年同季度的1196億增長了22.5%。

在許家印看來,在這種條件下,能夠實現銷售的大幅度增長和銷售回款的大幅度增長,也是恆大在2020年全面實施發展方式轉變,邁開的重要一步。


控規模:土儲面積維持2億平方米


而控規模,指的是控制土儲規模。

投資者和投資機構在評判一家房企的時候,主要從人才團隊、財務運營和土地儲備三個維度去評判。土地儲備不僅能決定企業未來的規模,還能窺見出企業的利潤空間。

年報顯示,2019年裡,恆大新購項目153個,新購土地儲備建築面積6703萬平方米,土儲原值1408億元。

而截至到2019年末,恆大共擁有土地儲備項目876個,總規劃建築面積2.93億平方米,土地儲備原值為人民幣5273億元,樓面價約1800元/平方米。總土儲中,約有67%分佈在中國的一二線城市,33%分佈在三線城市。

按照2019年的銷售面積推算,恆大現有的二級土地儲備面積,已經足夠滿足集團未來5年的開發需求。

此外,恆大還擁有處於不同階段的舊改項目101個,目前僅有深圳的6個合計122萬平米的舊改項目納入了土地準備。隨著舊改項目的推進,未來還有更多的項目納入,進一步增厚恆大的土儲。

手中麵粉充沛的恆大,決定從今年起每年減少3000萬平方米土地儲備,最終通過三年時間,減少9000萬平方米,把總土儲控制在2億平方米左右。

按照土儲控規模的方針,夏海鈞指出,2020年-2022年,總土地儲備計劃平均每年減少3000萬平方米左右。“三年減少9000萬平米,把我們的總土儲控制在2億平方米左右,那麼按照這個目標大概以後三年,我們每年新增的土儲大概是4000萬左右。”


降負債:節流投資增厚回款


第三點的降負債目標,則容易理解得多。而這個目標的實現,正需要前兩個戰略的結合。這也進一步解釋了,為什麼在同行不斷增大土儲規模的時候,恆大卻要塑身土儲。

首先,恆大將通過銷售規模的大幅度增加,每年提升1500—2000億的回款規模,同時,再通過每年減少2000多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將拿地支出維持在2018年、2019年的水平裡。這樣,在銷售增長,支出不變的的雙重作用下,恆大每年的銷售收入可從4500億元提升到7000億元,從而增加2500億元的現金餘額,實現公司有息負債的大幅減少。

而控制土儲對於負債調節的另一個原因,還源於2019年裡,恆大有50%左右的新增土儲,都是併購而來的。“都是小企業發展過程中,扛不住了,由恆大接過來了”,夏海鈞解釋道:“這些項目原先就自帶有很多信託,在收購時原先的信託產品沒有到期,並表之後就變成了恆大的債務,築高了債務總量。”

未來,隨著土地項目不斷消化售出,恆大這幾年因併購增多帶來的不良影響也將逐漸降低。

從數據看,2016年至今,恆大的淨負債率已經從450%,降到了150%左右。許家印表示:今年,恆大的目標是力爭減少2000億。而恆大的中長期奮鬥目標是力爭2020年到2022年每年有息負債總額平均每年減少1500億元,到了2020年,將公司的總負債規模降到4000億元以下,負債率降到同行業中低以下的水平,實現更健康的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