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公筷需要放下“面子”

推廣公筷需要放下“面子”

推廣公筷需要放下“面子”

漫畫:薛海鷗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人們的許多認知和行為習慣。特別是疫情期間,全國發生了多起因聚餐導致的聚集性感染,更是給人們敲響了警鐘。太原市消協日前發出了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議,但據筆者觀察,要讓倡議入腦入心,成為實實在在的行動,就是要放下“面子”,使用公筷、公勺。

近年來,大家喜歡圍桌聚餐、同盤而食,這種進餐方式不僅可以分享美食,也能營造出熱鬧的氛圍。不過,這一習慣也會帶來傳播疾病的風險。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裡,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在餐桌上使用公筷、公勺會給人一種生分感,影響彼此之間的關係。在這種觀念影響下,即使有人想使用公筷公勺也不好意思提出。

對於飲食分餐,原商業部於20世紀80年代曾提出過“高檔宴席實施分餐制”;90年代,中國烹飪協會也曾提出“改善我們的宴席,不要浪費”。這回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分餐顯示出其必要性。通過分餐可以減少交叉感染,降低食源性疾病和傳染性疾病的發生,還可以培養良好健康的生活行為。同時,分餐制還有助於合理膳食,遏制大吃大喝、減少鋪張浪費等。

為了自己,也為了他人的健康,我們應該摒棄“面子”心理,在餐桌上主動向他人說明使用公筷公勺的重要性。如此,就會帶動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公筷公勺。

朔州市讀者 孟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